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地方原创歌舞剧登国家大剧院展舞韵国风

qq图片20160708155019_副本.png

7月27日,以“泱泱国风•舞动经典”为主题的地方原创歌舞剧展演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51天的时间内,带来7台高品质的原创歌舞剧盛宴,点亮首都观众的仲夏文艺生活。为此次展演开幕的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带来的舞剧《家》,闭幕演出则为重庆歌舞团民族舞剧《杜甫》。

原创作品体现地方艺术蓬勃生机

为推广我国本土新锐创作和民族歌舞剧原创经典,7月27日至9月15日,国家大剧院汇聚四川省歌舞剧院、西安歌舞剧院、海南省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剧院、甘肃省歌剧院、重庆歌舞团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7支国内优秀院团,联手推出7台14场国内歌舞剧精品展演,集中展现近年来中国歌舞剧原创的崭新风貌,以及各省市地区文化艺术的蓬勃生机。

其中,来自“巴蜀天府”的四川省歌舞剧院是代表四川鲜明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艺术水平的专业演出团队,其原创歌剧《格达活佛》、舞蹈《俏花旦》等作品都曾在国内各类专业评选中获得大奖,表现出活跃旺盛的创作力。此次,四川省歌舞剧院原创舞剧《家》将作为开幕演出登台大剧院,以舞剧形式演绎我国著名作家、川籍作者巴金的经典代表作《家》,呈现一部传递川人情怀的舞蹈大戏。继舞剧《家》之后,曾制作过《秦俑魂》《唐明皇与杨贵妃》等一系列大型原创舞剧的西安歌舞剧院也将携其2016年新作《传丝公主》参与本届展演活动,以曼妙绚丽的舞姿和气势恢宏的音乐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大唐盛世。此外,海南省歌舞团的原创舞剧《东坡海南》、湖南省歌舞剧院民族舞剧《桃花源记》、甘肃省歌剧院原创歌剧《貂蝉》、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一義孤行》以及重庆歌舞团原创舞剧《杜甫》也将为此次“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的展演活动注入新鲜活力。

多样题材汇聚多地风土人情

从杜甫到苏东坡,从东汉末年到唐朝盛世,从赵氏孤儿到高家公馆,此次原创歌舞展演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汇聚起不同历史时段、不同地域风貌、不同风土人情的民族文化,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首都观众打造出7台展现中国多地人文地域风貌的歌舞剧精品,从艺术角度探讨生命意义,传播正能量。

纵观7部作品,舞剧《家》讲述了发生在成都封建家庭的悲情故事,这个“家”不仅有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长孙觉新,还有受新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觉慧,除了俊俏而又倔强的丫鬟鸣凤,还有温润如玉的太太瑞珏,他们有欢乐也有痛苦,在这里生存也在这里死去,用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去叩问灵魂深处的生命意义;舞剧《传丝公主》以唐玄奘关于蚕种传入的著述和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木版画《传丝公主》为史料依据,通过别开生面的编织演绎和意象灵动的舞蹈语汇,以唐代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国王子小波多力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二人克服种种磨难,终将桑树和蚕种带入拂菻国,用丝绸去温暖、美丽、福祉世界的中国故事;舞剧《东坡海南》则以苏东坡谪居海南的行船道途为伊始,通过五幕的结构,从历史性、精神性、文学性、艺术性角度出发,书写了一个立体的、生动的、海南的苏东坡;舞剧《桃花源记》塑造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悠然形象,全剧以陶渊明弹奏无弦琴开篇,将陶渊明对世事烦恼的疏解及其偶遇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传奇经历进行融合,使观众通过该剧体味到当时民生的艰难以及追求自然和谐理想社会的深层表达;而歌剧《貂蝉》则是以东汉末年美女貂蝉的悲剧性命运为线索,通过对貂蝉生命历程的描写,表现动乱分裂的东汉社会对真、善、美的撕裂与摧残,歌颂貂蝉的善良与真诚,以及她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舞剧《一“義”孤行》以经典历史故事“赵氏孤儿”为蓝本,讲述程婴忍辱负重,以牺牲自己保全“赵孤”的感人事迹来传达“关于勇气、关于信念坚守”的主题;舞剧《杜甫》则将唐代诗人杜甫颠沛流离、艰辛曲折的个人命运融汇于时代命运的大背景下,通过杜甫从求官到弃官的变化过程,表现他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和体恤民间的仁爱之心,塑造杜甫正直怜悯、愤世嫉俗、铮铮铁骨的知识分子形象。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