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废除春节?


农历十二月晦日,是传统春节的除夕。这一天也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界点,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也在当晚一家团圆中开席。按照传统,当天的祀先,也有将祖先请回来团圆的意思。团团圆圆中的历史和家庭伦理,以及人们在节日中许下的美好愿望,让春节的意义历久弥新。

但百余年前,春节却在被查禁之列。事情要从民初说起,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

当时,清室倾覆,民国草创。新政府“改历改元”,原是延续势如破竹的革命精神,与清王朝彻底决裂,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内中有追求世界大同、与国际接轨的意思。改用阳历(又作国历、新历),也就废除了农历(又作旧历、废历、夏历、古历),按农历计算的春节便在取缔之列。

相安无事的官、民过年

虽然明文废止了农历,但千年相沿的民众生活,都是遵照农历的岁时节令度日,早已颠沛造次无违于是。农人安排农事、商店清理账目、民间婚丧嫁娶、缔结财产契据,乃至集镇墟市和庙会赛会,无一不是遵照农历。林耀华1940年代的《金翼》亲切解释了此中缘由:

潮水每天都在变化,十五天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阴历的一个月中有两个周期。商人和水手便是按阴历系统过日子,这方面他们和农民一样。农民就靠阴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自己的农事。这反映出潮水涨落对人们日常生活和习惯的重大影响,以及由此来决定装货、卸货的时间及运输安排、航行速度和交易的快慢。

因而,真要在朝夕之间,下一纸令文,移掉农历,只能浩叹民众难于更始。农历不能遽废,春节也就照过。

袁氏当国,无暇推广新历,反倒每逢春节,让政府“向例放假三日,以资休息”。黎元洪上台后,要洗刷一番,说“春节日,府中各机关在职人员,仍照常办公,亦不得藉词请假”。但也只是恩及官厅,功不至于百姓。

官厅和民间各自过年,社会上就出现了过完阳历年又过阴历年,“一年两元旦之奇观”。若阴历元旦在阳历1月,便是一月过两次年。1925年1月1日,颜惠庆去了一趟陆军部大楼,然后在正觉寺玩了一天。24日大年初一,颜又到段祺瑞、王正廷等“府上投刺致意”。阳历年的热闹,除了官厅悬挂国旗、具文道贺外,常熟的徐兆玮说“(1934年)阳历元旦日,寂无举动,惟小学校放假,稍为点缀耳”。阴历年则有另一番热闹景象。

1921年,王卓然对厂甸的春节庙会作了调查,翌年撰成《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他说:“北京厂甸的春节会,每年由夏历一月一日起,到十五止,天天车如流水,马如游龙,逛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摩肩接股,热闹极了。”

据王氏的调查,春节会上的商家有六十八种,七百二十户。游人熙熙攘攘,纷集往来,玩风车、吃糖葫芦,抽签、玩转盘撞赌运,参观陈列所,以及围在高校师生义卖摊位凑热闹,每天都在三万五千人次以上,整个春节则有六十万人次的客流量。调查意在改造社会,王氏也曾比着洋博士的论著,指摘个中的不良现象,但承认春节会的好处。譬如,提倡国货,可免“利权外溢”;调和金融;增加“平民主义精神”。高师附中的售物助赈,更能发扬牺牲和服务精神,“是中国社会的一线曙光”。

通观这份《调查与研究》,无一字计较春节庙会在按农历计算。就是主管厂甸的内务部市政公所和右外一区巡警所,在王氏去申请售书助赈执照时,也只是就事论事,说义卖收益和治安问题,此外别无半字。其实,官厅参与厂甸春节会,比民间还积极。内务部市政公所主持的海王村公园陈列所,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天天开业,而王氏的售书助赈,只营业两天。

北京政府时期的春节,虽于有乖于改历法令,但政府听之任之,或与民同乐。官、民也能相安无事各自过年。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厅自认孙中山的衣钵传人,不能坐视民间过旧历年,不奉民国正朔。

查禁中的春节

北伐尚未告成,广州方面便决定废除阴历,厉行阳历。1927年1月9日,留守广州的总政治部后方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废除旧历运动委员会”。总政治部对民初以来阳历和阴历并行的局面,深以为耻,“中华民族永在不新不旧之间蒙羞,世界遗憾何极”,要求政府督促民间厉行阳历,开口即说春节:

