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讯

类金融行业迎监管新时代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业内获悉,在今年4月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类金融行业的监管权从商务部转移到银保监会之后,银保监会已于日前开始密集对上述行业进行摸底调研、开会研讨。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新监管文件正在酝酿,类金融行业将迎来强化监管的新监管时代。

建立行政处罚专家库利于解决市场“疑难杂症”

​证监会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又出新举措。近日,证监会在充分总结吸取前期邀请专家参与案件讨论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法律、会计、评估、金融等相关领域的行政处罚专家库,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在内的法学家、知名学者、政府部门资深专家和行业精英成为加入专家库的首批专家。

短信“半夜盗刷”该如何防范

“一觉醒来,手机里多了上百条验证码,而账户被刷光还背上了贷款”——近期犯罪分子利用“GSM劫持+短信嗅探”的方式盗刷网友账户的事件成为网络热点。那么,该如何防范这种短信嗅探犯罪呢?

明星连锁店关门 百岁老人购15万消费卡损失惨重

现在,很多商家都会鼓动消费者购买自家的充值卡,或者叫预付式消费卡,有的干脆要求顾客必须先买卡充值才能得到服务,宣称充值越多、折扣越大。不少明星连锁店纷纷关门歇业,管理层失联,会员损失惨重。

最高法发布首批10个涉互联网案例

昨日,最高法发布第一批涉互联网典型案例。这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包含了涉互联网领域内的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等多类型案件。最高法表示,这10个典型案例在遵循立法本意、正确理解适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充分体现出尊重互联网领域自身特点这一理念,对于统一涉互联网新类型案件的裁判标准,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全国首例 房产黑中介暴力敛财逾千万判“黑社会”

以房屋中介为幌子,一边大肆收取租房人预付租金,一边又以“资金链断裂”为由向房东“打白条”,截留租金高达千万余元;若解约则强迫支付大笔违约金,否则一顿暴打,连出警的警务人员也被打伤……

涉黄直播平台案件查办取得突出成果

今年以来,“扫黄打非”部门大力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将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作为重中之重,以查办案件为抓手和突破口,重拳打击“传黄”“贩黄”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国共查办淫秽色情信息及出版物类案件1603起,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105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34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公安部对44起重点刑事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网络“恶意差评”何时休

近日,阿里巴巴以侵权为由将3名利用“恶意差评”敲诈商家的“差评师”诉至法院,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这一案件引发舆论热议。

借势自媒体疯狂敲诈敛财 网络大V终自食恶果

近些年来,陈杰人通过自媒体账号,以“点评时政”“揭露官员丑闻”“批评政府”“敢言”“敢爆料”出名,积累数十万粉丝。然而7月7日下午,湖南警方的一则通报令人感到意外:犯罪嫌疑人陈杰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网络大V”陈杰人涉嫌敲诈案细节:银行流水过亿,家族式作案

据红网7月7日消息,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以网牟利”,大肆进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陈杰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通报称,公安机关初步查明,陈杰人本人或伙同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网络发帖炒作、删帖等手段,从中非法牟利;大量搜集、歪曲、夸大有关单位和个人负面信息,以在网上曝光、负面炒作相要挟,大肆进行敲诈勒索,获取巨额资金和非法财产;多次冒充领导亲属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招摇撞骗。

众筹款“税费”亟待法律正解

用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筹来的救命钱,究竟该不该被收税费?这个问题让河南省原阳县患病青年千强非常纠结。关于此类平台有无资格开展筹款救助以及能否收费的问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骗局花样百出 “假大学”“假中专”为何禁而不绝

8月中旬,随着各省区市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渐次完成,2018年高考招生录取也进入尾声。面对花样百出的“假大学”“假中专”骗局,家长考生如何远离虚假学校的陷阱,虚假宣传骗局招生经久不绝的深层原因在哪里?

“暖心”工程何以成了“寒心”工程

不久前,内蒙古义龙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义龙集团”)党支部书记赵忠义向本网致函,反映该企业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投资建设了一个供热项目,当地政府不仅未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出现了“新官不理旧账”的典型事件。近日,本网派人前往呼伦贝尔市和新巴尔虎左旗,对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