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摄像师眼中极致的青花瓷之美
很多人会质疑,一个“外行”懂什么。
曾经这么想的人,今天都已经被淘汰了。

他是一个摄影师,为罗振宇拍过样片,给潘石屹做过节目,曾有过一日之内穿梭于若干欧洲国家之间,争分夺秒只为抓拍美景的疯狂,也体验过在九华山上一待几个月就为喝茶修心的自在。不过,最该记上一笔的,还是他现在正在做的事——在景德镇创立了一个叫“浣溪古窑”的窑口,做当代手工陶瓷茶器。
“我们浣溪的杯子,你摸摸看,釉水很肥,像羊脂玉一样……”虽然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十多年,温智涛的口音还是带着浓浓的武夷山味儿,“现在大家都开始讲究了,喝茶都喝好茶,但有时候看到他们用的杯子,真的是,不行。”说完,带着不知是嫌弃还是惋惜的表情,继续研究着他的杯子。看得出来,这位在景德镇人眼中算是“外来者”的一窑之主,对于瓷器是真心喜欢。
“浣溪古窑”是今年才正式上线的一个窑口品牌,专门制作纯手工打造的高端陶瓷茶器,目前在业内小有名气,也收获了不少粉丝。虽然与景德镇十多年的老品牌“春风祥玉”、“小雅”还无法相提并论,但在新兴窑口中,它也算是出类拔萃,势头正劲。

浣溪古窑常青莲宫杯
可是一个媒体人怎么会想要自己建窑口做茶器呢?温智涛说他收藏当代陶瓷茶器已经很长时间了,平时就爱琢磨,对工艺也有比较深的了解。由于职业的关系,他常常能接触到国内一线的文化名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喜欢喝茶收藏,一有机会他就去亲眼见证一下别人的“宝贝”,久而久之,也长了不少见识。时间越长,沉迷越深,温智涛对于手工陶瓷茶器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朋友们见他如此痴迷,鼓励他不如自己试试,于是他便真的开始闷头在景德镇做调研,前后经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终于正式晋升为“窑主”。

“玩儿票的吧?”,“一个外行懂什么呀!”刚入行时,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温智涛并不理会,“这个年头,有多少跨界人士做得风生水起。出身并不重要,看谁做的作品好。”对于青花瓷,温智涛有一份执念。听浣溪的一位陈师傅介绍说:“小温对于杯子的想法还是很清晰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胎料、釉料必须要用原矿料,不可以掺胎达泥;釉料用的都是瑶里的釉果,要加釉灰,必须嘴吹釉,因为他觉得这样烧出来油润度最好最有老味;还有配比,他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试,直到试出他满意的效果为止。有的时候我们都被他说烦了,他等你气消了,又过来让你接着试,也真是没办法。”虽然表面上有些嗔怪,但内心里,这些师傅们对这位小自己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挺服气,或许是因为本质上他们都是同类人,一群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精神洁癖”,怀着赤子之心的手艺人。
缠枝牵牛花压手杯

也许是“跨界”的原因,温智涛没有那么多的思维束缚,所以在瓷器的制作理念上,也也常常视角独特、别具一格。
大多数窑口都会把注意力放在画片、画工和器型上,因为这是人们欣赏杯子时最直观感受到的部分。身为摄像出身,温智涛当然明白视觉表现力的重要性。但在制作浣溪作品时,他反而在胎料、釉水、青花料上投注了更多的精力。问他原因,他说:“好的书法家为什么一定要用上等的宣纸?不是因为要摆谱,而是因为只有好的宣纸才能发挥出书法家最高的水平。做瓷也是一样。”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浣溪有一款杯子叫康熙山水杯,在交给画师落笔之前,温智涛要求每一个坯体表面都要打磨得跟婴儿皮肤一样细腻,否则画师可以要求不画。因为山水画片重在分水,温智涛要求画师不可以着色太深,但又不能削弱层次感,如果坯体不够光滑,会非常影响画师的发挥,杯子的效果也会大大减弱,所以他对此非常坚持。果然,最后呈现的效果令众人都非常满意。

康熙山水杯
青花料、胎料、釉水都是一个杯子的“基本功”,就如同摄像对光线、构图、色温的掌握能力一样,基本功扎实,取入镜头的画面才最显精致。釉水,在温智涛看来,就如同打光一般重要。“你别看釉是透明的,其实它也有颜色。我们的釉水里有一种材料叫釉灰,用得好可以让杯子白中泛青,呈现出一种‘鸭蛋青’的颜色,这样杯子看起来就更青亮通透,青花的成色也会更有光泽。”但他从来都不提釉灰不稳定性极强,烧制时成品率低的事儿,仿佛这些别人眼中的“风险”在他这里都可以忽略不计。“浣溪的杯子在画片上还不算最有特色的,但我希望玩家一拿到手上,它的触感一定是最细腻舒服的,所以我们的釉水非常讲究。”

“在这么多种陶瓷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素雅、耐看!你看这发色多好,都快接近翠毛兰了。”你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摄像师跟你聊天,三句话不离杯子。听他的朋友们吐槽,“温总平时三大乐趣,拍摄、喝茶、玩茶器,话题无缝切入,接得特别硬。”几个九零后的小伙子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摄像指导究竟为何如此着迷瓷器,总觉得他是个“老年人”。但正是普遍如此的现象才让温智涛非常执着地想要把瓷器做好,“现在都特别流行骨瓷,国外进口的,但实际骨瓷是当年英国没有高岭土,研究配置出来的一种泥料烧制而成的,而我们景德镇的瓷器就是用高岭土做出来的,只是没有宣传,大家不了解而已。”

满地梅禅定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希望有一天,中国陶瓷传统的美能扩散开来,真正进入到年轻人的视野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周杰伦的那一首《青花瓷》。
新闻来源 http://economy.china.com/jykx/news/11179727/20171106/251371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