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一个摄像师眼中极致的青花瓷之美

一个摄像师眼中极致的青花瓷之美

很多人会质疑,一个“外行”懂什么。

曾经这么想的人,今天都已经被淘汰了。


他是一个摄影师,为罗振宇拍过样片,给潘石屹做过节目,曾有过一日之内穿梭于若干欧洲国家之间,争分夺秒只为抓拍美景的疯狂,也体验过在九华山上一待几个月就为喝茶修心的自在。不过,最该记上一笔的,还是他现在正在做的事——在景德镇创立了一个叫“浣溪古窑”的窑口,做当代手工陶瓷茶器。

“我们浣溪的杯子,你摸摸看,釉水很肥,像羊脂玉一样……”虽然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十多年,温智涛的口音还是带着浓浓的武夷山味儿,“现在大家都开始讲究了,喝茶都喝好茶,但有时候看到他们用的杯子,真的是,不行。”说完,带着不知是嫌弃还是惋惜的表情,继续研究着他的杯子。看得出来,这位在景德镇人眼中算是“外来者”的一窑之主,对于瓷器是真心喜欢。

“浣溪古窑”是今年才正式上线的一个窑口品牌,专门制作纯手工打造的高端陶瓷茶器,目前在业内小有名气,也收获了不少粉丝。虽然与景德镇十多年的老品牌“春风祥玉”、“小雅”还无法相提并论,但在新兴窑口中,它也算是出类拔萃,势头正劲。


浣溪古窑常青莲宫杯

可是一个媒体人怎么会想要自己建窑口做茶器呢?温智涛说他收藏当代陶瓷茶器已经很长时间了,平时就爱琢磨,对工艺也有比较深的了解。由于职业的关系,他常常能接触到国内一线的文化名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喜欢喝茶收藏,一有机会他就去亲眼见证一下别人的“宝贝”,久而久之,也长了不少见识。时间越长,沉迷越深,温智涛对于手工陶瓷茶器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朋友们见他如此痴迷,鼓励他不如自己试试,于是他便真的开始闷头在景德镇做调研,前后经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终于正式晋升为“窑主”。


“玩儿票的吧?”,“一个外行懂什么呀!”刚入行时,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温智涛并不理会,“这个年头,有多少跨界人士做得风生水起。出身并不重要,看谁做的作品好。”对于青花瓷,温智涛有一份执念。听浣溪的一位陈师傅介绍说:“小温对于杯子的想法还是很清晰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胎料、釉料必须要用原矿料,不可以掺胎达泥;釉料用的都是瑶里的釉果,要加釉灰,必须嘴吹釉,因为他觉得这样烧出来油润度最好最有老味;还有配比,他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试,直到试出他满意的效果为止。有的时候我们都被他说烦了,他等你气消了,又过来让你接着试,也真是没办法。”虽然表面上有些嗔怪,但内心里,这些师傅们对这位小自己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挺服气,或许是因为本质上他们都是同类人,一群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精神洁癖”,怀着赤子之心的手艺人。

缠枝牵牛花压手杯


也许是“跨界”的原因,温智涛没有那么多的思维束缚,所以在瓷器的制作理念上,也也常常视角独特、别具一格。

大多数窑口都会把注意力放在画片、画工和器型上,因为这是人们欣赏杯子时最直观感受到的部分。身为摄像出身,温智涛当然明白视觉表现力的重要性。但在制作浣溪作品时,他反而在胎料、釉水、青花料上投注了更多的精力。问他原因,他说:“好的书法家为什么一定要用上等的宣纸?不是因为要摆谱,而是因为只有好的宣纸才能发挥出书法家最高的水平。做瓷也是一样。”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浣溪有一款杯子叫康熙山水杯,在交给画师落笔之前,温智涛要求每一个坯体表面都要打磨得跟婴儿皮肤一样细腻,否则画师可以要求不画。因为山水画片重在分水,温智涛要求画师不可以着色太深,但又不能削弱层次感,如果坯体不够光滑,会非常影响画师的发挥,杯子的效果也会大大减弱,所以他对此非常坚持。果然,最后呈现的效果令众人都非常满意。


康熙山水杯

青花料、胎料、釉水都是一个杯子的“基本功”,就如同摄像对光线、构图、色温的掌握能力一样,基本功扎实,取入镜头的画面才最显精致。釉水,在温智涛看来,就如同打光一般重要。“你别看釉是透明的,其实它也有颜色。我们的釉水里有一种材料叫釉灰,用得好可以让杯子白中泛青,呈现出一种‘鸭蛋青’的颜色,这样杯子看起来就更青亮通透,青花的成色也会更有光泽。”但他从来都不提釉灰不稳定性极强,烧制时成品率低的事儿,仿佛这些别人眼中的“风险”在他这里都可以忽略不计。“浣溪的杯子在画片上还不算最有特色的,但我希望玩家一拿到手上,它的触感一定是最细腻舒服的,所以我们的釉水非常讲究。”


“在这么多种陶瓷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素雅、耐看!你看这发色多好,都快接近翠毛兰了。”你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摄像师跟你聊天,三句话不离杯子。听他的朋友们吐槽,“温总平时三大乐趣,拍摄、喝茶、玩茶器,话题无缝切入,接得特别硬。”几个九零后的小伙子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摄像指导究竟为何如此着迷瓷器,总觉得他是个“老年人”。但正是普遍如此的现象才让温智涛非常执着地想要把瓷器做好,“现在都特别流行骨瓷,国外进口的,但实际骨瓷是当年英国没有高岭土,研究配置出来的一种泥料烧制而成的,而我们景德镇的瓷器就是用高岭土做出来的,只是没有宣传,大家不了解而已。”


满地梅禅定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希望有一天,中国陶瓷传统的美能扩散开来,真正进入到年轻人的视野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周杰伦的那一首《青花瓷》。

新闻来源 http://economy.china.com/jykx/news/11179727/20171106/25137156.html

【责任编辑:雨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