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征战的王后 关注妇好墓如何再现殷商文明

展览: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地点:首都博物馆

时间:3月8日——6月26日


导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成为殷商王朝中同时掌握祭祀与军事的女人,她会用龟甲占卜问天,让自己子孙绵延;她会带兵千里远征,威震西北,为商代“武丁中兴”奠定基础。当“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3月8日于首都博物馆亮相时,特别以“王后 母亲 女将”这三重身份为主题。安阳殷墟,作为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众多考古遗址中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首。而举足轻重的妇好墓,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妇好的传奇一生,更为我们提供了商代研究的标准参照。

 

王后妇好是位古玩收藏家?

妇好生活的时代距今3000余年,是中国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有文字历史的开端。公元前16世纪成汤推翻夏王朝建立了商朝。商灭夏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也开创武力夺天下之先河。至公元前13世纪商国势渐颓之际迁都殷墟。在这里,一代贤君武丁开始了重振国威的艰途。他了解民间疾苦,起用出身低微的傅说为相,内修国政、外击强敌,以文治武功将商朝国力推向鼎盛,史称“武丁中兴”。在如此剧烈变革和英雄辈出的时代,妇好跃出,尽显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风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成为王妻并建立战功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在她去世后,武丁曾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虽然存世的古代文献鲜有记载,就连史记都将它遗漏。所幸存世甲骨却频频闪现“妇好”的名字,仅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两百多次!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极得丈夫恩宠,承担着生育王位继承人的重任。作为殷墟商都的女主人,她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同时她要参与多种宫廷事务,拥有自己的封地,也肩负向商王室纳贡的义务。正是殷墟考古和妇好墓的发掘让人们可以窥测一二,揭开她周身的神秘面纱。

武丁时期的宫殿区位于都城中心(今安阳小屯村)。当时建筑技术较为原始,妇好的所谓宫殿仅仅是“茅茨土阶”:茅草做屋顶,夯土为台阶。建筑形式为坐北朝南、廊庑围合的“四合院”,体现了帝王之居“建中立极”的建都模式。妇好住在这样的宫殿中,每天穿戴丝绸、细葛、苎麻、皮毛等华贵服饰,着贵族尤为流行的窄长袖短衣,并以红、黑为流行色。从出土很多动物的骨骼,加上青铜器皿多用于煮食肉类或可推断商人极好食荤。而这位女将是否属肉食动物则不得而知。其墓葬出土的青铜三联甗是典型的蒸食器,并未见肉糜残渣,反而发现了大量的酒器,最有代表性的即为妇好鸮尊。女性爱美是天性,妇好墓一共出土1900余件文物中,玉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数量高达685件。首博副研究员冯好认为,“妇好有着很高的艺术品味,非常喜欢玉器,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古玩收藏家’”。据考证,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有一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比妇好生活的年代还早1000余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爱美、赏物的女性,并尊为王后,同时也主持祭祀和征伐,生活很大一部分被祀与戎所占据。

 

会占卜的王后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妇好的一个特殊的职位,就是主持祭祀的占卜官。在商代,人们迷信鬼神,崇尚天命,盛行祭祀占卜。特别是商王室和奴隶主统治阶级,上到国家大事,小到一日三餐,甚至祈求天气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因此,祭祀是最重要的国事活动之一。而掌握这项最高神职权力的祭司,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通过与鬼神沟通,为重大国事做决策。按照商代礼俗,祭祀中奉献的祭祀品上应该出现供奉人的名字,因此在妇好墓中发现的大量青铜礼器,上面均刻有“妇好”的铭文,可见妇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的规模之大以及参与祭祀活动的次数之多。

