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见证历史也创造历史的8小时

英国脱欧公投从当地时间23 日早上7点(北京时间14点)持续到22点(北京时间24日5点),也不过一天的时间,而“脱欧”与“留欧”这两大阵营却早已经为是否继续留在欧盟而争吵了数月。不管公投的结果如何,都注定是一项影响历史的选择。对于北京时间这样一家刚刚试运行两个多月的新媒体直播平台而言,面对这样的事件,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在各媒体都采用的消息报道模式中等待着结果公布并像其他媒体一样制作一个惊悚的标题;或者是主动出击,见证并呈现历史。北京时间,以“北京时间,直播中国”为口号,主打24小时永不停歇、独具时间属性和和现场感直播态新闻的北京时间,当然选择后者!

直播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做还是不做?

北京时间对于英国脱欧公投的关注并非始于直播意向的最终确定。公投开始一周前,北京时间新闻编辑中心已经在首页推出脱欧公投的专题页面,图文直播也于23日北京时间13点上线。随着公投投票即将开始,多种民调和信息源都显示出脱欧派的力量逐渐凸显,与留欧派的力量对比早已不是卡梅伦当初作出脱欧公投决定时的情形,甚至与一个月前相比也大不一样。根据各方面信息汇总和专家研判,公投结果存在着脱欧的微弱可能性。基于对这一局势的观察,23日上午,北京时间果断决定,对计票过程进行8小时直播。

虽说基于前期的研判,北京时间面对英国脱欧公投这一事件时,最终选择了8小时重磅直播,但是,选择过程并非没有纠结,就像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一样。而影响选择的关键因素,是时间。从拍板到直播只有不到21个小时的时间;从各个团队从各自报道岗位集结到一起到直播只有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 几乎与英国公民投票、计票时间同步。而这差不多仅仅是筹备一期日播新闻节目的时间周期。然而,正因为时间如此紧迫,不允许有太多的纠结时间。听闻直播动议,每位执行团队负责人都惊着了,因为,设想的这一场大型直播,以电视人的经验,最乐观的估计也应该有一周时间的准备。然而,就像以往一样,惊着的北京时间的同仁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调整思路,全心投入一场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北京时间工作团队在23日下午3点30分迅速召集七个中心负责人,将分散在各类报道、采访、会议和工作现场的精干力量调集到一起。于是,紧张的策划开始了,繁忙的协调开始了,复杂的资源梳理开始了……

这是一次高效的直播行动!从团队组建、任务分工、资源调遣到分头执行,只用了三个多小时。直播时间最终确定从北京时间24日上午7点下午到3点半。直播报道联合团队紧急策划,并形成分工合作:总编室总体协调;原创节目中心负责直播形态、内容策划、直播总撰稿;重大新闻报道团队资料搜集、互动资料整理,直播频道负责新闻事态跟进、各路国际信源;国际新闻团队则利用日常工作中与英国路透社(Reuters)的合作优势和积累,汇总和梳理此前关于英国脱欧公投的视频报道,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编译和剪辑,为直播提供素材。专人负责联络嘉宾和远在英国的前线记者克服时差障碍,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平滑运作机制。市场和公共关系团队负责各类宣传方案和终端推广。技术团队则连夜解决大型直播所需要的不同平台信号源对接难题,在直播开始前几分钟最终搞定。

事后我们得知,针对英国脱欧公投制作一场大型直播节目的决定,在诸多媒体中几乎是“独一份”,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直播更得到了其他兄弟媒体的支持。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以及多个拥有中外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的新闻机构,纷纷调派相关人员加入到我们的直播中来。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直播决定仅仅过去3小时,领导、总导演、总撰稿、主持人、记者、编辑已经全部到位,各司其职,将要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直播;直播现场的豪华阵容也已经形成。专家团队: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新华社国际部时政室主任冯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室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评论员张彬;主持人搭档:北京电视台和知性美女主持馨星和成熟干练的秦溯;特约云记者:资深媒体人、前BBC中文总监李文、人民日报驻英国分社首席记者黄培昭、英国资深媒体人王幸村。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23日晚上苏州桥办公区和三间房办公区和演播室通宵灯火通明。23日24:00,英国人民的投票已经进行了10个小时,转战到三间房办公区的总撰稿团队直播框架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将内容细化、条目化、设计细节化、故事化,保证直播中将重大选题概念通俗化、重大新闻故事化,一方面让网友观看直播时不存在知识障碍;另一方面实时地插入与此次公投有关的趣味故事,尽量让每个段落的新闻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注:图为北京时间梳理制作的英国脱欧未来走向图。

