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寒食伴清明:跨越2600年的坚守

【中华文化溯源·寒食清明】

绵山,又称介山,位于山西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每年清明节期间,这里都会举行寒食清明祭祀仪式。4月1日,2017年寒食清明文化旅游节如期举行,这项活动已成为传承历史、倡导文明、荟萃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寒食与清明如影随形。直到今天,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剪不断理还乱。究竟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谁继承了谁,谁又融合了谁,总也说不清道不明。

千秋一人

无论谈寒食还是清明,怎么也绕不开介子推,离不了晋文公。早在2600多年前,介子推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乘坐着时光机,重游历史长河。荡漾在浩渺的河面,时光机总是钟情于悲壮的场面,于是第一幕定格在“割股奉君”。公元前655年,骊姬之乱后,晋国公子重耳被迫带着一群家臣仓皇出逃,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

“割股奉君”之后换来的却是第二幕“背母归山”。19年后,重耳登上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在分封功臣时,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有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隐居于山西介休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邻居为其鸣不平,夜悬《龙蛇歌》于城门之上,晋文公看后,追悔莫及。

介子推的倔强与晋文公的强势,注定了悲剧结局:“订立寒食”。为了找到介子推,晋文公做出了一个令他悔恨终生的决定——放火烧山。三天三夜,风急火烈,绵延百里。大火熄灭后,晋文公上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葬身火海,陪伴他们的是一棵烧焦的柳树和一首藏于柳树洞中的血诗。悲痛之余,晋文公下令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万千绿枝随风摆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道出了君臣之间的恩怨离合,也说出了世人对介子推的崇敬。到元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那里,介子推已经被渲染得几乎家喻户晓。

原绵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融亮这样概括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志在清明的政治理想,功不言禄的奉献精神,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唯诚唯信的人生准则。”

妒女焚火

寒食习俗有一个演变过程,寒食节也有一个演变过程。曹操《明罚令》说:“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明代冯梦龙编的《东周列国志》道:“最初寒食节为冷食一月,后渐减至三日。”

如果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就足以说清寒食和清明的起源,那就太低估了历史的复杂性。当我们在凭吊介子推的高尚时,岂知在山西阳泉,距离介休绵山200多公里的平定还有一座绵山,还有一位介子推的妹妹,也演绎了一段感天动地的传说,给寒食清明起源说又增添了几分神秘。

据传,介子推有一个妹妹,人称介山氏。介子推跟随重耳流亡期间,介山氏侍奉母亲,相依为命。最初寒食节时间长达月余甚至百日,百姓因长时间吃冷食经常生病,苦不堪言。介山氏误会其兄不愿做官、不愿为国家做事的做法,也看到寒食这个习俗给百姓带来的危害,决心改变这一习俗。遂于冬至开始,每日砍柴,百日之间,聚柴成堆,在清明时节举火自焚,这就是在平定娘子关民间广泛传颂的“妒女焚火”“百日砍柴一火烧”的历史典故。正是她的举动将寒食改为3天,至今在山西还保留着“前寒食”“后寒食”及寒食节的传统。后人为纪念介山氏,在山下的悬泉旁为她立祠,称“妒女祠”,旁边的瀑布泉改称为“妒女泉”,焚火之山也称为绵山。

随着妒女祠香火日渐旺盛,妒女演变成为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百姓称之为妒神。现在,平定娘子关镇的坡底村每年清明节仍会举办庙会祭祀妒神。该镇党委书记朱继明告诉记者:“清明庙会是娘子关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最早在妒女祠所在的娘子关村举行,后移到城西村,现在由坡底村主办。”

有人说,介山氏是“易俗寒食,改节清明”的倡导者,寒食节为晋文公所立,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位名士,清明节却是妒女反抗寒食的结果,是妒女与皇权不屈抗争有记载的第一例,而且是成功的首次,因此诞生了影响海内外、传承几千年的清明节祭祀文化。

历史总是让人在朦胧中探寻真相。寒食清明的名、节地望之争,古已有之,见怪不怪,今后这种争论还会继续下去,而这也许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千年纪念

其实介子推兄妹的故事是真实存在,还是后人附会,都已无关紧要。寒食清明的纪念,是一个民族朴素的道德情感和跨越数千年的坚守。正如娘子关历史研究会副会长贾振芳所说,介子推“忠孝清烈”,其妹“大义节烈”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关于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有专家说,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慢慢地,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可以说,寒食伴随着杨柳之风,不断滋养着清明,最后无声无息地融入了清明。清明由一个节气上升为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没有寒食,也几无可能。

如今,随着“我们的节日·清明”等活动的开展,寒食清明文化渐渐深入人心。据悉,清明节期间,广西将组织举办祭扫、诗歌朗诵、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等线下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上海市奉贤区将根据区域“贤文化”特色,通过少儿诗词吟诵、特色民俗互动、中华传统礼仪展示和奉贤红色故事演绎、书写祝福放飞风筝等方式缅怀先贤先烈,提倡文明修身,在浓浓诗意中寄托相思;天津市南开区将在教育系统举办征文演讲、诗歌朗诵、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等,礼敬先烈先辈,培养爱国情感。

清明时节,中华经典诵读以及具有浓郁清明特色的拔河、秋千等民俗活动也将在山西各地陆续展开。荡秋千是寒食节、清明节众多习俗之一。“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否也是在这样一个春日的早晨,轻轻地荡漾着秋千。只是起落之间,已经滑过了千年。


【责任编辑:孙晓曼】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