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蔡承锴 林志豪)蓝天白云下,环东海域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内,茂盛红树林迎风摇曳,但隐匿其中的非法养殖设施却如碧玉上的瑕疵。4月以来,不仅此处,丙洲大桥附近水域、同安西溪流域,也都有执法人员忙碌的身影。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以下简称“综合三大队”)先后联合多部门,全面铺开系列专项执法打击行动,重拳打击非法养殖、违法捕捞及“三无”船舶乱象,加强水域生态保护,规范渔业生产秩序。他们“同向奔赴”的背后,是多部门日益稳固的“联合作战”机制。
这是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当前,各大队紧盯“先”的目标导向、强化“拼”的精神状态、把握“实”的评判标准,在严格海域管理、守护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保障平安海域、助推海洋经济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

联合拆除非法养殖围堰 巩固红树林生态屏障
尽管有红树林遮蔽,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内一处血蛤围堰却格外扎眼,30米长的围堰、500平方米的违法养殖面积,破坏了海洋环境,给厦门新名片蒙上阴影。发现该非法养殖后,厦门市海洋执法部门多次劝导,违法养殖者仍拒绝自行拆除。
本月初的一个上午,天刚蒙蒙亮,综合三大队联合翔安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管理单位,对公园内这处非法养殖设施开展专项联合打击。行动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1名、作业人员10名。在雨点般铁锤敲击下,围堰设施被彻底拆除,500平方米违法养殖区域清理干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此次联合行动巩固了红树林生态屏障,有效遏制了破坏红树林湿地生态的非法养殖行为,向社会传递出多部门整治非法养殖已形成合力的强烈信号。

合力打击“三无”船舶乱象 护航海上生产安全
大型挖掘机强有力的铁臂下,12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捕捞工具化为碎片。今年清明节前,综合三大队联合同安公安分局海防大队、海警同安工作站、同安海事处,以及同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西柯街道、西柯派出所等部门,针对丙洲大桥附近水域、滩涂中多艘“三无”船舶,开展联合专项打击。
依据水陆警戒(劝导)、海上拖船、岸上定点拆解的方案,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2名,执法艇、拖船、救援船各1艘,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丙洲大桥北侧的拆解现场,依法拆解“三无”船舶7艘、泡沫筏5艘。这无疑是厦门市海洋执法部门牵头下,相关部门共同打响的整治“三无”船舶乱象的又一枪。综合三大队副大队长罗亮认为,联合执法迸发的威慑力,更能从源头上遏制利用“三无”船舶从事走私、载客、捕捞等不法行为,有力维护海上安全生产秩序。
铲除吊罾非法捕捞顽疾 守护西溪流域生态
同安西溪流域溪流潺潺,一种古称“吊罾”的非法捕捞渔具进入执法人员视线。这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一端固定在岸上,一端潜入水底,简单粗暴的捕捞方式给渔业资源带来不小伤害。
本月中旬,综合三大队牵头组织同安区祥和街道、同安区农业执法大队,以及同安区城管、城建、瑶头社区等部门,出动30余名执法人员,对同安西溪流域、瑶江大桥上吊罾非法捕捞行为实施专项联合打击。
由于捕捞面积大且方式简便,吊罾一直被视为难以治愈的非法捕捞顽疾。综合三大队采取“宣传 + 执法”方式双管齐下:一方面,张贴《渔政执法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进行打击非法捕捞普法宣传,当事人自行拆除6处非法吊罾;另一方面,推进联合打击行动,巡查发现并拆除悬挂在瑶江大桥上的3个捕捞蟹笼,对西溪流域2起吊罾非法捕捞行为进行破坏性拆除。联合行动有效打击了内陆水域违法捕捞行为,在渔民中起到普遍警示教育效应。
攥指成拳,捍卫的是厦门弥足珍贵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系列执法行动展现了多部门联勤联动、源头治理的执法效能。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夯实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科技巡查与网格化管理同步,普法宣传与严格执法并重,加强支部党建结对共建及职能部门共商共治,凝聚最大合力推进水域生态保护,守护厦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