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荒野猎人:美国渴望重返荒野,我们却在摧毁江湖

被称作小李子历险记的《荒野猎人》是一部风光片还是复仇片?评论人廖廖认为,这讲述的其实是第一代北美移民的荒野故事。美国人在挑战和征服荒野的过程中建立了秩序与文明,也建立了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的自豪感,荒野精神成为美国人对抗欧洲古典传统的爱国主义王牌,后来的美国人则深切地表现出对荒野的渴望与热爱。

如果说荒野精神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那么塑造了中国人气质的就是江湖文化。北美新大陆的移民最终走向了欧洲旧传统的反面,离开了土地的中国游民最终也走向了儒家文化的反面。不同的是,今天的美国渴望重拾荒野精神,而中国则试图摧毁江湖传统。

由去年奥斯卡最佳导演伊纳里多执镜的《荒野猎人》,配上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汤老湿(汤姆·哈迪)的大卡司,还有绝美风光和惊险复仇的噱头,甫一上市就吸引无数粉丝捧场。

尽管没有正式在中国公映,《荒野猎人》也谋杀了无数的娱乐版面,但是我们除了赞美落基山脉瑰丽动人的壮美景色,感慨老姜、劳模、小鲜肉齐上阵的大卡司,围观小李和大熊的捡肥皂游戏,调侃他与奥斯卡的八字不合,似乎再无其他。

事实上,把《荒野猎人》看成风光片或者复仇片都低估了这部真实人物传记改编的电影。对于不了解荒野文化的东方人来说,看这部电影就像一个不了解江湖文化的西方人看香港武侠片,只看到动作和异国风情。

那么,在片中的猎人眼中,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是绝美风光?致命威胁?还是精神皈依?“荒野”对小李子来说是冒险家的梦想家园,还是入侵者的葬身之地?今天的美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荒野猎人》?

 

小李子眼中的荒野是什么?

如果今天的观众穿越回到19世纪,当我们赞美落基山脉的壮丽景色,小李子和他的同伴会以为我们疯了。电影中小李子一角的真实原型格拉斯,于1832年被阿里卡拉人杀死,就在他死前一年,法国人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要去美国原始森林中旅行,当时所有人都说他疯了。

荒无人烟、渺无边际的落基山脉对于19世纪的新移民来说是阴森、邪恶和危险之地,小李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是旅游者、也不是探险家,只有一个目的:掠夺。在小李子和初到新大陆的移民者眼中,北美的荒野既不是什么千山鸟飞绝的壮丽景色,也没什么鸟鸣山更幽的浪漫情怀。新移民一样以一种仇视、恐惧、征服的复杂心态看待荒野森林。他们眼中的荒野就是阴森、荒凉、野兽出没的场所,他们心中的荒野意味着孤寂、混乱、邪恶的未知之地。北美的荒野中没有欧洲大陆的牛羊遍地与果蔬累累,荒野中只有猛兽与冰雪,以及更危险致命的印第安人,如果说旧大陆的田园诗歌是上帝的祝福,冰雪荒野就是上帝的诅咒。荒野猎人们沐浴在落基山脉的夕阳余晖下,也不会吟诵赞美诗,他们要时刻提防密林里呼啸而出的箭镞。在19世纪的北美入侵者眼中,荒野就是敌人,动物的皮毛就是战胜了荒野的奖赏。

《荒野猎人》并不像《与狼共舞》一样,讲述一个文明人被原始荒野同化的故事。也不是诸多西部片里讲述的那种“文明”驯服了荒野的故事。小李子和队友并不试图改造荒野。猎人的身份与农场主或者商人不一样,农场主和商人砍伐森林,摧毁荒野,是为了征服荒野建立人造天堂,把荒凉的土地改造成蜜与奶流淌之地,把山林野地改造成田园诗歌。而猎人只是无情的猎取。

荒野抹杀了文明世界的秩序,置身荒野的人只有变得野蛮残忍才能在丛林法则中存活,所谓的道德文明、法律秩序在荒野里荡然无存。所以小李子失去行动力时,上尉面企图活活掐死他,以免拖累队伍。所以片中的汤老湿毫不犹豫地对同伴小李和小小李下毒手,只是为了早几天拿到300美元酬金。在荒野之中也无所谓正义,当闯入荒野的猎人小李子与那只护犊子的母熊扭打在一起的时候,只不过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之争,哪一个才是代表正义呢?

