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清朝治藏大型纪录片《圣途》再现300年前风云史实

近日,记者获悉,2018年2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国际频道(4套)播出了五集史实纪录片《圣途》,并被各地卫视在黄金时段转播,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北京和河北等省级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上映。据悉,《圣途》还将制作英、法、德外文版本和90分钟精编国际版,在境外发行。该片以史诗般的叙述回顾了300多年前(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喇嘛不远万里从西藏到北京朝觐乾隆皇帝这一历史事件,再现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金瓶掣签”等重大规章制度形成的过程和意义,深刻反映出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和治理,以及中央政府在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认定上的权威。


《圣途》一共五集,采用蒙太奇拍摄手法向观众展现着精美绝伦的高原画卷,弦乐和诵经声相互穿插,萦绕耳畔。纪录片以六世班禅为线索,鲜活呈现两百余年前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以及阐释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从来是隶属关系的事实。历史的风起云涌,与雪域高原的巍峨风光相得益彰。

《圣途》总导演李阳向记者介绍,该片历经两年策划、三年拍摄,摄制组沿着六世班禅进京朝觐路线,辗转西藏、青海、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多地取景,行程5万余公里,采访了唐卡、彩塑、藏香等传统文化传承人,西藏大学、西藏社科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者,全景式地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独特风貌和人文景观,不仅有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世班禅题写的片名“圣途”二字,一份传承在这清秀隽永的字迹里清晰起来。清圣祖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据《清实录》载:“谕理藩院:‘班禅呼图克图,为人安静,熟谙经典,勤修贡职,初终不倦,甚属可嘉。著照封达赖喇嘛之例,给以印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彼时起,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号,被中央政府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也正式明确了班禅的政治宗教地位,从此历代班禅转世,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历史定制。转眼岁月呼啸而过,中央政府对班禅额尔德尼的爱护和历世班禅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仍在时光流转中不绝的延续,“犹如飞鸟随大鹏,无数智者拥大师。缓缓前往东方去”。

清朝年间,藏地不乏冲突与战乱,权利的角逐与厮杀让雪域生灵不得安然。在西藏,一些世俗贵族反对中央政权,企图赶走驻藏大臣和驻藏的清军,清王朝则坚决地同这种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着斗争。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六世班禅深明大义的胸怀,无畏坚忍的风骨却已悄然萌芽。

如第一集片头旁白所言:“一座城的气质,源自历史的印记,一座建筑也同样如此。”位于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又被称作班禅行宫。这座建筑由历世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复制而来,却又融合着汉满二族元素。它的存在,铭刻着雪域众生的殷切期许,和大清皇帝的治国安邦方略。清高宗为邀请六世班禅赴京觐见,其实在数年前早就作了精心的筹备和部署。他选择了七旬万寿的时机,让六世班禅以祝寿为名前来朝觐。又把会晤的地点,选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在承德修建了接待班禅的须弥福寿之庙。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为这次相见,还特地学了藏语。

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心中都有一番夙愿,就是西藏的稳定。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从后藏日喀则出发,克服重重阻力,身经连绵的灾患,历时一年多,行程两万里,终于来到热河避暑山庄,为乾隆帝恭祝七十万寿。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二人的希冀,与西藏百姓共同的意愿,促成了这次朝觐。朝露夕阳,坎坷古道,他穿越丛林荆棘,翻过巍峨雪山,六世班禅用脚步诠释着爱国爱教的真谛。正如《圣途》第二集旁白所言:“六世班禅以二十年的智慧和心血,成就了西藏地方的安定,他知道已经到了朝觐皇帝的时机,他要将信仰和佛法散播到更宽广的地方,他要用一次远行为自己虔诚维护的西藏安定和苍生幸福,求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次朝觐,六世班禅期待了二十年。在处境最为困苦之时,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既维护了清朝中央政权的威信,又维护了西藏内部的团结。

1774年,英国驻印度总督哈斯汀士派波格尔拜见六世班禅,提出要与西藏建立联系、英方与西藏自由通商等要求。实际意在妄想把西藏从祖国领土中分离出去。六世班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团结。六世班禅在与波格尔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维护中国主权的立场,维护清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是隶属关系的立场,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波格尔又暗示班禅可否劝藏人与英方成立某种形式之联盟。班禅谓拉萨摄政之疑惧英人,非仅其本身问题,亦因臣属中国,不敢开罪中国当局,故彼须候北京政府之回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利诱,六世班禅依旧端然,不为所动。其谋国之忠、忧国之切、爱国之诚令人动容。

清高宗乾隆执政时期,做了许多有助西藏安定的重要举措。在西藏善后工作方面,对受战争灾祸的百姓,做了很多救济。廓尔喀两次侵略西藏,日喀则以西的国土,一度全部沦陷,当地藏族人民遭受的损失是很大的,特别是廓尔喀人经过的地方,牛羊粮食均被抢去,不能抢走的粮食又被焚烧。清高宗特向达赖、班禅赏银,专为救济受灾人民之用。在战争期间,曾在西藏购粮数万担,其担任运输粮食的“乌拉”,也全部付给报酬,并非无偿劳役。

清高宗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是对西藏宗教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完善了活佛转世制度,也更加明确了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的从属关系。这一历史定制得到藏传佛教各教派和信教群众的拥护,解决了活佛转世认定中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内部争权的战乱,或因“政教权力”更迭,而产生大的混乱和纠纷。金瓶掣签制度完全符合政治手续、法律手续和宗教手续,也符合藏传佛教的基本教义。自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以来,历世达赖或班禅的转世灵童,都要经过“金瓶掣签”认定,最后报请中央批准,这已经成为历史惯例和国家定制。因此,认定批准班禅转世灵童历来权在中央。

清高宗乾隆为了纪念六世班禅,在他圆寂后的第四年,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特命在六世班禅生前居住过的黄寺的西侧,建立了一座宏伟的“清净化城塔”,并筑了围墙,修了庙门、大殿、碑亭、僧房等,形成了一座规模完整的庙宇,人们把它称为西黄寺,后来,十世班禅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在西黄寺建立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专门培养爱国爱教的优秀僧才。而今,西黄寺也是十一世班禅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宗教场所。纪念六世班禅的“清净化城塔”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寺内乾隆“御制”的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也完好地保存着,象征着中华各民族的亲密团结永世长存。

十一世班禅而今威仪具足,精进不辍。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其寄予厚望。他亦是不负重托,始终延续着历世班禅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风范,得到了僧俗信众的虔诚信仰。十一世班禅在该片第五集深情地说:“佛教徒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理想是众生幸福,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只有国家稳定了,社会和谐了,民族团结了,人民才能幸福,众生才能得乐。所以说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不是我们的额外任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和神圣使命,是我们理应去做的事情。”

另据记者了解,《圣途》通过制作精良的画面以及细致的历史情节,不但向观众们描绘了西藏高僧朝觐的那场盛事,还向我们铺开了三百多年前风云变化的史实画卷。六世班禅心系西藏安定,忠诚于祖国统一的忘我之情令人动容;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完整而施展的政治智慧亦让人赞叹。这些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必将被历史与人民铭记。中央政府与历世班禅深刻领悟到,藏地的黎民苍生需要的不是自相争扰、剑拔弩张,而是安定与团结。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全面贯彻落实、各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一个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良好、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新西藏正呈现在世人眼中。正是这一切鼓舞着我们尽己所能,努力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荐稿:冯勋明)

【责任编辑:雨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