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安化黑茶:让你感受它的美

安化黑茶是黑茶中最具代表性的茶类,凭借它独特的风味、功效,古朴自然的包装、造型,悠久的历史等因素,近年来在国内甚至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掀起了一股安化黑茶热。而从审美的角度看安化黑茶,它表现出多方面的美。

一、历史传奇之美

1.悠久历史,一支悠扬的沧桑曲

安化黑茶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唐代出现的“渠江薄片”、“益阳团茶”均为安化黑茶。可见它的起源之早。至明清时期,安化黑茶生产销售达到极度繁荣,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茶法,对茶叶的品质、种类和包装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茶叶交易逐渐走上正轨,以至茶马互市制度形成。


图片1.png


为确保安化黑茶的质量和信誉,维护茶农和茶商的利益,从明代万历年间起,就有一些章程规定。清雍正八年(1730年)立茶叶禁碑于苞芷园(位于安化敷溪镇的资江北岸),上书8条条款。这些文字主要是关于禁止掺假短秤、革潮及越境私贩等不法行为的记载,成为安化黑茶历史见证的实物。这个碑至今还遗留在苞芷园,碑记斑斑驳驳,文字若隐若现,沧桑古老的气息油然而生。

2.茶马古道,一条神奇的生命线

历史上,黑茶主要作为“边销茶”销售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是官茶的一种。从安化到边疆,路途遥远,一度成为贵族饮品。当时,黑茶有两条主要运输路线,—条是古丝绸之路,运往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地区;另一条是经山西、河北,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洲。一代代茶商在这两条路上来来回回,形成了著名的茶马古道。


图片2.png


在安化境内,如今还有一段茶马古道,块块青石板穿过山林、水际,上面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热闹与喧嚣。在交通工具落后的时代,黑茶是怎样运输到边疆的?激起人们无穷的联想。古丝绸之路上,留下了茶叶的余香,印记着马帮和骆驼的足迹,一曲曲壮歌响起,回荡在耳边。

二、制作包装之美

1. 手工制作,显原始、粗犷之美

历史上黑茶一直采用手工制作,只是近几十年才采用现代机器生产,而黑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千两茶的制作却无法用机器代替,依然沿用纯手工的制作方法,因此。茶学界称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它加工极为复杂,技术难度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图片3.png


历史上千两茶的制作方法一直为少数刘姓家族掌握,素有传子不传媳的旧俗,可见其神秘。一支印有“华堂”的千两茶,向人透露了踩制师的故事。据台湾茶艺大师何建、曾志贤的探访得知,在1952-1958年,安化白沙溪茶厂出品了300多支千两茶,每支茶上都签有为首制者的名字,“华堂”实际是踩制师的名字。简单两字,却承载了历史沧桑,给人一种传统原始的感觉。千两茶的制作过程更是震撼人心,它采用纯手工制作,制作时由一班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进行踩制,粗犷大气。“为了操作一致,统一用力,常常配有民谣号子,其内容一般喜庆、幽默、现场发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号子的韵调原始、粗犷,节奏明快、高昂而有力度。”随着号子的进行,千两茶越压越紧,直至成型。一曲曲民间号子,散发着浓郁的原始气息,强烈地冲击着人的内心,显得无比壮美!

2.纸篾包装,传古朴、自然之韵

安化黑茶一般以纸质包装,一块块茯砖、花砖、黑砖、青砖显得质朴无华。而一篓篓圆柱体形状的千两茶,则竹篾紧紧地裹在外面,还散发着天然的香气。这样的包装既无现代工业的污染,又能把大自然的气息蕴含至茶叶当中,体现了茶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传递着自然古朴的韵味。

三、茶叶菌花之美

1.粗糙外形见神韵

由于黑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它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程序,茶叶变得不再完整,再加上黑茶的原料选择特殊,有的直接采用茶梗,如煎茶,因此黑茶从表面上看显得粗糙不已,没有光鲜的外表,并不那么令人赏心悦目。但也正因为如此,看似枯枝焦叶的黑茶才有了自己的特色,给人以厚重、道劲之感,在粗糙中见神韵,于朴实中出芳华。老子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道家的这种美学追求,在黑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2.点点菌花添芳华

在黑茶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茯砖,它是砖茶的一种。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一道特殊的工艺——“发花”,茯砖茶内形成了一种“金花”,学名叫冠突散囊菌。这些“金花”均匀地遍布茶砖,颜色金黄,如点点星光,给粗糙的茶叶增添了不少色彩,令黑茶闪耀。菌花是黑茶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发花工艺神秘,具有神奇的药理功效,这是其他茶类无法达到的。


图片4.png


四、品茗感悟之美

1.色如琥珀,流光溢彩

李白有诗日:“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虽然是写酒,但用来形容黑茶的汤色,也很贴切。年份越久的黑茶颜色越红,置于玻璃杯中,明亮见底,存放多年的红酒。


图片5.png


2.松烟弥漫,幽香缭绕

淡淡的松烟香是安化黑茶的一大标志,这和安化的传统习惯分不开。安化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的方法保存食物的习俗,所产的腊肉、熏鱼全国闻名,因此黑茶在干燥过程中就带上了这种独特的松烟香。闻香识茶,无论是干茶还是泡过的茶,总会有淡淡的烟熏香,仿佛深山中升起的一缕炊烟,远离人世,却又染上尘烟。

3.醇和滋味,初苦终甘

安化黑茶的本味醇和滋润。初人口时略带刺激,因此有人喝不习惯,但很快,茶味便回复平和醇正,吞咽后舌根部微涩,如果细细品味,便觉甘甜爽口。古人也有这方面的体验:“味如橄榄久方回,初苦终甘要得知。”(宋代诗人邹浩《修仁茶》)咀嚼橄榄初觉苦涩,终则回甘,与饮黑茶的感受颇为相似。

五、品质功效之美

安化黑茶加工机理独特,经过渥堆发酵,茶叶在微生物的分解和代谢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小分子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特征。经研究,黑茶具有多种功效,给人的身心以美的享受。

第一,促消化,去油腻。安化黑茶作为边销茶,深受牧区人民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消食、去油腻功能,牧区人民多食肉,少蔬菜,而饮用黑茶则能有效地调节。

第二,降血脂,软血管。据测定,茶多糖在黑茶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它能有效地降低血糖。缓解压力,释放身心,体验身轻体健的快乐。

第三,安神志,助睡眠。夜晚抿一口黑茶,清心静神,在安谧的环境中感受茶的美妙,心无杂念,安然人眠。


图片6.png


六、收藏鉴赏之美

茶一般以新、嫩为贵,陈茶容易变质,失去原味,但安化黑茶却不是这样。它是越陈品味越好,价值越高。从茶叶制作工艺来说,安化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经杀青后再进行发酵,所以黑茶的颜色、味道都有所改变。正是这种后发酵作用,使得安化黑茶具有独特的功效,是一大健康饮品,所以黑茶成为收藏佳品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因为安化黑茶独特的机理作用,使得它收藏年份越长,滋味越醇和,品质功效越佳,因此极具收藏价值。陈年黑茶甚至被茶学界誉为“能喝的古董”。


【责任编辑:孙晓曼】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