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世界上,爱一个人也许不需要理由,不过杀一个人一定需要理由。于是谭拾子只好跟孟尝君讲道理了:“有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有的道理是永远成立的,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我不知道。”
谭拾子开始跟孟尝君探讨哲学问题:“必然发生的事情就是死亡;永远成立的道理就是人们看到富贵就会趋炎附势,看到贫贱就会唯恐避之不及。这就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和永远成立的道理。我给您举个例子,比如市场,早上的市场挤满了人,到了晚上就空无一人,这并不是人们早上就喜欢市场而到了晚上就讨厌市场,而是因为早上的市场上有人们想要的东西所以人们就都赶到了市场,而晚上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了所以人们就离开了市场。所以请您不要怨恨了。”(点评:被反复引用的市场理论,生动地说明了世态炎凉的合理性。)
孟尝君沉默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普遍规律,怨不得别人。孟尝君下令销毁了原来计划报复的仇人名单,那些人的名字写满了整整五百张竹简,可以想象孟尝君的复仇计划如果付诸行动会是怎样的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谭拾子的成功劝说不仅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齐国士大夫,更成全了孟尝君和齐湣王。孟尝君被人算计了,差点身败名裂,如果忍气吞声、咽下这口恶气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但是如果孟尝君真的开始复仇清算,杀光那五百张竹简上记录的仇人,孟尝君将不仅和齐国士大夫结下血海深仇,而且他和齐湣王之间本来缓和的关系将再度紧张。如果孟尝君忽视齐湣王的存在而大开杀戒,那么他对齐湣王的威胁就不再是缺乏事实根据的直觉而是铁证如山的事实。即使是周文王再世,也绝对不会容忍手下的臣子为了私仇而大开杀戒屠杀其他的臣子。如果孟尝君不给谭拾子面子,很可能就没有晚年了,齐国也很可能陷入一场内乱。所以说孟尝君写在五百张竹简上的仇人名单很可能本来就是打算给人看了以后销毁的,如果没人拦着,孟尝君将会和那些被他列入死亡名单的士大夫一样着急和彷徨。
现在谭拾子看到了孟尝君写在五百张竹简上的复仇名单,又亲眼见证了孟尝君销毁了复仇计划,通过谭拾子这位中间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递给了得罪了孟尝君的齐国士大夫们。就这样,齐国士大夫们不仅安全了,而且必须感激孟尝君和谭拾子。
孟尝君不仅避免了因为面子而杀人同时也保全了面子,齐湣王当然也会知道这个故事,自然会暂时松一口气,从而开始关注和欣赏谭拾子也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