甲骨文的记载再次印证了妇好是王室中一位学识超凡、地位至高的祭司。她既祭祀王室中已经去世的先辈,也祭祀至高无上的天地;在祭祀中妇好会用酒,用火;她会屠杀牲畜,也会屠杀俘虏。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很难准确推断具体祭祀的流程为何。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刻有“妇好”的龟甲。商朝人占卜,是取整治好的龟甲用火烧炙,使龟甲兽骨烧裂出焦纹。占卜人再根据焦纹的纹理判断凶吉,决定事情能不能做,并将占卜的结果和以后发生的情况刻写在同一块甲骨上。占卜前很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整治龟甲兽骨。因为龟甲兽骨不经整治是烧炙不出焦纹来的。所谓整治,就是将龟甲上残留的肉渣皮筋等除去洗净,待干燥后再用特制的青铜钻在上面钻出一定数目和一定间隔的小圆孔,以备占卜时用火柱烧炙,这样甲骨才会呈现出裂纹。当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只有卜官。而这位卜官便是妇好。她先在火上烧灼龟骨,骨片遇热,表面开始出现裂纹,发出轻微的卜卜声,妇好好像聆听到神明的回声,然后将此事记录成卜辞,刻写在经自己整治过的甲骨上,以示郑重。由此可见,妇好不但可以主持祭祀、诵读祭文,还可以刻写甲骨文字,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女才人。

根据出土的甲骨卜辞推断,妇好曾因为国家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受国王之命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大典,其中包括杀人的血祭。还有一次,妇好祭祀的是一口神泉。诚然,商朝需要祭祀的方面很多,祭天地、山水、祖先,甚至还有去除疾病和灾祸,以及出征作战前也需祭占。妇好墓中出土的不少卜辞与妇好生育的事情有关,问询“有子”的卜辞亦不少,如:辛丑卜,壳贞:妇好有子?三月。王乩曰:好其有子,御。庚子卜,壳贞:妇好有子?妇好有子,四月。第一条是问在三月里妇好是不是会生子?武丁判断说:“妇好一定会生子,但是得御祭。”其它两条都是贞问妇好是否生子。这里要说明的是,卜辞中的“子”不是专门指男孩子,女孩子也可以称“子”。根据这些卜辞来看,妇好生育的次数很多,说明她有许多子女,而且其中一位做了商王,所以才列入周祭谱与武丁配享。

 

南征北战的女将

从古至今军事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毫无争议地成为殷商王朝就的重中之重。因此甲骨卜辞中关于军事的占卜不胜枚举,其中也能窥见妇好作为出色将军的记载。妇好出身贵族,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对她领兵作战的能力尚存疑虑。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外敌入侵,派去征讨的将领久久不能解决问题,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但是卜出的卦,显示“大吉”,便同意让妇好出征。岂料,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征讨作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直到她去世,但凡出征,武丁定会携子去祭祀妇好,以祈凯旋而归。

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一战。战前妇好曾于夫君议定计谋,由自己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果不其然,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了。

“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意思是说,商王征发妇好所属的3000人马及其他士兵1万人,命他们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在那个时代,13000多人的队伍必定是浩浩荡荡的大军了。这场战争被甲骨文记录的次数最多,也是所有甲骨记载中的商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战争的最高统帅就是妇好。当时,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禽、羽等武丁爱将,都归妇好率领。那一仗打下来,羌人势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那时,距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正北1000多里外,还有一个强悍的游牧部族土方,他们经常肆意侵入商的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是王朝多年的心头大患。于是武丁命妇好率兵出战,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敌。妇好乘胜追击,彻底挫败了土方。从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后来终被划入商的版图。对于这场战役,史学家们予以了最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决战。在妇好出战之前,商王朝困于西北边境的战乱骚扰已多年,始终不能胜利,那个时候的华夏文明还很脆弱,被外族征服也不是不无概率。而妇好一役毕全功,取得了最后也是最强大的胜利,并且得到了敌人的归附服从。其意义不可小觑。

