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唐玄宗宠妃的石椁

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来说,今年的6月1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下午2点30分,省公安厅副厅长马中林将唐贞顺皇后陵墓石椁正式移交陕西历博。至此,这件被盗墓团伙走私到境外长达四年之久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终于平安“回家”。

时间回到两年前,考古人员对西安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的一座被盗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探查,这是一座有着18米长斜坡墓道的大墓,墓道顶部开7个天井,在墓道、甬道和墓室内发现了68平方米的壁画,描绘仪仗、人物、山水条屏、杂技、庭院树木、花鸟等,其中的婴戏杂技、庭园建筑图,更是唐墓壁画中首次出现的题材。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处长师小群回忆,在发掘工作即将收尾之时,考古人员在墓道渣土中筛查到一件哀册,残块上“贞顺”二字清晰可辨。考古人员随即结合文献记载、墓葬形制,确定这座神秘大墓的主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而此时,象征武氏尊贵身份的房形彩绘石椁,早已被盗墓团伙采取分解打包的方式,经广州走私出境。

棺椁在古代中国象征了死者的身份和等级,椁就是套在棺外的外棺。目前已经发掘的数千座唐代墓葬中,出土有石椁的墓仅有22座。从淮安靖王李寿墓,到懿德太子李重润墓、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再到韦墓⋯⋯死后能以石椁厚葬的唐人,或为朝廷重臣,或为身份高贵的皇亲国戚,或为皇亲中非正常死亡者,比如懿德太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皆是在武则天时代终结后,由李姓皇室补以高规格厚葬。获此殊荣者在有唐一代寥寥无几。

为遵从高祖、太宗节俭、薄葬的诏令,章显政治清明,唐代名文禁止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唐六典》记载:“凡葬禁以石为棺椁者。其棺椁禁用雕镂、彩绘、施户牖栏槛者,棺内禁金玉而敛者”。《通典·棺椁制》也有:“大唐制,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画。”但实际操作时却并非如此严格,往往有“别敕葬者”——由皇帝下令特礼埋葬。《旧唐书》载:“(贤妃徐氏)永徽元年(650年)卒,时年二十四,诏赠贤妃,陪葬于昭陵之石室。”可见妃嫔以石椁厚葬在太宗朝已有先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孙秉根先生认为,石棺椁的使用是品官等级之上的封建皇帝特许的一种恩典,是“事出特制”的特例,并非所有王公贵族都能获此殊荣。而贞顺皇后武氏以石椁下葬,也当属玄宗恩宠特批的结果。

贞顺皇后石椁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房形庑殿顶石椁,整体结构由5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6块基座共31块石材组成,高约2.45米、宽约2.58米、长约3.99米。内部相当宽敞,足可站得下几个成年男子。这一尺寸与韦贵妃石椁相当,是目前发现的较高规格的唐代石椁。这件石椁采用立体减地浮雕法,雕刻出侍女、花卉、建筑等图案,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摄影/马昭

在杨玉环出现之前,武氏可以算得上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的堂侄)的女儿,因性情乖巧、娇媚动人,玄宗对她恩宠有加。开元十二年(724年),皇后王氏妒武妃得宠,行“符厌之事”,玩弄邪术想学武则天,终被玄宗所废。同年,武氏被册封为惠妃,日夜随侍玄宗左右。据《旧唐书》卷五一《后妃·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传》记载:“宫中礼秩,一同皇后,所生母杨氏封为郑国夫人;同母弟忠,累迁国子祭酒;信,秘书监。”

唐代因循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开元年间,玄宗在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代替三夫人,为正一品。可见这位武惠妃在当时的后宫嫔妃中品级极高。只是“一同皇后”的礼遇并不能使她满足,她苦心孤诣地为儿子李瑁册立太子和自己册封皇后扫清障碍,一再诬告皇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谋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三位皇子被废为庶人,不日便被杀害。武惠妃虽暗自窃喜,但自此之后时常梦到三人的冤魂,最终还是吓出了大病,一命呜呼,时年四十有余。

玄宗对武惠妃的死万分悲痛。这个娇媚动人的女人在他身边陪伴了二十多年,难舍旧情的唐玄宗认为,纵使赐予爱妃玉衣、象服,也不及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下令赠与武氏“贞顺皇后”的名号,择吉日举行册命大礼。最终了却了她一生的心愿。

同属正一品夫人,贞顺皇后石椁的规格与太宗朝韦贵妃石椁大体相当。韦氏名珪,在太宗执政的23年中,位居嫔妃之首。麟德二年(665年)薨于河南敦行里第。太宗特赐东园秘器,特给鼓吹,仪仗往返。乾封元年(666年)陪葬昭陵。她的墓葬是昭陵陪葬墓中规格最高的一座,位置居昭陵也最近。韦贵妃石椁同样采用庑殿顶结构,长4.17、宽2.28、高2.10米,正面除透雕两窗一门外,其余部分线刻禽兽、蔓草,雕刻相当精美。

在已经发现的房形石椁中,采用庑殿顶结构者最多,这是古代建筑中屋顶等级最高的形式。按唐代规定,宫殿皆用四阿(即庑殿顶),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在隋唐时期形成。纵观已发现的唐代石椁,即便有几例同用庑殿顶形式,但按生前品级,石椁的石材、规格、外部装饰也不尽相同。其中,韦贵妃石椁和贞顺皇后石椁当属规格较高者,尺寸较大,内外壁装饰华丽。贞顺皇后石椁虽不及韦氏石椁透雕制作的精细美观,但已属开元年间上乘之作,可见玄宗的确对她情深意重。即便如此,多情的李隆基还是留了一手。惠妃死后,庆王李琮等皇子曾主动要求制备丧服,大臣们也揣度圣意,上书建言在武氏忌日那天停办一切政务,以示哀悼。或许是出于对武氏家族的戒备,玄宗均未应允,“皇后”之名还是打了几分折扣。而武惠妃的儿媳,也就是寿王李瑁之妃杨玉环,不久便被唐玄宗看上,并在武氏死后的第八年(745年)正式册立为贵妃。帝王的恩宠果真如同朝露。这是后话了。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