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洪洞讯 记者王同文 港新社记者吴国汉】很早就听说山西省洪洞县有一座古老的明代监狱,“苏三监狱”,很想前去看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之际,记者釆访了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瑞素有“槐乡”之美称的革命老区洪洞县。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洪洞县城内旧县衙(今县政府)西南隅,明代监狱“苏三监狱”。远处望去,苏三监狱门前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踏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约3米高的苏三塑像,她哀怨的眼神,目光通过院墙,好像思念异乡的王三公子……

洪洞县明代监狱文物管理所长贾小元听说我们的来意后,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所长贾小元的陪同下,讲解员刘芳芳向我们讲诉了距今有649年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中国史上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一一苏三监狱的历史由来及苏三在洪洞县蒙冤落难囚于此监的情况……。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我们穿过大厅来到普牢房,她告诉记者,这里是12间房,东西相对称的两排单坡式瓦房,是明代关押一般罪犯的囚室。在中间,我们看到了一条狭窄的南北通道,房檐中布满了天网和许多铜铃。显得戒备森严。西侧有狱神庙,死囚洞,东侧便是虎头牢。在我们跨入普通牢房的大门时发现,这里的普通牢房非常低矮,窄小,潮湿,室内终年不见阳光,单个囚室只有4平方米,人多时只能背靠墙而坐。我们只好弯着腰,低着头才能进去。
在虎头牢也就是死囚牢,讲解员说:“这里牢门只有1.4米,双墙双门,夹道低矮,犯人进出得低头躬躯。当时统治者为强制不服刑法的死囚进出牢门时低头认罪,弯腰伏法而设计的,以示封建王朝刑律威严。随后,我们来到死囚院内,她指看苏三监狱南墙告诉记者,在南墙设置了高6米,厚1.7米的院墙,院墙的中间填满了流沙,以防止犯人打洞外逃,所以,在这里没有一人能逃脱监狱的魔掌。
在苏三囚牢,我们看到死囚牢院是一个四合小院。讲解员说:“这院是监狱最大的,囚禁全县女死囚犯的唯一的一间女牢房,苏三就是在这含冤被关押一年之久。
当我们来到黑牢、死囚洞时,讲解员告诉记者,苏三囚牢隔壁是一间沒有窗户,没有炕的囚牢,终日阴暗,潮湿,终年不见一丝阳光,一旦押入黑牢,就等宣判死刑。 在死囚洞旁,我们遇到了一对年逾七旬的上海李老夫妻也在倾听讲解员的讲诉。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听苏三被诬陷杀人,囚于洪洞县监狱中。后来,被新上任山西八府巡按苏三旧友王景隆平反昭雪,今天来到这里,我们开了眼福,真实地看到苏三的遭遇和保护好历史遗产的重要啊! ”
在苏三监狱,我们了解到明代的刑律展。全刑,即械、镣、棍、拶、夹棍。其中拶,又称拶指是用绳索穿起来,急速收紧,施刑时用于夹往女犯人的手指。苏三当年就用过这种刑具的。此外,统治阶级出于维护专制还制定出“谋反、谋大逆、谋判、恶逆、不道、大不敬、内乱”十种重大罪名,充分表现了封建专制野蛮残暴的本质。
明代还设置了“五刑”即: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这些是统治阶级对囚犯所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当釆访结束,我问起贾所长今后的打算时,他高兴地表示:要抓好接待服务工作,并做好明代监狱独具特色的观赏价值研究。苏三监狱是明代的产物,我们要深入把握好文化内涵,不断地开掘、研究、保护、传承。
当走出这座中国史上保护完好的明代历史文化遗产时,我们为这个县所做的一切赞叹不已,是的,只有先进的文化理念,才能保护好世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坚信:在社会法制健全的今天,苏三的历史悲剧不会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