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王家新:笔底有“道”书古今

现代中国文化勃兴的大潮中,一道经年淬炼的夺目光芒,跨越千年的文化先贤与当代学者的心路碰触!一个源自书法并超越书法的灵魂感知,“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经典书法展览,于2015年12月10日在国家图书馆展出已一月余,观者仍是络绎不绝,好评如潮,致使展期不得不推延至春节后。对此,王家新接受了中电传媒记者的专访。

 

心摹手追,传承经典

于喧嚣之中突然觅得一片静寂,于尘霾中突然寻得一片清澄,这是记者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观赏“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经典书法展时最深切的感受。这个展览可谓别具一格,有历经千年淬炼的书法经典,有王家新先生临摹先贤经典之作的四十余幅长卷,两相映衬,仿佛有一种穿越时光、纵览古今之感,敬畏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灵魂似被重物撞击一般的震撼!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面对这些书法经典之作,你不能不心存敬畏!而我正是想通过临摹的方式,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搭建一座走近书法、走向经典的桥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家新这样说道。

“回归经典、正本清源”,正是王家新临摹历代经典书法展的宗旨。那一幅幅巨制长卷,虽为临摹,折射出的却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存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回归的一种诉求!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信息化和西方思潮的冲击,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书写工具——笔,已渐渐被键盘所取代,随之改变的还有价值观以及审美的评判。文化多元导致人们数典忘祖,盲目崇拜,以至中华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了断带,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堪忧!

 

“薪火相传,应该说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怀、担当。”王家新对记者说。这恰恰应了《说文》中的“述,循也。”有遵从秉承之意,全无长篇赘述,只是一句简短的话,却道出了王家新胸蕴浩然正气的民族气质与精神。

 

书以载文,书以载道

以书法作为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寻求回归经典之路径,真是再恰当不过。书法虽然只有黑白两种元素,又以点、线构成,可这黑、白、点、线与中国的哲学有着绝妙的契合,使人一望便知其所承载的历史脉络与内涵:从大篆小篆、草行隶变,直至楷书;从最初实际应用演绎为独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灿明珠,从字的表象追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或许是“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经典书法展的意义所在,由此带给人们深度的启迪和思考。

“中华文化传统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也是不可复制的。”王家新说。近些年受到电子产品的冲击,网络上出现了电子书法字帖以及其他各种电子书法用具,但这并不能替代汉字书写。网络书帖缺少了一种能够让人们感知到的生命力和温暖的情感。学习书法的人都会有那样一种体会,好的书法作品,是从读帖到研墨再到书写的递延感悟进程。“墨是滋润的、笔是劲健的、纸是柔软的,书写的过程中书写者的心灵全然进入一种安然、平和的状态,纵使临摹,也会不知不觉将自己的心境带入笔墨之中。因此,笔下的点、线充满了灵动之气,书写出的作品,才有了一种不可言传的古典意韵,重回那遥远的慢生活状态。”

谈起临摹的经典作品,王家新对记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例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字里行间弥漫着失去亲人的悲怆,即使穿越千年,仍能让我们在阅读及临摹时为之动容;苏轼的《寒食帖》,被流放在荒僻之地,苦寒无奈,空有一腔抑郁的情怀;众所周知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通篇荡漾着那个时代文士的浪漫情怀。穿越千古,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一篇篇经典书法时,仿佛仍能触摸到弥漫在点线之间的那种沉郁的人文情怀,依然会被那种情怀所深深打动。

“动之以情,触及人心,震之魂魄,才可成为经典;因为经典,才能永恒!”在向记者讲述何为经典时,王家新多有感喟。

“在书法创新方面,我可能有些保守。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书法的传承保护是第一位的,这种传承要纯粹,要原汁原味。比如古琴,能弹好“老八张”的曲目就成了,千年来没有所谓的新创曲目。”是的,其实西方古典音乐也是这样,朗朗、李云迪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能把肖邦、巴赫、李斯特的钢琴曲准确地演绎出来,就是“钢琴王子”了,这也许正是中外古典文艺的特质和共同规律,为什么我们非要拼命地去远离古典?“书法的创新要有个度,有个边界和底线,强调在继承中创新。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用笔写字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我们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以13亿人口为基数,终究是少数、是小众啊,我们要坚守、要薪火相传,让书法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焕发活力、弘扬光大、走向未来!”对于文化的推陈出新,王家新陈诉了自己的观点。

一个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科技,更需要文化的支撑。王家新用自己多年的心血凝结而成的作品告诉观者:师于古,才出新!不师古,何以为?“重回经典,正本清源”,才是书之正道!才是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之正道!

 

形神兼备,意境为重

古人论书云:写字者,写志也!一须师法古、二须人品高。在观赏王家新临摹的历代经典书法作品时,不论是内行还是外行都会为之感动、由衷赞许。他的字法度严谨,张驰有度,有格有韵,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黑白之间自透着一种清刚雅正之气、浩浩落落之怀!

“在书法经典碑帖临摹中,我一直主攻楷书,特别是唐楷。楷书中规中矩,用笔沉稳、结构准确,比起行书、草书,看似少了些洒脱、少了些飘逸之感,但其法度严谨中所透出的庄严之美,也唯有楷书才具备。”古人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王家新在临摹先贤的作品时,每一个点、横、撇、捺、钩、挑等笔法,都让他有不同的感悟,在潜移默化地喻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心正则笔正,人立于天地之间,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中正、自律、磊落。所以说,真正的书法是一种大道,看似简单的点线却蕴藏着东方的哲学、人生的智慧。”

人之气象蕴藏于胸,而书之大局,意在气韵——这气韵是一个人的品德、笔墨修养、文化学识,三者缺一不可。

书家兼文墨,才能挥毫超拨。回溯以往的时光,王家新说,从少年到中年,除却临池不辍,便是诗词歌赋的写作。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写的第一首诗。”王家新说,那诗句如晨露一般清新,充满了青春的懵懂和朝气。当时他还是个高中生,从那之后一发不可收,诚如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的那些书法,并非专为展出而作,是他日常的积累,王家新创作的诗歌也足以成册了,但却很少发表。“这些年来,业余时间除了坚持研习书法,就是写诗,写格律诗、现代诗。诗词对我而言,是一种日记、日课。”王家新对记者说。

诗歌会让你的世界充满诗意浪漫,而不至坠落于世俗当中。这个诗意的世界其实就是你内心世界的丰盈。内心丰盈的人,对事物的看法是干净的、积极的,对世界是有所敬畏的。对世界有所敬畏,对自己才能有所约束。“所以,我觉得做行政工作的人,如果能将学习书法、诗词写作当做一种业余生活,其实是很好的习惯和状态,只是要把握得当些。”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广博深厚的文化修养,足以承载人的生命旅程。如果人人都能够如此,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少了些喧嚣,变得清明澄静。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笼罩着太多的浮躁。季羡林先生说构建和谐社会,自己内心首先要和谐。“农耕文明过去后,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中人们受到了的洗礼,是一种精神层面、内心深处的疼痛。”王家新坦言。“书法终究是寂寞之途,寂寞中深藏着一份快乐,这快乐又是不为娱人而娱己的。我不仅在写字,也是在磨砺自己的心。”是的,让我们去亲近古典,去体验一种慢生活、慢节奏,像西谚所说“走慢些,等等自己的灵魂”。书法应是非功利的、非竞争的,甚至是无用的。让我们写“无用”的字,读“无用”之书,去体味那份真实和隽永吧。


【责任编辑:雨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