 “文明人”试图征服荒野,荒野也会侵蚀着“文明人”。荒野中的小李子慢慢褪去文明外衣,露出原始的本色。他加入了印第安人的部落,并且为了保护印第安妻儿杀死了白人军官。在无数次午夜梦回时,他眼前浮现的是逝去的印第安妻子,而不是温暖富饶的文明世界。这是他对文明世界的背叛,对荒野文化的认同。

尽管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白人掠夺者的队伍中,回归到文明世界。但是荒野已经成为了他身体与精神的一部分,因此他可以杀大熊、吃生肉、卧马腹、飞悬崖,拖着残躯在冰雪世界里活下来,并最终报仇雪恨。小李子远比他的队友更彪悍、更狡黠,因为他就是荒野与文明的结合体。小李子的传奇就是新大陆的入侵者在荒野中肆意掠夺,同时也接受了荒野的惩罚与同化的故事。

 

美国观众眼中的荒野是什么?

今天的美国观众在看《荒野猎人》的时候,当然不会像早期新移民一样对荒野充满恐惧与敌对态度。但是美国观众也不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只看到落基山下的一场浪漫悲壮的复仇记。单凭素食主义者的小李子活剥生鱼、与熊共舞和生撕牦牛的八卦,还不足以横扫金球奖和奥斯卡。这一部小李子历险记其实说的是第一代北美移民的荒野故事。

19世纪后期,就在小李子饰演的真实原型死了半个世纪之后,美国人面对荒野的态度大为改观,人们不再恐惧与憎恨荒野。这个年轻的国家昨天还是一片荒野,今天已是炊烟处处、屋舍俨然的富庶之地,人们有一种征服者的骄傲与自豪。美国人在挑战和征服荒野的过程中建立了秩序与文明,也建立了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的自豪感。

荒野的征服史也是美国人的精神独立史。面对荒野,一切文明世界中的社会地位、家族背景都没有意义,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承担自己的责任与考验,掉队意味着绝境,弱者意味着死亡。美国人的坚韧勇猛、独立自主、强者生存、平等主义、个人主义与自由精神由此滋生。

小李子这些第一代移民身在荒野中而不识真面目,他们的后代逐渐发掘出荒野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如果说第一代移民的自豪是建立在对荒野的摧毁和改造之上,那么后来的美国人则深切地表现出对荒野的渴望与热爱。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文学与艺术也开始赞美荒野。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荒野的阴森变成了神秘,荒凉变成了壮美。小李子的19世纪,人们认为荒野是精神的未开发之地,是恶魔肆虐而上帝未至之地,对荒野的欣赏意味着对上帝的背叛。20世纪开始,人们开始相信荒野也是出自上帝之手,欣赏荒野等于赞美上帝的造化。

美国人在荒野中开拓了新文明,但是他们并不想重建一个欧洲。他们渴望寻找到一种独特的性格和气质,或者说文化,让自己从欧洲旧大陆的文化与历史中脱离出来,建立起美国的民族性。但是新大陆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在源远流长的旧大陆面前显得贫瘠、寒酸。美国人很快意识到广袤而富饶的荒野就是他们的文化之根源、历史的起点、民族主义的支点。对荒野的征服塑造了独特的美国文化,塑造美国人的优越感和道德感,塑造了一个国家的价值。

新大陆的移民认为正是荒野赋予了他们强壮的体魄和野蛮的精神,也让他们有理由瞧不起欧洲旧大陆的精致而腐朽的古典文化。有“荒野情怀”的新移民,反感凡赛宫那种精致整齐的皇家园林,他们认为粗犷神秘的荒野丛林更能体现人性的自由,以及造物者的完美,从荒野中得到灵感的美国艺术与文学也将获得比欧洲更高的成就。这种自豪感让新大陆的殖民者从“脱欧者”的身份焦虑中摆脱出来,荒野精神成为美国人对抗欧洲古典传统的爱国主义王牌。

20世纪,进入后工业文明的美国人面对着腐败的华尔街、贪婪的托拉斯、权力膨胀的政府、工业文明的污染、战争对人的毁灭,让困惑的美国人重新思考“现代文明”的意义。也让美国人产生了回归自然,重返荒野的思想。人们希望在荒野里寻找到城市所没有的宁静与安逸,人们相信在荒野中能找到被工业文明压抑的纯真和活力。从那时起,“荒野主题”的文学和电影层出不穷。美国人在荒野艺术中描绘人的独立与自由、坚韧的民族性和英雄主义。至此,小李子眼中邪恶而混乱的荒野,披上了美学与道德价值的外衣。