6 月24日凌晨5:00,英国时间23日22:00,英国人对此次脱欧的全民投票结束,他们开始了屏息期待的一个夜晚;而此刻,三间房办公室的电断了,晨间微露的白光穿过窗户透进来,早间直播的文案正通过网络传到主持人、嘉宾手上,陆陆续续传来的人声告诉大家:所有的直播准备工作正式开始了!

7:00,演播室的灯光“唰”的齐开,北京时间英国脱欧公投8小时重磅直播正式开始,英国此次公投的382个投票区也开始了一一公布结果。BBC和CNN立即进入全程直播状态,这对大多数英国民众来说,也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然而,直播一旦开始,所有团队成员都觉得,直播难题从一筹莫展到豁然开朗、预约嘉宾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都没有直播过程中投票结果呈现的一波三折更让人心绪激荡。

公投结果: IN OR OUT?脱还是不脱?

直播开始前,节目团队中弥漫着英国留欧的乐观情绪。

前期的民调结果更多时候显示留欧派略占优势;英国内外的政治家多期待留欧,甚至在公投开始前一天,还有许多重量级社会知名人物联名呼吁;各类市场分析人士的评估更表明,理性的英国人只有选择留欧才是正道;就连博彩公司的赔率、章鱼姐的预测都明显地偏向留欧一边。而且,随着不同区域统计结果的不断公布,似乎留欧派最终以微弱优势险胜应该是自然的结果……直到直播开始后一个多小时,现场的嘉宾还乐观地估计,留欧派最终起码以51%胜出。

与此相应的,直播团队前期准备了充分的背景资料——当然是留欧派胜出前提下的各方态度和世界格局。

计票开始时脱欧阵营稍占优势,主持人和嘉宾言谈间似乎都认为,伦敦等留欧派大本营的选票加入后,留欧选票将会迎头赶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脱欧一方却一直以稍微的优势领先于留欧方。北京时间10点44分,英国独立党领袖Nigel Farage在脸书(Facebook)上发布信息称:“I now dare to dream that the dawn is coming up on an independent United Kingdom。”(现在,我终于敢梦想晨曦降临在一个独立的联合王国。)脱欧一方胜利的信心已经洋溢在字里行间。但是,几个小时前,他还对Press Association通讯社称,根据他“从一些做了大规模调查的金融市场朋友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此次英国公投的结果是留在欧盟。

北京时间上午11点半之后,情况进一步急转:公布票数的选取越来越多,脱欧的票数仍然占据一半以上。

上午11:40分左右,BBC插播重大消息,英镑兑美元暴跌至1985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最大的时候跌幅超12%。几分钟后,12点左右,ITV NEWS和BBC等英国广播公司都开始预测:英国将要脱离欧盟了!预测结果是,脱欧和留欧的预测比例是52%对48%。直播团队中负责国际瞭望的国际组许昕写到“这一刻,我好像突然变成了局内人,紧盯着屏幕下方不断变化的票数,英国难道真的要脱离欧盟了?”

