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精分”的印度:上半身像神一样思考 下半身像动物一样随便

印度公厕.jpg 

印度公厕

“鬼压床”学名也就是梦魇,就是那种人想动弹却又力不从心的感觉。岛叔说印度社会仿若梦魇之中不是开玩笑,你看它的症状:多有呼喊,却举步维艰。举几个例子:

前段时间,岛叔看了一部名为《厕所》的电影,这才知道为什么很多印度农村人“打死也不在家上厕所”。不过乐归乐,“带味”的现实仍难以改观;

紧接着印度最高法院判“男人大喊三声‘塔拉克’就能离婚”违宪,但这一荒谬的习俗却仍有大批“拥护者”,法院的一纸文书可能被现实撕得粉碎;

此外,岛叔还见证了国有银行百万人大罢工,停摆的不仅是全印千百万个银行网点,更失去了民众对印度金融改革的信任;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位印度大胡子宗教领袖劝男人割掉“蛋蛋”,以便更接近神,而自己却强奸女信徒。法院判他有罪,结果千百万拥趸上街拆房烧车,已造成30多人死亡……

所以这才说,印度社会半梦半醒,民众似癫若狂。

印度公厕2.jpg

厕所:以爱的名义

先说说岛叔看的这部现象级作品《厕所》。

一位“伙计”在印度哈里亚纳邦农村自行车铺工作,他遇到镇上有股侠义精神的女教师,两人恋爱、结婚、入洞房,没想到新婚那夜还没转到白天,一帮妇女打着油灯来敲窗户,盛情邀请新娘去参加“晨便Party”――全村的住家里都没有厕所,妇女们都趁着天没亮结伴到村边的野地里解手。这位女教师生长在镇上,家里虽然不富裕,但起码有厕所,哪受得了每天摸黑集体到野地里排泄这种“社交”方式。

妇女们的厕所派对.jpg 

妇女们的厕所派对

但小两口寄居在自行车铺老板家,想在这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家中修厕所?门儿都没有。村里能决定公共事务的“长老会”也称,“你见过大神摩罗在家中上厕所吗?”

没厕所就离婚。面对女教师的决绝令,“伙计”是带着媳妇到邻村别家上厕所,再去火车站上扒火车上厕所,后来干脆把拍电影现场的临时厕所偷回家。

终于,故事有所反转,但不是因为神性的崩塌和政府相助,而是因为小两口为爱执着地建厕所,并且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也因他们的故事而觉醒。但是现实里,如此的觉醒因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本月18日印度法院判一起离婚官司成立,原因正是婆家不给儿媳修厕所。该案法官夏尔马说,“21世纪了,印度民众家里却没厕所,是印度的耻辱。大家花很多钱抽烟、喝酒、买手机,家里却没有厕所,这太讽刺”。可悲的是,这事还绝非个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有近6亿印度人家中没厕所,而有近50%的强奸案发生在女性去厕所的路上。

莫迪政府2014年上台后喊出“厕所大于神庙”的口号,并筹资兴建百万计的厕所,但越是广大农村地区,“白给厕所也不用”的现象越普遍。一方面,不少民众仍相信神庙与厕所不能共存;另一方面,厕所无人管理,恶臭引起人神共愤。

但毫不夸张地说,上半身像神一样思考,下半身像动物一样随便,如果印度有一半的人在不自觉中过着这般生活,一部电影显然不足以唤醒他们。

离婚:以喊的方式

“塔拉克!塔拉克!塔拉克!”男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脸书、微信、推特一下,总之只要有三遍“塔拉克”,婚就算离了。分财产、抚养金、生活费,那只存在于非政府组织的疾呼中,孤儿寡母想从前夫那争得权益?没有先例。

8月22日,印度最高法院以三票同意、两票反对通过了“三喊‘塔克拉’离婚”违宪的裁定。这份长达395页的裁定认为上述离婚方式“侵犯了印度宪法第十四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印度总理莫迪随后在推特上表示支持保护女性权利。

三喊“塔拉克”即离婚的旧习俗早已被世界主流穆斯林社会摒弃,但印度社会却不然。有相关穆斯林群体强调,这一离婚形式来源于宗教经典,本意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婚内的双方,现在只是被滥用,而各界应该教化民众善用这一离婚形式,而非被法院直接取缔。

印度妇女反对”三喊离婚“1.jpg

印度妇女反对”三喊离婚“2.jpg 

印度妇女反对三喊离婚

实际上,在印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宗教习俗问题一直存在许多障碍。印度在2015年从法律角度考虑制止这一离婚方式,即使今日最高法院裁定,印度社会抵抗的力量依然强大。

废止三喊离婚阻力一直不小

目前印度并无统一的民法,但各宗教所约定俗成的惯例对教众具有实际管辖权。在不少印度穆斯林群体中,男性至上的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印度各类宗教中穆斯林妇女“被离婚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顶马桶请愿.jpg 