二战之后,美国人在荒野上建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挽救了欧洲,建立在荒野精神上的文化与艺术也压倒了欧洲的古典文明。西方艺术与文化的“首都”由巴黎变成纽约,萨特等欧洲的老派知识分子终究还是没能阻挡“粗鄙而野蛮”的美国荒野文化的入侵。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由开发荒野转为保护荒野,美国人征服荒野的欲望与能量无处可泄,转向海外扩张,甚至转向探索与征服外太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投入巨大的热情去探索外太空。这一切都小李子等第一代美国荒野拓荒者的精神遗产。

 

北美的荒野与中国的江湖

我们之所以把《荒野猎人》看成风光片或者复仇片,是因为中国人难以理解与欣赏荒野精神。美国人热爱荒野的原始和广袤,传统中国人则喜欢园林和盆景,那是一种被矮化的自然,被秩序化的森林,被驯服的荒野。因为儒家文化不喜欢野性和自由,中国人不会欣赏荒野。诞生于荒野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也从来都不是中国文化赞美的对象。

如果说荒野精神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那么塑造了中国人气质的就是江湖文化。当欧洲的贫瘠土地无法承受人口膨胀之时,欧洲人开始漂洋过海去开拓新大陆的荒野。而古代中国在面临人口膨胀的压力的时候,同样向外扩张,却不是探寻新大陆或开拓荒野,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北美新大陆的移民最终走向了欧洲旧传统的反面,离开了土地的中国游民最终也走向了儒家文化的反面。离开乡村的宗族、血缘关系之后,安居乐业的儒家理想被打破,流落他乡游民和闯天下的商人,需要在庙堂体制与儒家秩序之外,建立一种新的精神理想,由人情、关系与面子构成的江湖秩序由此诞生。

江湖是庙堂的对立面。儒家体制的主要组织机构是宗族,决定人们行为规范的是儒家礼制。而江湖组织结构是帮会和私人团体,关系、面子、人情决定着江湖中人的行为。由明一代,江湖文化由下而上,由民间影响庙堂,官场也开始流行帮派结盟、人情交易,朋党成风之下,政见之争让位给派系利益。江湖的价值观逐渐侵蚀传统儒家的价值观,明代之后的中国被关系、面子、人情所卷裹。如果说荒野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和精神世界,江湖则塑造了近代中国人的国民性。   

 

结语:

如果说《阿甘正传》代表着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卷土重来,《荒野猎人》则代表着美国人重建西部精神的愿景。

21世纪的美国,宗教信仰日渐式微、金融危机难以摆脱、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不断、互联网和智能化对人的异化……在种种现代危机的轮番冲击下,人们泛起回归荒野的愿望。卢梭曾经开过药方:“荒野不仅仅壮美,它还是人类恢复活力的补品和草药。”面对恐怖主义、中东危机、经济低迷、种族冲突而步履艰难的美国,需要重新唤起生于荒野的美国精神。

今天的美国渴望重拾荒野精神,而中国则试图摧毁江湖传统。江湖文化是对庙堂体制的侵蚀,江湖文化中的人情、关系是对政治秩序的破坏。江湖是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过渡,要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现代政治体制,首先要剔除的就是江湖文化。

20世纪50年代,新政权以摧枯拉朽之势把江湖文化横扫一空。党的力量压倒一切,填充了所有的权力空间的缝隙,江湖文化无处生存。60年代开始的文革,破坏了国家机器和政治秩序,权力产生真空之后,江湖文化死灰复燃。8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经济转型期的混乱秩序中,靠关系、讲人情的交易成本远低于正常办事的成本,江湖文化再次成为当代中国人的行为与精神的支柱。

近年来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意在复兴儒家文化的家国同构和等级秩序,同时剥离盘踞官场与民间的江湖文化。成功与否,重点在于体制内的交易成本是否低于江湖人情关系的交易成本,否则也是一纸空文和一厢情愿。因为我们中国人从不在乎什么“现代精神”“体制秩序”或“江湖规则”,实用主义的我们只会选择最便利、成本最低的那一种模式。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