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10日北京讯(李文闻 刘莎莎)国家税务总局9月10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突破1万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政策的外籍旅客人数同比增长247.8%,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分别达97.5%和96.9%的增幅,“入境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流量”,成为拉动入境旅游消费的新引擎。
政策红利释放:退税商店数量年均增长超30%
自2015年离境退税政策实施以来,中国退税商店规模持续扩张。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退税商店数量为5000余家,至2025年8月底已翻倍至10087家,年均增长率达31.6%。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杭州、成都、西安等旅游热点城市占比超60%,形成“核心城市引领、区域中心联动”的布局。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退税商店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优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2025年4月,税务总局修订《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备案流程、放宽纳税信用等级要求(A级、B级或M级企业均可申请),并提高单笔退税最低消费限额至200元,吸引更多中小商户加入退税体系。
消费潜力爆发: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近翻倍

政策效应在消费端显著显现。2025年1-8月,全国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突破120亿元,退税金额达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5%和96.9%。从商品类别看,高端消费品、智能电子产品和特色文创产品成为外籍旅客购买主力。例如,某国际奢侈品牌在华门店的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某国产智能机器人企业通过退税政策拓展海外市场,出口量提升40%。
“退税政策降低了外籍旅客的购物成本,同时提升了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分析称,“以一款售价5000元的国产智能手机为例,退税后实际价格约4450元,较国际市场同款产品低约15%,这对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技术赋能服务:电子发票与系统升级提升体验

为优化退税流程,税务部门同步推进数字化改造。2025年,全国退税商店全面推广电子发票(普通发票),境外旅客可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购物凭证,退税代理机构审核时间由平均3个工作日缩短至24小时内。此外,税务总局升级离境退税管理系统,实现与海关、银行的实时数据交互,进一步压缩退税到账周期。
“以前需要手动填写申请单并排队办理,现在扫码上传发票后,退税款直接打到信用卡,全程不到10分钟。”一位来自法国的游客在北京首都机场退税柜台表示。据统计,2025年电子退税占比已达78%,旅客满意度提升至92%。
行业影响深远:入境游消费结构升级
离境退税政策的深化,正推动中国入境旅游从“观光游”向“购物+体验”转型。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入境旅客中,以“购物+文化体验”为目的的游客占比达41%,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同时,退税政策带动了国内零售、物流、支付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某大型商场为退税商店提供专属导购和多语种服务,其外籍顾客消费额同比增长85%。
“离境退税不仅是税收政策,更是中国开放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信号。”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随着退税商店覆盖更多二三线城市及特色产业带,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跨境购物目的地之一。”
数据速览
2025年8月底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10087家
2025年1-8月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7.8%
退税商品销售额:120.3亿元(同比+97.5%)
退税金额:13.8亿元(同比+96.9%)
电子退税占比:78%
背景链接
2015年,中国在海南率先试点离境退税政策;2016年扩展至全国口岸;2025年通过政策修订进一步降低门槛。目前,中国对境外旅客购物退税率为11%(部分商品为9%),退税物品包括服装、箱包、电子产品等21个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