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8月2日北京讯( 宣一飞 钱伟民 李小刚)首页显著位置公示收费规则、禁止八类不合理收费、修改规则需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新规重塑了平台与千万商户间的利益格局。
7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即日起正式施行。这份指南剑指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等乱象,为平台经济划定收费“红线”。
《指南》明确要求平台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收费项目、规则和标准,确保平台内经营者能够便利查阅下载。收费规则修改前需在首页公示拟修改内容及理由,公开征求意见不少于7日。
同时规定平台必须完整保存收费规则修改前三年的全部历史版本,为追溯平台收费行为提供依据。
平台收费戴上“紧箍咒”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发布的《指南》对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文件对“平台收费”作出明确定义:包括佣金、抽成、技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十余种费用类型,平台收取保证金等行为也参照适用。
针对平台收费规则不透明、随意变更等顽疾,《指南》要求平台必须将收费项目与服务内容对应,同一收费项目使用统一名称和描述。收费标准必须准确清楚、便于计算,不同交易条件对应不同收费标准的,需明确标明。
更关键的是,平台修改收费规则不再是“一言堂”。《指南》第十五条规定:修改收费规则需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不少于7天。若平台内经营者不接受修改内容要求退出,平台不得阻止。
收费规则的历史版本保存要求为监管提供了追溯依据。平台必须完整保存三年内的全部历史版本,确保平台内经营者能随时查阅。
八大禁令直击收费乱象
《指南》第二十三条以负面清单形式列出八类明令禁止的不合理收费行为,直击行业痛点。
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等常见套路被明确禁止。同时规定平台不得转嫁自身应承担费用,不得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提供基础经营数据的费用。
针对平台强制“二选一”变种问题,《指南》明令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购买服务、参加推广促销活动并收费。利用不合理保证金等形式变相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也在禁止之列。
最受中小商户关注的是禁止价格歧视条款:平台不得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经营者实行差别收费。
保证金收取规范成为另一亮点。《指南》要求平台审慎评估收取保证金的必要性,“必要性不充分的不得收取”。确需收取的,要合理确定标准和方式,可以一次性收取,也可按经营收入比例逐步提取。
平台必须明确保证金退还方式和程序,严禁挪用占用保证金,不得设置不合理退还条件。
新规重塑平台经济生态
这份指南不仅设定了“硬约束”,也提出了“软引导”。文件多处使用“鼓励”表述,倡导平台向中小商户让利:鼓励平台加大对中小商户收费优惠力度,支持其生存发展;鼓励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主动减免费用。
平台内部合规管理成为刚性要求。《指南》规定平台需健全合规管理组织,配备专业人员,将外部监管要求内化为内部制度。同时要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合规事前审核和培训。
财经分析指出,新规短期内可能增加平台合规成本,但长期有助于减轻中小商户负担。收费规则修改需公示7日的要求,可能影响平台定价灵活性。对依赖高佣金率的平台,盈利模式或面临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先林指出,《指南》将成为整治平台收费乱象的“手术刀”和行业规范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规范收费行为、强化平台社会责任,平台经济有望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指南》落地,各大电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已开始内部合规评估。一位电商平台合规负责人透露:“技术团队正紧急开发收费规则历史版本存档系统,确保三年内的每一次规则变更可追溯可查询。”
中小商户群体对新规反响热烈。义乌电商经营者陈先生表示:“以前平台促销活动费用分摊像‘黑盒子’,现在临时加收费被禁止,我们有了说不的权利。”
专家指出,这份指南标志着中国平台经济监管从“包容审慎”转向“规范健康”,其确立的收费透明原则与商户退出权保障,将重构平台与商户间的契约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