旧历年关,凡我政府所辖之行省内各机关、团体、学校,以及民众,不许放假庆贺、拜年、张贴春联、县灯结彩。

1月27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废除旧历。这条消息也是很晚才传到上海,“(汉口)政府决定废除旧历,元旦次日,令各商店一律开市。”

这一年,不在国民政府辖区的常熟,尽管市面萧条,除夕仍是新年景象。当地人徐兆玮在日记(2月1日)中说,“今日除夕,廛市萧条,闻典当中人极拥挤,夜犹未绝,可想见闾阎之困。”民间最重春节,赤贫人家,到除夕当天,即便到当铺质当,也会略备年货。当铺在除夕夜的拥挤,虽是哀民生之多艰,但也是颇有年味。不在广州国民政府辖区的北京,也是照过阴历年。北京大学放寒假二十一天,从1月31日起,至2月20日,即腊月廿八到正月十九。而国民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福建,也有过阴历年的。时在厦门大学的顾颉刚,除夕夜有“振玉邀吃年饭”,席间宾主九人,杯盏几巡,“回思旧事,甚起怅惘”。

更有意思的是蒋介石1928年的两个新年。阳历元旦,蒋早起,自思责任重大,乃效曾国藩诵“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袁了凡语)立志。时,蒋已决定再度出山,“决然誓之曰: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民生凋敝,党国分崩,余岂可坐视其再误乎?毋求一家之幸福,勉进革命之责任,守此誓言,始终勿渝”。1月22日,“今夕为除夕”,蒋“以夫人来归,乃第一次度岁”,“邀友好与戚眷属,皆来聚坐守岁”。蒋介石在1928年过两个新年,虽有碍政府法令,却在情理之中,也是阴历新年于法理当废、于民情当存的生动写照。

1928年,南京国政府饬令移花接木式查禁春节。11月8日,行政院饬令内政部办理“废除旧历,普用新历”,并请中央党部协同提倡(《行政院秘书处函笺第五四号》)。饬令原是对内政部5月初提案的批复。原案认为,阳、阴历并行,抵牾国体、不利革命、影响国际观瞻,拟具了八条推行新历办法。对春节的意见是移花接木式“指导改良”,把“旧历年节元旦日应有之各样点缀品及正月间一切热闹娱乐举动”,“移至国历新年一月内举行”。饬令批复照办。中央党部也深表赞同,答应“令各级党部从事宣传”,保留“条陈办法,以供参考”的权利。

“废用旧历,普用新历”只是一纸空文。1929年2月9日,“今日为农历岁除,京中显要多赴沪度岁”。蒋介石留在南京度岁,自言:“京中如有变故,几无人负责,故不赴沪,以尽吾责职,家事惟有听之而已。又口占数语自遣曰:今夕是除夕,今日是除日。一生烦恼事,何时得终息。思家兼思亲,我心为母心。感此罔顾极,遥夜独悲吟。”蒋的母亲王彩玉早在十余年前谢世。王氏一生苦难,十九岁丧父,婚后又丧子,还俗再嫁后,膝下才有儿子志清(蒋介石),待儿子事业有成,自己却墓木已拱。蒋氏母子情深,蒋后来游峨眉,有句“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思亲和祀先,本是传统春节题中固有之义。蒋在除夕望念母恩,既是思慕母亲的真情流露,也是春节于情当存的生动说明。

1930年4月1日,蒋介石签署《国民政府训令字第一九五号》,将其余阴历节庆移花接木到阳历庆贺,意在“酌存旧俗”中推行新历。政府认为,废止旧历后,剩下的法定节日,差不多只有“举国追志哀思”纪念日和尚需各方宣传的革命庆典,仅存的阳历新年不足以“调节民众终岁之劳苦”。于是将农历端阳、中秋、重阳、腊八等移至阳历庆贺。对春节而言,这项移花接木的训令,只是重申旧章,再次强调而已。

7月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推行国历办法六条”,再次重申旧章,“移置废历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种礼仪点缀娱乐等于国历新年”。

翌年阳历元旦,也就是政府反复重申旧章后的第一个阳历元旦。国民政府如仪举行了盛大庆典,以示表率。这一天,蒋介石的活动满满当当,给孙中山墓致祭、发表元旦讲话、到政府团拜、到党部团拜、授勋、答谢外国使节贺年。同一天,顾颉刚在杭州也看到“商店及人家受省政府之命令,满贴春联,关闭店门,爆竹与闹元宵声不绝”。此前,上海市社会局也再次辟谣,重申春节禁止休假。

