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一场战争花多少钱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和军队从来都是一个王朝开疆拓土,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法宝。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盛世”和“乱世”必然伴随着征伐和交战。而在每一场战争的背后,其实拼杀的是双方的国力和财力。那么一场战争能花多少钱?让我们从存世的饷银中去窥探一二吧。

一提到大清朝,我们会想到康乾盛世时的繁荣与稳定,然而除此之外,想到更多的可能还是晚清时期战火四起,列强入侵,八国联军妄图瓜分中国的衰败与悲惨。战争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一场战争可能要耗费一个国家举国上下几年的生产积累。西方列强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力增长迅速,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大国,地大物博,有着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这正是西方列强所垂涎的。

要说一场战争有多么烧钱呢?我们以1883年至1885年发生的中法战争为例。此次战争是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而引起的。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费开支约为每年2000万至30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7000万至8000万两白银。仅用于中法越南战事就用去近1/3。这笔庞大的军饷开支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是笔巨额的开销,筹措起来相当吃力。虽然当时的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之前,太平天国战争已经结束多年,生产和生活基本平稳,收入与支出每年略有盈余。但是,西北方面为抗击沙俄入侵新疆,每年用于驻军、练兵、资耗等开销需要耗费大量军饷银。如此一来,抵御法军的军饷便捉襟见肘。在用尽各种加派、抽调,加价等财政手段后,清政府还大举外债1600万两。显然当时的中国无力承担这场战争的花费。对当时的晚清政府而言,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便是军饷。从中法战争的每年花费两三千万两白银,到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每年已近6000万两,占到每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花费异常惊人。故曰:“竭天下十分之物力,八分以养兵勇已”。试想当年如此重要用于打仗的军饷银而今可否见到实物?答案是肯定的。

在清代银锭收藏的品种里有两个非常稀有而且研究价值极高的名誉品种,一个是清代湖北五十两官银“甘饷”,另一个是四川省十两官银“海防”。甘饷五十两银锭存世仅仅数枚,其中一枚实物上錾刻铭文:甘饷,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公济益。此枚五十两官银是为光绪十一年湖北省征缴的税银用以协拨甘肃省的协饷,而此笔协饷正是清政府用以抗击沙俄保卫新疆领土完整的军饷银。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中国新疆局势混乱之机攻占南疆七城,1871年5月沙皇俄国也趁火打劫,沙俄借称替清廷讨伐阿古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沙俄真实用意是夺取伊犁后,再用相同的手段进军乌鲁木齐,进而吞并整个新疆,瓜分中国,西北边塞形势危急,急需调兵保卫边塞。海防十两银锭同样存世稀少,其中一枚上面铭文:海防,光绪十一年,匠张恒益。此枚十两官银为四川省所征缴的税银用以清廷筹办海防发展海军的经费之用。进入19世纪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快速崛起,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日本一直想要找到扩张国土的机会。日本先是背着清政府悄悄吞并琉球,并在1874年夏以台湾岛民杀死琉球船民为借口悍然出兵侵入台湾,沿海防务顿显紧张。当时的日本以兵微将寡之势敢于侵犯台湾,而清廷对此竟然无力做出武力上的回击,对当时手握重权的清廷重臣李鸿章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无奈的是,李中堂早已被海上的敌人打怕了,刚刚不久前的中法海战,中国在海上惨败于法国的铁船之下。此时清政府自知海军太弱无力海上抗击,决定不与日本开战,最终双方谈判达成《中日北京专约》,中方对日赔款50万两白银,换取日本从台湾撤军。不平等条约签字后的第六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官员们就上奏朝廷,力陈海防事宜,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6条事项,请南北洋大臣及沿海江各督抚将军讨论。1874年12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上《筹议海防折》,力陈海防之急迫。

在这几乎相同时间清政府同时面对西北沙俄进犯新疆,而东部又有日本的海上侵略,腹背受敌。由于加强海防发展海军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对已经在财政上捉襟见肘正准备对西北用兵急需筹饷的晚清政府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财政开支。因而引发了国家军费分配的问题。随之,国家战略目标的缓急,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之争发展成为全局性国家大战略辩论。在争论中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无伤元气,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以目前之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蹶者哉?因此他建议罢出兵新疆之议,变塞防之资为海防之饷,以防制日本为重。然而现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对李鸿章的停兵节饷之议颇为反感,曾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深知海防的重要性,不过他肩负着西北塞防重任,更知西北对国家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西北用兵之饷指沿海各省协籍为大宗,甘肃尤甚,若沿海各省因筹办海防急于自顾分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东南无可指之饷,大局何以能支?此时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防。左认为新疆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重新疆以保蒙古,保蒙古以卫京师,西北若臂指相连,形势完整,他国自无隙可乘。因此他极力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决不能扶起东边却倒却西边。最后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海防塞防并举的方针。光绪元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一个月后又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任命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有些文献对有关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评判既不是一般的策略分歧也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左李两个派系的权利斗争,而是要不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要不要维护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传统观点都是否定李鸿章肯定左宗棠,当时的清政府也是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左也不负众望成功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则面临着福建马尾水师和北洋水师先后全军覆没的耻辱。1875年以来在10年间,西征和塞防所筹军费约8000万两,而1875年至1894年20年间,海防经费总计4200万两,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海军建设,约1000万两被清廷挪作他用,如为给慈禧祝寿修建颐和园等。

在清末的30年间,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中通过工业技术大发展,大大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因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侵略狂潮,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羸弱而且地大物博的大清帝国自然成为了列强觊觎的对象,国力虚弱的晚清政府陷入左支右拙的艰难处境,如何筹措足额军饷以应对列强入侵,成为晚清政府直至灭亡也未能完成的难题。面对着见证这段历史的军饷税银实物“甘饷”与“海防”银锭,不禁令我们回想起那段硝烟四起,晚清军民抵御列强在西北以及东部沿海的多重入侵的艰难时期。以史为鉴,只有强军强国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迈上复兴之路。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