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带你旋转在“时间之外” “优人神鼓”首次登陆哈尔滨大剧院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哈尔滨讯 记者 王吉珍 朱淑英】哈尔滨大剧院6月22、23日,上演中国台湾优人神鼓剧团的舞剧作品《时间之外》,此剧将作为本届哈尔滨大剧院舞蹈节的又一重要作品亮相。锣鼓厚重的共鸣中,身着白色道袍的赤足舞者缓慢深沉的呼吸吐纳,时而突然发力,疾速舞动,时而又恢复轻柔曼妙,安静地旋转……在刚与柔、急与缓的瞬间,把台下的观众拉到“时间之外”,达到忘我心境。这正是台湾著名表演艺术团体“优人神鼓”历时四年打磨而出的最新作品《时间之外》。此次演出,是该作品首次登陆哈尔滨大剧院。

隐居在山林中的表演者

台.jpg

“‘优人’是古老的表演者;‘神’是人在高度专注下,所进入的一种宁静、无我状态;‘优人神鼓’亦即‘在自己的宁静中击鼓’。”这番定义跟随刘若瑀近30年。每到一处,她都会和黄志群一起不厌其烦地回溯这支台湾艺术团体的缘起。

1988年,为了打造出真正属于东方文化的作品,找到东方式的表演方式,刘若瑀在台北市创立了“优人神鼓”。与普通艺术团体多扎根市中心不同,这支新成立的艺术团体落足在台北城外木栅老泉山上的原始山林中。“这样的安排主要是注重表演者身体状态与自然本能的开发,让他们能在原始山林环境中,找到表演的初心。”刘若瑀说,这么多年来,团员们一直过着没有水电、纱窗、煤气,却安静、自律、严谨的生活。    1993年,应刘若瑀邀请,黄志群加入剧团担任音乐总监,在武术和击鼓的世界浸淫了20年的他将击鼓、静坐与武术融入创作中,开创出剧团独树一帜的“道艺合一”表演训练系统。

“先学打坐,再学击鼓”是优人神鼓一贯的独特训练法,刘若瑀说,团员们每天清晨六点练太极、八点打坐、午后击鼓、排戏,夜幕降临时,则在凹凸不平的山林中奔跑,“哪怕来到城市演出,他们依然坚持着早起练功、打坐的习惯。”    “在舞台上演员的每一丝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来自于平日的‘修行’。”刘若瑀表示,正是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无论表演多么高难的舞蹈动作,演员们的眼神都坚定而深邃,仿佛在进行高深的哲学思考。    因此,当国家大剧院舞台的帷幕徐徐拉开,演员们定力十足的气场、沉静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让观众不由深吸一口气,坐直了身体。 “道艺合一”寻找静心的力量   其实,刘若瑀自己也没想过会走上这样一条“禅修”式的戏剧之路。刘若瑀原名“刘静敏”,曾是台湾兰陵剧坊当家花旦,获得过1982年台湾金钟奖。   

台1.jpg

上世纪80年代,困惑于西方框架下的“现代戏剧”思维的她,离开兰陵剧坊,远赴纽约大学,跟随世界剧场大师葛罗托夫斯基研习戏剧,并成为了著名电影导演李安的师妹。“葛罗托夫斯基是个对中国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当时他在研究中国的‘老庄’,他要求我们到自然中生活,从下午四五点开始一直到半夜两点,利用这段时间,到山上、到森林里感受自然。”刘若瑀回忆说,“老师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醒我们‘要先觉醒、寻找自我’。我从来没这么强烈地感觉到外在环境与内在心灵之间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张力。从那时起,我心中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剧场模式。”    “很多人好奇,我们在舞台上是什么状态,表演还是修行?”刘若瑀表示,对于她和优人们来说,他们不认为“优人神鼓”只是一种“表演”,“‘优人神鼓’走的是一条禅修的道路,艺术仿佛是给我们打开一扇方便之门,但你可以随时把它放下,把它丢掉,因为我们把艺术看做是生活中的一种媒介,一种到达彼岸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标。只有你放下了,你才会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在刘若瑀看来,这就是优人神鼓所独有的“道艺合一”,“禅坐让我们放下心中的妄念、执着,静修让我们回归心中的原点,我们在禅修中追求的‘道’,与打鼓的技艺是完全能够相互融洽的,因为我们就是要你在表演中表达出你内心世界那最自然的东西。”    把一切都放下的境界,自在地打鼓。但是,没有紧凑的情节和戏剧冲突,又如何能吸引住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人吗?刘若瑀认为,安静也是一种吸引力,“结束后他们会发现,咦,我刚刚没有太多的念头走进来,我只是和‘优人’共度了这个时光,好像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外。” “时间之外,并不玄妙”    对于“优人神鼓”的首次登陆国家大剧院的作品《时间之外》,刘若瑀表示,《时间之外》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剧情,“它是一部融合了肢体表演、击鼓和禅修艺术的作品,鼓者将鼓背于肩上,玩于掌中,通过神圣舞蹈的精准排列、击鼓技术中实现的力与速度,以及剧场科技的技术呈现,巧妙地表现着人和宇宙的关系”。    据了解,《时间之外》包含了“大骤雨”、“千江映月”、“涉空而来”、“蚀”、“漩中涡”、“时间之外”等六个篇章。对于怎样可以将观众带到时间之外,刘若瑀表示,“非要透过一个表演让观众悟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当下,你可以在作品起承转合的时候跟观众共同经历,让观众的心收摄在、凝聚在我们当中。如同演出中的那句诗,‘你或许无意地捡到,时间之外的寂寥’。”    “其实也没必要把《时间之外》想得那么玄妙。”刘若瑀解释道,“我们每个作品都是扎扎实实地存在过程里面,就像第一场‘大骤雨’,场景是非常写实的。在嘈杂的城市中,突然之间一阵很大的雨落下,在那个时候,大家会瞬间进入大雨的境界。因为雨落下来,人的心就会被雨收住,只有雨,没有其他,感觉心和雨合二为一。这个雨下来的瞬间,正是‘时间之外’的一个片刻。”    刘若瑀表示,除了这些,还有“千江映月”、“涉空而来”、“漩中涡”,都是通过诗、音乐、曲子来具体呈现“时间之外”的意境,“我们从这些意境去寻找不同的主题,通过不同的主题,才能让人去了解‘时间之外’。” 

 

 


【责任编辑:海珠】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