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走近台北“小故宫”

大陆游客到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排名第一的“必游之地”,到台北故宫探宝,美中不足是人山人海,在一些热门展品如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前,总是排着长队,影响观赏心情。

其实,台北有一处十分珍贵而清静的博物馆,观展时令我产生“独享”的奢侈感,这就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所属的“历史文物陈列馆”。这里收藏的一级文物27件,比台北故宫的16件还多。

陈列馆大楼1986年启用,1997年有过一次大规模闭馆整修,设计超前,文物布局合理,常年展出约4000多件文物,如台北故宫一样,文物均进行定期更换轮展,还不定期举行各类特展。但台北故宫的门票是250元新台币,而“历史文物陈列馆”是免费参观。

笔者热切推荐,在观赏台北故宫之余,请到“历史文物陈列馆”这座“小故宫”走走看看,肯定会给你带来惊喜。

“史语所”的家底

台北故宫的主要收藏是清宫文物,从大陆运到台湾,那史语所的文物是从哪儿来的?

说起“中研院”史语所,那可是大名鼎鼎。1928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命傅斯年等3人负责筹建,同年于广州成立,傅斯年任所长。此后傅斯年一直担任所长到1950年去世。史语所聚集了当时一批顶尖学者,如陈寅恪、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李济、董作宾等,成为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的重镇。

从1929年到1947年,史语所多次承担了国内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其中仅仅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就达15次,考古成果轰动海内外。史语所收藏的主要器物,就来源于考古发掘。而馆内收藏的“内阁大库档案”部分,在清末由于库房损坏而被移出大库,数易其主,最后在傅斯年与陈寅恪两位先生的奔走下,以重金购入收藏。

这些考古发掘文物和重金购买的档案文物,和不少故宫文物的命运一样,在1948年末渡海来台。其后史语所的收藏文物被安置在位于台北南港的“中央研究院”。

传位皇四子的遗诏

陈列馆位于“中研院”西侧,毗邻“胡适故居”,展厅总面积2600多平方米,虽不及台北故宫展馆面积的1/3,但藏宝密度却惊人。

展厅共有两层,观展要拾阶而上,从二楼开始。二楼展区名为“历史空间”,依照史料类型,分为居延汉简、珍藏图书、内阁大库档案、中国西南民族、丰碑拓片、台湾考古6大主题展厅及特展区。这些独立的展厅都由强化玻璃制成的廊桥彼此连接。

首入眼帘的“居延汉简”,被王国维誉为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展区展出200余支西北边境居延一带出土的汉代简牍。

“珍藏图书”区展出史语所搜藏的珍贵图书与期刊,其中有很多是罕见的秘籍或海内外孤本,如宋版图书、《明实录》等。除此之外,还收藏了清乾隆朝纂修《四库全书》进呈时的书籍底簿、采用时书籍底本、四库全书底本等,揭示《四库全书》从图书的征集到纂修校、改、抄、删的概况。一些俗文学也登上了这处大雅之堂。比如一本名为《升官图》的书,记述的内容其实与升官之道无关,写的全是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生活。

“内阁大库档案”区展出很多珍贵的清宫档案,分为“满族天下”、“官方文书”与“科举考试”3个主题,包括皇帝诏书、题奏本章、史书、朝贡国表章以及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大小金榜等。“内阁大库档案”由史语所重金购入收藏,多达31万件,是研究明清两朝历史的重要文件。如康熙皇帝传位皇四子胤禛的遗诏、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诏书等,都能亲眼一见。

见识“金榜”

常说“金榜题名”,金榜是什么样子的?古代科举最顶级的殿试大金榜、小金榜就展现在观者眼前。所谓大金榜是内阁于皇帝钦定甲乙后,以黄纸书写,唱名后由礼部官员举榜,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率诸进士跟随,张榜于东长安门外,3日后再由内阁收回归档。武殿试举榜稍有不同,由兵部张榜于西长安门外。陈列馆展出一张道光24年武殿试大金榜和一张名人云集的“小金榜”,这两张金榜也成为研究古代科举制度的珍贵档案。

小金榜是缮写大金榜时,另写一榜,进呈皇帝阅览。这张道光27年的小金榜共记载了张之万等231名考中进士的人员姓名、名次及籍贯。其中第二甲第8名的沈桂芬、第36名的李鸿章、第39名的沈葆桢、第60名的郭嵩焘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

“丰碑拓片”展区,展出美轮美奂的金石拓片。史语所收藏金石拓片共计约4万幅,大部分是1930年代所搜购,少数为捐赠,其中许多是不曾著录或拓制较早、质量较佳的精品。展区按类别分为“青铜器全形拓”、“汉代画象”、“佛教造像”、“唐墓志”。

展厅一、二层连通为一体。站在第二层,边看居延汉简,通过玻璃地板,往下看就是一层殷墟青铜器,好似深入地底空间,给人身临考古现场之感。

重大考古成果

从二楼拾级而下来到一楼的“考古空间”,一道道玻璃墙构成虚拟的历史断代,以时间为轴串连起包括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殷商、西周、东周这些相延续的上古文明。

一楼中最大的展厅,是史语所内出土文物占库藏量七成的“殷墟文化”。在“寸土寸金”的陈列馆,将整个商王大墓文物按照当时“亚”字形墓室形状布局,保留墓葬中物品的位置,仿佛置身考古现场。

“龙山文化”区展出的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史语所发掘的山东龙山文化遗物。由考古学家李济率队发掘,这里的每件宝贝,都由这位蜚声中外的考古学家研究过。

“西周文化”区展出1930年代发掘的河南濬县辛村60号墓与3号车马坑。坑中出土大量的陪葬马骨与精致罕见的马车构件。

“东周文化”区展出1930年代发掘的河南汲县山彪镇1号墓属东周时期的中大型墓葬。本区展出的文物,反映出东周贵族“钟鸣鼎食”的大排场,与当时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

准确传达历史信息

由于是学术研究机构所属的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与一般的博物馆有不同之处,那就是更体现科学精神。

第一任所长傅斯年认为,“博物馆”是指集合各种学问的地方。对史语所这样的研究机构而言,馆内藏品精美与否不是最重要,能否传达历史信息才是第一位的。历史文物陈列馆作为专业研究型文物馆,布局、陈列体现的是准确、深度与学术架构,展现的是考古成果的条理性与系统性。

陈列馆这种定位,或许曲高和寡,但藏品的实力还是能给非专业的观众带来视觉震撼、美学享受和好奇心的满足。在陈列馆的留言区,竹简为纸,让参观者在竹简上书写,仿佛回到“居延汉简”的年代。我不假思索写下:美不胜收大开眼界。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