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9日北京讯(褚新兵 王研 杨惠)在全球贸易阴云密布的环境下,中国外贸以逐月加速的增长曲线,展现出不畏风浪的韧性与活力。
海关总署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增速较前4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增长7.2%至10.67万亿元;进口则下降3.8%至7.27万亿元。

01 持续向好:外贸增速逐月回升
2025年中国外贸走出了一条鲜明的回升曲线——从1月份同比下降2.2%,到前2个月降幅收窄至1.2%,一季度实现1.3%的正增长,前4个月进一步攀升至2.4%,直至前5个月达到2.5%的增速。
5月单月数据显示,进出口总值达3.81万亿元,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6.3%,进口下降2.1%。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指出,5月在同比少2个工作日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展现出较强韧性。
以美元计价,5月出口额同比增长4.8%,进口同比下降3.4%,贸易顺差达1032.2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013亿美元。
02 市场突围: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
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位置。前5个月,双边贸易总值达3.02万亿元,增长9.1%,占外贸总值16.8%。
其中,对东盟出口1.9万亿元,大幅增长13.5%;自东盟进口1.12万亿元,增长2.3%。
欧盟作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2.3万亿元,增长2.9%。对欧盟出口增长7.7%,自欧盟进口下降6.1%。
而对美国贸易则呈现不同景象:双边贸易总值下降8.1%至1.72万亿元。其中,对美出口下降8.7%,自美进口下降6.3%。
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24万亿元,增长4.2%。其中出口增长10.4%,成为稳定外贸大盘的重要力量。
03 企业力量:民营与外资企业双轮驱动
民营企业继续领跑外贸增长。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0.25万亿元,增长7%,占外贸总值57.1%,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增长8%,占出口总值65.4%;进口增长4.9%,占进口总值45.1%。
外资企业同样表现活跃。前5个月,外资企业进出口5.21万亿元,增长2.3%,占外贸总值29%。
值得关注的是,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数量已超过7.3万家,创下5年来同期最高纪录。
国有企业进出口则出现下滑,前5个月下降12.7%,占比为13.6%。

04 产品升级:机电产品引领出口增长
机电产品占据出口总值60%的份额。前5个月,出口机电产品6.4万亿元,增长9.3%,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3.9%,集成电路出口大幅增长18.9%,汽车出口增长6.6%。
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前5个月出口6.2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出口总值58.3%。
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9%,工程机械增长10.7%,船舶增长18.9%,工业机器人更是大幅增长55.4%。
农产品出口也表现良好,前5个月出口2960.9亿元,增长4.7%。
05 进口态势: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进口方面,主要大宗商品呈现量价齐跌态势。前5个月,铁矿砂进口量减少5.2%,进口均价下跌16.4%。
原油进口量微增0.3%,但均价下跌10.6%;煤进口量减少7.9%,均价下跌22.5%;天然气进口量减少9.5%,均价下跌6.8%。
大豆进口量减少0.7%,进口均价下跌13.9%。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6%,达到2.83万亿元,凸显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分工地位的巩固。
06 区域亮点:中部地区增速领先全国
在区域发展方面,中部地区外贸表现尤为亮眼。前5个月,中部地区进出口增长11.1%,增速高出全国整体8.6个百分点。
占全国外贸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达到8.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在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下,中部6省积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外贸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这一成绩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外贸结构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制造的转型轨迹。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值60%,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大增18.9%,工业机器人出口飙升55.4%,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9%。
民营企业以57.1%的外贸占比,持续担纲主力军。长三角一家机电出口商坦言,全球供应链依然依赖中国成熟的全门类体系和高效交付能力。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指出,剔除美国市场后的“非美出口”同比表观增长11.5%,无论是金额还是增速都保持高位。随着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后关税战降温,外贸企业正以更灵活的姿态开拓全球市场,但中国外贸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依然严峻,保持持续增长需要多方继续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