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厚德载物成为中国人的标签——从里约奥运会看国人心态变化。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终于如约在8月6日开幕,开幕前饱受诟病的巴西,政治动荡,经济不稳,社会治安让人忧心,曾让人一度以为这次奥运东道主会易主,好在胆颤惊心之下巴西还是接下了这次重任。但在奥运开幕首日,12枚金牌花落各家,中国队却无缘金牌,让人不得不长吁短叹,16年来再次首日无金。从杜丽、易思玲结合的“双保险”气枪首金项目,仅获银牌和铜牌,到男子四百米自由泳孙杨以细微之差败北仅获银牌······
有句话常言道,你记得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但你不一定记得第二高峰的名字。就像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热度点一样,往年国人关注点在金牌获得者,银牌铜牌相比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记住他们,这种“唯金牌论”的观点仿佛扎根国人思想已久,就像好胜者常说的“第二即为失败者。”中国有开门红的传统思想,所以首金压力在运动员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孙杨赛后失控抱住熟悉的女记者痛哭也是在释放内心压力和委屈。但和往年相比,国人的反应略有不同。少了一些网络喷手,多了一丝人情关怀。当杜丽、易思玲错过金牌,网友们安慰道努力过就不后悔,孙杨痛哭流涕后大家纷纷微博留言暖心安慰,庞伟虽然遗憾但心态平和。可以看到,中国大众正在以包容的心情来对待这场比赛,以慈祥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运动员。
从刘翔退赛被网友责难的声音到对失利运动者的温馨留言,这样的改变是值得称颂的。城市在进步,人民内心的精神也应该迎头追上,不应该躲在背后进行攻击,而是坦然公正的看待每一场竞技。《周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必以雅量容人。运动员是层层选拔上来的人选,但是在众多国家当中冠军只有一个,在获得金牌的路上艰辛汗水自不必言说,单考试发挥的临场水平也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受到影响。在金牌影响力下,运动员们承载了太多压力,观众们关注每一场发挥并加以点评。奥林匹克竞技不只有金牌,点亮里约奥运开幕式的是马拉松铜牌得主德利马,得到奖牌的运动员都应该被记住,甚至没有得到奖牌的人员也应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汗水,金牌不应该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大众的理性认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另一类的崛起,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让中国人强身健体,科学读书让中国人文化素养提升。可以看到的是,中国体育已经站起来了,观众们正在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去对待赛事,慢慢进入了精神文明的升华时期。理性观战,适时点评,加以鼓励,为赛事中的运动员们卸下负担,让他们轻松投入下一场战斗,为中国赢得更多奖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