本次首博的展览展厅中央有一对两件大铜钺,其一件重量就达9公斤,并饰有虎食人纹,另一件重量也有8.5公斤,饰龙纹。两件铜钺均刻“妇好”铭。关于这两件铜钺的用途,学术界存有分歧。有专家认为这可能就是妇好生前的实用器,证明妇好身姿矫健。也有学者认为,铜钺是由新石器时代的玉钺演变而来,在当时不是实战兵器,而是军权的象征。除此以外,妇好墓还出土了4件铜钺。目前所知商代出土铜钺最多的墓为7件,妇好墓列第二位,这说明妇好的军事权力是相当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妇好墓是目前考古界发掘出的最完整的商朝墓葬,也许要拜武丁所赐,正是他修建的享堂基址保护了妇好墓,使之完好无恙。因为历史上的盗墓人一旦挖到地基就不会再向下挖了。使我们今天有机会可以通过完整的随葬品领略商王朝当年的风采,和认识这位传奇的女性。墓内所出的铜礼群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反映了商朝后期的器物类型及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也为后来的商代文物考古断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依据。

 

商王武丁甲骨文详细记载妻子身体状况

她叫妇好,身处殷商盛世,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她居住的古城后来叫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从今天开始到6月26日,《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与观众见面,411件文物,讲述了这位千古烟波浩荡之中的伟大女性母仪天下、温婉可亲、叱咤风云的一生。与妇好墓展览同时进行的还有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从商到汉,历史衍进前行。

 

丈夫有多爱?甲骨记录“是否牙疼”

首都博物馆策划研究部副主任冯好说,出土的很大一部分甲骨刻辞记录了妇好的家庭生活,商王武丁对于妇好的身体状况、生育记录甚至是否牙疼都有详细记载,可考的甲骨刻辞有240多条。通过这种“秀恩爱”的方式,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妇好在生前是一位幸福的妻子。

只可惜红颜薄命,据专家推测,这位商王的嫡妻刚刚走到人生的巅峰就英年早逝,很有可能30多岁就去世了。死因目前还是未解之谜,但很有可能是古代女性死亡的第一杀手——难产。妇好墓的随葬品多达1928件,她生前的心爱之物基本全部下葬,武丁和妇好的儿女为她还特意制作了各种纪念器物一并下葬。这也反映了家人对她的思念,可以说,妇好对国家来说是一位女英雄,对家庭来说,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冯好还特别强调,妇好墓的位置并没有处于偏远的王陵区,而且紧挨着殷墟宫殿区的一个湖畔,这说明武丁为爱妻陵墓的选址非常用心,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距离自己的宫殿很近。

 

权力有多大?一次征兵达1.3万人

妇好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军权上,政治和军事上的“女强人”是妇好身为当时的女性最显耀的成就。

据了解,妇好是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军,出土的甲骨刻辞中有20多条记载了妇好参与军事、参与战争的事迹。妇好的任务是帮助武丁对“不服”的国家进行征伐,至少参与了对4个周边邦国的征伐。

展品中,两件属于妇好的大铜钺分别重达8.5公斤和9公斤。铜钺并非真正的实战兵器,而是象征部族酋长权力的“权杖”。妇好墓共出土了四件铜钺,是出土铜钺第二多的墓葬,说明这位女将军的军事权力相当高。

妇好墓还出土了100多件兵器,这些兵器大部分是非常精美的礼仪性兵器,说明战争并不是由妇好本人冲锋陷阵,妇好扮演的还是母仪天下的王后和统帅的角色。在一个甲骨刻辞里面还对妇好的征兵有所记载,说她曾经一次征兵13000人,是目前看到商代征兵的最高纪录。可以想象妇好的权力有多大、“人格魅力”有多高。

 

地位有多高?代替丈夫主持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甲骨刻辞中还有几十条记载了妇好怎样代表商王朝主持重大的祭祀。这足以说明妇好无论是权力地位,还是在商王武丁心中的地位,都是毫无争议的“No.1”。

冯好告诉记者,古人认为万物有灵,神能够主宰人类的一切,所以祭祀的重要意义还要大于军事。一位女性能够代替男性主持祭祀,说明了妇好的地位,也说明武丁对她的信任。

虽然妇好是母仪天下的王后,是文韬武略的女将军,但前提是一位美丽的女性。文物中一大部分展现了妇好作为女性如何爱美,墓葬出土了865件玉器,说明她生前对玉器有多么喜爱,也说明妇好的财富绝对在当时“榜上有名”。专家发现,妇好墓出土的很多玉器,比妇好本身所在的时代还要早1000至2000年,这也从侧面说明妇好本人对艺术有着很高的品位,在“收藏”方面有所造诣。

