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民文艺家协会衡水市分会会长王翠艳女士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河北衡水讯 记者申成勇报道]人世间最需要什么?或许是物质,或许是精神,总之答案有很多很多。但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慈善。因为慈善没有年龄限制,慈善更没有强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们把慈善当作 一种习惯,一种信仰,一颗对慈善执着而温暖的心。

真正的慈善是神灵培植的作物
王翠艳,人民文艺家协会衡水市分会会长、爱心企业家、媒体爱心人士、慈善家,长期热衷于慈善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同时拥有一颗慈悲之心。其多次不远千里从北京前往昆山资助李雅雯同学所需学费。不怕路途遥远,却依然为慈善前行,为的是能够让孩子正常上学,让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日前,本网记者通过CCTV星光大道广东组委会执行总导演孟繁超专访了人民文艺家协会衡水市分会会长王翠艳女士。

王翠艳会长资助的学生
王翠艳告诉本网记者,慈善,首先要从“心”出发,金钱从来就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标准,这世上也并非“达”方可“兼济天下”,只要我们从“心”出发,用与他人平等的灵魂,给予爱和尊重。每个人都可登上“心灵的慈善榜”;施舍永远不会带来真正的道德优越,我们生来就亏欠这个无私的世界阳光、空气和水,每个人都是负债者,对他人的帮助是以感恩的心对这世界微不足道的偿还。所以让慈善从心中起飞,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融入温暖的天空,世界安详。

儒家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劝善之书”中列举了“收街市弃儿、普济应验汤药、修桥 铺路”等多种慈善方式;佛教传入中国后,更是提倡无边的慈爱和宽泛的悲悯。“给予”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捐赠不仅是助人,同时也是在助己。我们不仅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会群体性的慈善参与,同时来唤起更多人的温情关爱,引起众人的倾情相助,让慈善成为公众义举。
王翠艳告诉本网记者,如今的中国乃至世界,需要的就是一种渗透了真切人文关怀的健康的慈善观,金钱的多少绝不能用来衡量心灵的重量。“常怀从善心,乐为施德人”,慈善公益事业,是由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

企业作为特殊公民,既是社会组织也是社会成员,更需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反馈社会、回报社会,承担起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而在全社会中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支持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既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奉献,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正如李嘉诚所说,“富”者不一定“贵”,真正值得珍贵的,在于你为社会做了什么,在于所做之事能否令世人得益。下一步,我们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回报社会力度,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慈善既是社会的需要,又是爱心的需求,更是爱心的传递,让我们每个企业、每一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早日摆脱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树立“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和助人为乐、助人为荣的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每一个弱者都能更好地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让慈善的阳光洒向全社会。
让慈善走进我们的心灵,让幸福永远在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