但移风易俗,并没有立竿见影。2月17日大年初一,常熟大雪,徐兆玮写道:“或以为瑞”,又调侃说“然旧历新年之娱乐皆埋没于雪中矣”。春节的热闹不废于国府,而埋于大雪。也是这一年,陈垣在批答家书中,将来信“废历年时”,批为“废”作“旧”。第二年,又批答原信“夏历十月十日”,说“夏”作“旧”,“夏历二字实不通,普通用之,皆不通也,不可再用此二字”。大抵也是说无非新旧之争,所谓废历,是废而未废。

几年后,蒋介石仍不免从俗过旧历年。1935年2月4日,“今日为旧历元旦,天朗气清”,蒋“在牯岭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云云”。

民间自然照过春节。在贵州遵义,1941年1月27日,竺可桢虽仍旧到校上班,却在日记中说“今日为阴历元旦,故昨晚爆竹声通宵不绝,今日则市上各店均关门”。在延安,1943年2月4日除夕,谢觉哉在日记中说,“从今日起放假一周”,并兴起赋诗一律,有句“新年过后又新年,日暖人欢景象千”。次日,“爆竹、年画爆竹、年画、红灯笼比去年热闹”,又说“党政机关人员互相拜年、阳历团拜,带点强制意。古历元旦没人约会,自然地相互道贺”。在昆明,1946年2月1日除夕,梅贻琦带着“除夕人家多不出门”的心情去翠湖赴宴,未散席即辞出,回到家“客人大小廿七八人”。晚间,玩游戏、吃元宵、谈天,“至到六点半天已明,始上床睡觉”。就是到了和战不定的1949年,竺可桢在杭州,仍说“今日(1月28日)年夜,杭城闹市锣鼓喧天”,不禁想到宋人那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国民政府对阴历春节的最终态度,大概可以在陈果夫《中华国民生活历》中揣摩。是书耗时十余年,中经政府播迁西南、著者颠沛流离、“只身赍稿”千余里,至1945年始克告成。《生活历》最初为官方组织礼俗专门委员会计划出版品之一。出版时间虽比预定要晚,却也是“供全国采入历书”。书内将一年中的大小节日,按月排比,逐一“斟酌损益,务使能迎合时代”,旨在“整理旧俗,厘定新俗”。照科学的解释,祀先礼神等节日活动中的木主、照片、塑像,实与普通装饰品并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它们能够直观提示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想象。而节日可以成为传统,传统可以构建秩序。陈氏“整理旧俗,厘定新俗”,也就是要重新阐释岁时节令背后的传统,构建其意中的社会秩序。

书内对节日的计算方法,虽仍为移花接木式“原则上采用国历”,但承认“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第3页)。除夕正是按农历寻朔计望,“十二月晦日为除夕”,并列举了二十三项礼俗,有保留的旧俗祀先、接灶、守岁,也有增设的新俗百岁钱、年终总检讨、新年预算。陈氏的意见,含蓄地道出了春节于情当存、于理也当存的事实。

余论

当日舆论对一年中两个新年的现象,有批评政府的,有反思社会的。胡适认为,“凡新政府的成立,第一要著时提倡民间正当的娱乐,使人民忘却过渡期中的苦痛,而觉着生活的快乐”,“今日的政府无恩惠到民间,而偏要用全力剥夺民间的新年娱乐,令不能行而禁不能止,则政府的法令更受人轻视了”。黄郛则认为社会上有“二重思想”作祟。鲁迅接着黄氏的话头,认为社会“要想进步,要想太平,总得连根的拔去了‘二重思想’。因为世界虽然不小,但彷徨的人种,是终竟寻不出位置的”。

物换星移,人事代谢。今人何尝不是欢欢喜喜新年过后又新年,大概也少有怀疑自己是“彷徨的人种”,有挥之不去鬼祟的“二重思想”。这也并不是说今人一定比前人高明。孟子云:“居移气,养移体。”环境的作用,一人之身如此,国家社会也是如此。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患逼迫,国贫民弱,“居”和“养”都在一种汲汲皇皇的失范状态中。国民政府既在失范状态中生存,也力图在废除旧历、查禁春节中造就一种新的“居”和“养”。只是新环境没有告成之前,很难守住心宽体胖的平常心。“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责任编辑:黄飞虎】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