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当代艺术的形成之路

20世纪后半期美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化,还是要追溯到欧洲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其主流是形式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到以及在英国出现的波普艺术,很快在美国兴起和壮大,并与抽象表现主义共同发展。艺术邻域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观念为主,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每个流派都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的探索,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新空间。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在国际的当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与自身社会发展特征相关的、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当代艺术,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当代精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鲜明的文化上的历史性和当代性。

当代探索性绘画赖以生存的主要途径是走观念之路,否则便会茫然不知所终。但是,观念绘画早已不再新鲜,最近十年的情况是:观念绘画一方面沿着抽象、极少、波普的路子继续前行,另一方面则沿着后现代以来的具象路子行走,二者经常交汇,模糊了具象与非具象的界限,虽催生出一些新品种,但没有出现划时代的艺术变革。观念艺术与往日艺术的本质区别,是注重思想而相对轻视技巧。所谓思想,既是思考的内容,也指思维方式。在上世纪末的后现代时期,纽约最著名的观念画家马克·坦西便以理性的具象绘画著称,其思考内容是哲学、美学与艺术理论,其思维方式和绘画方式是解构与反讽。

在21世纪的头十年中,他继续了自己的艺术方式,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于是,理性绘画的教主地位便由新起的纽约画家约翰·柯林(John Currin,1962-)取代。柯林也以具象绘画著称,但他的思考内容转向了艺术史和当代社会文化,其思维方式和绘画方式是用貌似古典技法去戏仿欧洲古代大师的绘画,却反讽当代生活。这样的多重指涉,打乱了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以貌似循规蹈矩的画法,而达到了解构和颠覆的目的。柯林在上世纪末引起纽约艺术界的关注,21世纪初在西方世界变得大红大紫。表现性绘画:这类绘画也是具象的,但却较少诉诸理性而较多诉诸感性,尤其注重传统的绘画性。生于英国伦敦现居美国纽约的女画家西西丽·布朗是这一倾向的代表,其作品在材料、构图、设色、用笔等方面都追随20世纪前期的表现主义和20世纪后期的新表现主义,但却以露骨的色情内容而具有美国式前卫的大胆和开放,同时又以漂亮而激越的视觉效果获得了市场的成功。

纽约另一位女画家伊丽莎白·佩顿,相比之下就显得沉着冷静一些,她仿效表现主义的用笔用色去进行玄学式冥想,其作品主要是历史和当代文艺界名人的肖像,以及家人与亲朋好友的肖像。在历史的永恒性、名人的公众性、身边亲友的私密性之间,佩顿关注历史和哲学的容量,这是其绘画的观念特征。

生于英国伦敦现居美国纽约的纯抽象绘画女画家萨娜·莫里斯,其作品具有“光效应”绘画的特征,而观念性却在于探索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城市空间和空间结构的问题,她因此而得以超越现代绘画的形式主义,并将形式与观念贯通起来。与此相似,生于巴西现居纽约的半抽象画家威克·穆尼兹也在视觉结构中追求观念性,他用现成品和绘画颜料来绘制拼贴作品,并影射古代和当代大师。穆尼兹讲究视觉效果,远观其大型绘画,像是复制的文艺复兴人物或印象派风景,或像是用马赛克方式重画的里希特作品,追求摄影的眩晕感,但近距离观看,却发现这些画都是用染色垃圾拼贴而成。这样的绘制方法,可以看成是抽象与波普的贯通。名声显赫波普绘画的画家则是纽约黑人女画家卡娜·瓦尔克。她在美术馆展厅的巨大墙面上用幻灯投射的剪影效果,讲述黑人的故事,将通俗艺术与视觉叙事联系起来,开发了独到的艺术语言,而其观念性则在于重述历史,涉及画家对个人、家庭、族群、国家之历史关系的探讨。

当代波普与半个世纪前流行的波普大不一样,纽约画家理查德·菲利普斯采用类似于照相写实的商业笔法,来处理通俗文化和社会题材。他笔下的裸女,分明是自以为是的傻女人,就像中国的芙蓉姐姐,却美其名曰“少先队员”,暗示为圣母。这种露骨的色情与尖刻的嘲讽,以一本正经的外观,既满足了观念艺术的要求,又迎合了大众和市场的口味,这是今日绘画中值得注意的现象。

美国的后殖民主义也有相似的发展脉络,其理论宣言是萨伊德的东方主义。这是指西方人用西方的眼光、从西方的角度去看东方,结果,西方人所描述和再现的东方,并非实际的东方,而是西方眼中的东方,而且是作为“他者”的东方。赛义德语境里的“东方”,指近东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而不是远东的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

不过,后殖民语境里的“东方”,基本上可以引申到任何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盖因后殖民主义的主张,是要解构西方眼中的东方,从而恢复或回到原本的东方。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