 

【重器】最重文物四人扛上展柜

本次展览最“重”的一件文物要数司母辛铜方鼎。说它“重”可不仅仅是因为重要,它的确是展厅里质量最大的一件展品,重达117.5公斤。为了它的展陈,首博还特地设计了开放式的展柜,允许4位首博工作人员站在四角同时发力,这才把它扛上了展柜。据首博策划研究部副主任冯好介绍,铜鼎是夏商周时期铜礼器的核心,甚至象征着国家的政权。妇好墓出土了两件司母辛方鼎,铭文“司母辛”镌刻在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鼎,“辛”正是妇好在宗庙供奉的庙号。

另外,大名鼎鼎的妇好铜鸮尊也是本次展览的“上宾”,而它2月29日刚被“请”下国家博物馆年度大展“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的展线,来到首博亮相。冯好介绍,鸮尊在妇好墓中一共出土两件,一件藏在国博、一件藏在河南博物院,“鸮就是猫头鹰,在世界诸多文明中被视为沟通人间与冥界的使者而备受尊重,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更是被视为祥瑞之鸟,这件鸮尊的内壁明确铸刻铭文‘妇好’。”

 

【释疑】她曾手持铜钺战场杀敌?

“妇好作为女性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中国首位女将军,是政治、军事上的女强人。”妇好“国民女英雄”的形象当然是有据可考的,目前出土的有关妇好的240多条甲骨卜辞中,有20多条都记载了她参与军事、征伐的事迹,还有一些则记载了她主持商王朝重大祭祀的情形。“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两者都参与其中的妇好对于商王朝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妇好墓中,一共出土了兵器100多件,“这对于一个女性墓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但这是否说明,妇好活跃在沙场上亲自杀敌呢?冯好并不这么认为。“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这些兵器都是礼仪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拿本次上展的两件“经典”妇好墓文物——铜钺来说,“你能指望一位年轻的女性手持8.5公斤和9公斤重的兵器上阵杀敌吗?这不现实,显然也不符合母仪天下的身份。”冯好介绍,妇好墓一共出土了4件铜钺,是目前发现商代墓葬随葬铜钺数量第二多的,“而这钺代表着征伐刑杀之权,铭文‘妇好’二字,象征着其执掌帅权、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

 

【逸事】妇好也是“古玉”收藏家?

在妇好墓出土的1928件文物中,有865件玉器,规模可观,其中不少都能对妇好作为女性的爱美之心和生活趣味窥见一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文物里,有不少都比妇好本人所在的时代要早1000年到2000年,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冯好介绍,这个现象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妇好本人在艺术收藏和鉴赏方面的趣味,“可见妇好是一个品味不俗的‘古玉’收藏家,生前热爱的收藏品,死后也随她一同下葬了。”

本次展览,妇好的“藏品”也有六七件亮相。比如一件可以佩戴的勾云形玉饰,就是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极富特色的典型器物之一,比妇好的时代要早约2000年。

 

【互动】亲手感受商人“饮酒之风”

“商人好酒,这个习惯几乎影响了王朝的走向。在其后的周朝建立时,就吸取其教训,下令不准酗酒。但不可否认,商王朝留下的酒器是极精美且具艺术价值的。”为了让大家也能亲身体验一下商人的“饮酒之风”,首博特意严格按照1比1的比例,用玻璃钢制作了5件与展柜里的青铜酒器一模一样的仿制品。其中最轻的一件镂空铜觚也重达1公斤多,最重的则有9公斤重。“观众亲手捧一捧,就能感受到商代人的生活状态。”

另外,在展厅内,还设有一个按1比0.9比例复制的考古复原场景,“考古坑”内可见数十件原比例复制的随葬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考古现场的氛围,“坑”边还设置了许多VR虚拟现实体验眼镜。戴上VR眼镜,你就仿佛是置身考古探方内,身临其境过一把“考古瘾”。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