顶马桶请愿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媳妇也学会了这招,甚至先下手为强。据英国《卫报》报道,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印度母亲来到地区警局门口,控诉丈夫对自己的家暴后,连喊三声“塔拉克”并附带上丈夫的名字。

罢工:以闹的手段

8月以来,印度多地暴雨倾盆、热浪消散,迎来罢工的宜人季节,那就说说岛叔的体验。

公共汽车司机罢工、港口工人罢工、铁路承包商罢工、直到最近上百万国有银行职员也罢工。一时间车难坐、船难乘、火车脱轨、银行没钱,这是要闹革命的节奏吗?其实并不是,印度哪年不罢工?印度火车哪年不脱轨?

拿目前声势浩大的国有银行大罢工来说,这是近年坏账率不断提高,同行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的必然结果。过去5年间,印度银行的坏账率从3%升至近10%。印度最大的国有银行――印度国家银行去年发放的2700多亿卢比贷款中,有2000多亿都难以追回。按照印度财政部国有银行重组的解决方案,大量银行网点被裁撤或兼并,基层员工势必面临减员减薪,难怪罢工者喊出了银行改革“反人类”的口号。

印度国家银行关门.jpg 

印度国家银行关门

印度之所以总罢工,因为罢工多少有些效果。

22日开始的百万国有银行员工罢工到24日已收敛许多,印度主要城市的国有银行基本都开门营业,但印度股市、汇市、跨境结算、存取款等业务均受影响,烂摊子亟待处理。

和钞票早支晚取有所不同,印度交通系统的混乱从来都是血债血偿。19日晚发生在北方邦的6节车体脱轨事故已造成24人死亡,156人重伤。事故确系轨道维护方与车站管理调度方沟通不力所致,究竟是哪方的责任,双方仍在扯皮。

脱轨1.jpg 

脱轨2.jpg

脱轨

负责事发路段道轨维修的员工称,事发前已经通知过当地列车运营部门正在施工,不然此前经过该地段的列车不可能慢速通过。而据事发路段车站方面消息,车站完全没有收到通知,调度手册上根本没有注明“维修检测”的信息。另据相当数量的事故目击者称,当时正在进行铁轨维修,列车却高速驶来。

印度铁道部长普拉布在接二连三的脱轨事故后向政府请辞,但怎么也得有人把后事料理干净吧,这不,总理莫迪发话了,“你先等等”。

普拉布说自己“是在以血、汗、泪浇铸着印度铁路改革”。但《印度快报》21日报出一份“打脸”数据,过去5年中,印度发生586次铁路事故,其中53%为火车脱轨,多数直接原因是铁轨年久失修、养护不当造成的断裂。

一位印度资深铁路官员对此分析称,国营的印度铁路公司可能是全球最繁忙的铁路公司,每天有2300万人搭乘1.2万次列车来往与印度各地,而混乱的铁路网管理及陈旧的铁路设备却无法保障这一“国家的生命线”。

骚乱:以神的代言

这几日,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中反对“神代言”的故事竟然真的在印度上演了。一个名为古尔米特·拉希姆·辛格的印度宗教领袖于25日被判强奸罪名成立。

假大师.jpg 

假大师

古尔米特·拉希姆曾在 2002年时被揭发强奸教派内两名女信徒,另有一名记者在对他的调查中被杀。更为离谱的是,他还曾号召男信徒在他自己开的医院中割掉睾丸,据说这样做能更接近神,最后约400名“自宫”之人站出来告他欺骗。此外,他自称作家、电影演员、歌手,有近千英亩的地产,有自己的酒店、电影院、板球场、学校。

实际上,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领袖.jpg

实际上,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领袖,却以“神之代言”的名义控制着“社会福利和精神组织”,该组织称全世界有6000万信徒,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当代印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此次判决后,他的支持者以破坏建设物 - 副本.jpg

因此,此次判决后,他的支持者以破坏建设物,焚烧火车、汽车等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引发严重骚乱,哈里亚纳邦已发生224起暴力事件,旁遮普邦64起,德里7起。警方已经在潘切库拉等六个城市实行宵禁。截至26日晚已造成31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一次看似正义的宣判,或者说至少正常的法院裁决,竟然需要印度政府调集军队提前准备,还引发近年来印度最严重的骚乱事件。总理莫迪已严厉谴责当前发生的暴力事件,号召民众冷静对待。

从爱情到婚姻,从生活到生产,从习俗到法律,印度社会有众多锐意变革的苗头,但也面临着同样数量级和重量级的阻力,由此引发的社会激荡一再刷新印度的奇葩指数。

或许不折腾就不是印度吧。

文 / 木公(发自印度新德里)


【责任编辑:雨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