北京时间13点,北京时间英国公投脱欧大型直播的第6个小时,虽然距离官方最后公布结果还有一个小时,但是脱欧一方获胜的趋势已成定局。

留欧与脱欧力量的现实对比完全颠覆了直播团队的预期。如果继续按照前期策划的直播线路,就会让受众感到冗长、拖沓而且隔靴搔痒。于是,团队迅速调整前期策划的播出节奏,连线前方记者,集纳现场媒体视频影像,推出英国表情特别画面,全景展示英国脱欧成为现实后英国公众及各方人士的反应,同时,主持人和嘉宾对各类国际媒体的相关言论进行评判。通过这样的安排,受众可以从北京时间平台上获得第一时间英国现场的情况,同时也能获得专家对英国脱欧这一结果对英国、欧盟和世界所能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深度剖析,达到既解痒又解渴的效果。

英国当地时间早上7点,也就是英国民众的早餐时间,英国首席计票官公布此次公投的最终选票,已经没有悬念,与预测结果基本相同,脱欧派占51.89%,留欧派48.11%,英国民众最终真的选择了离开欧盟。不管是BBC和CNN演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还是前方记者、受访民众,大家对这一结果都难掩吃惊。但这一刻恐怕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英国首相卡梅伦,他一手主导了此次公投,但又一直疾呼留欧,他将何去何从。

北京时间下午3点20分,身着经典蓝色西装、面色凝重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发表演讲,宣布将在秋季前辞去首相一职。北京时间与世界一流媒体同步向受众传播着这一震撼性消息。随着这位英国脱欧公投的始作俑者黯然离场,北京时间英国脱欧公投的8小时大型直播也在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意犹未尽的交流中完满收官。

1

脱还是不脱的瞬间逆转,成还是不成的直播风险,都让这次8小时大型直播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感。也正是这一点,让这档大型移动视频直播节目具有传播价值的同时具有了史料价值。

传播价值:一小步还是一大步?SMALL STEP OR BIG STEP?

8 小时公投结果呈现的跌宕起伏,8小时视频直播过程的惊心动魄,让每一位亲历者都有羽化成蝶的疼痛和快意。然而,这场8小时移动视屏大型直播活动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每一位参与者的身心蜕变,也是北京时间走向成熟新闻资讯直播平台的标志,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移动新媒体平台从传播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的标志性事件。

翻检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北京时间6月24日早晨,找遍中国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竟然没有一条完整的关于公投已经结束的消息。北京时间就是在这样一种中国媒体集体淡漠的眼神中走进受众注意力焦点的:直播开始的第一个小时较此前一个小时PV增长16倍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北京时间的第一时间加入,引入权威专家的解读意见,一方面为自身的传播品牌提供了受众认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英国脱欧公投这样影响世界整体格局的大事发生时,中国媒体怎样才能不失语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介入方式。

1

选择决定命运,卡梅伦在公投结束后的讲话中说,历史终将记住英国人民的选择、草根的胜利;命运基于执着,因为对新闻直播理念的坚定信念,中国新媒体成长的史册中也必将镌刻上这样的名字——北京时间,直播中国。

前瞻性地选择站在视频直播风口的北京时间,也一直等待着激发受众关注的事件风口。让业界惊叹的北京时间“24小时新闻直播频道” 是国内首个24小时互联网新闻类直播产品,它的出现带动了台网融合、传统电视行业向互联网新媒体领域转型的新一轮革命,它的的发展和普及已经而且必将继续为新媒体领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业务运营模式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为一家全新的传媒机构,这次直播对于团队战斗力的磨练价值同样不可小觑。经历了直播过程的记者谭秀风和许昕感慨说,“这一刻,我真的为自己感到骄傲,为身为一个媒体人感到骄傲,我们见证了历史的改变!”

女主持人馨星在直播协调群里写着:时间来到6月24日的下午3点45分,走出演播室的大楼,抬头是明媚刺眼的阳光和万里无云的蓝天,一如今日伦敦的天气,是否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正如那句话所说,你可以无视我的梦想,却无法贬低我的努力。

当然,受众没有贬低我们的努力,同样也没有无视我们的梦想,他们用关注的眼神、真诚的评论、友善的赞许给北京时间大型直播活动所有的投入者以真诚的嘉奖!

2016年北京时间6月24日,北京时间与世界共同见证了历史!

北京时间每一位参与直播的记者都成为英国脱欧的第一时间见证者;北京时间24小时直播参与了这一世界历史的过程,也成为了别人看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十五个小时内快速组织的全程直播和解读,也创造了中国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事件的直播历史。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