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中经联播9月25日北京讯(褚新兵 欧阳雪)


2025年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始终与国家法治建设同频共振,肩负着培养法治人才、推动法治创新的重要使命。


本届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将深入探讨多个重要主题,包括未来法学教育与国际法律人才培养;科技与未来法治相关法律问题,如人工智能监管、平台治理、数字资产、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等;国际贸易与投资相关法律问题,如涉外法治、涉外金融、争议解决等;全球法治新领域,如气候变化、难民问题、碳交易、环境法、能源法、空间法等;《民法典》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业界的未来;国家法学的理论研究与法律方法论,如跨学科法律研究等。


届时,来自全球的法学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治理新趋势、法治国际化新挑战以及法治教育新路径。目前已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百余所世界知名高校法学院院长,以及国际组织、法院、仲裁机构、跨国公司等机构负责人参会。截至8月27日晚,已邀请遍及五大洲36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53位境外嘉宾与会,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主任、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秘书长等国际组织代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等仲裁机构代表。本届论坛境外嘉宾人数最多、代表性最广,多数国外知名法学院院长都是首次来中国。



本次论坛包括10月3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以及10月3日下午和10月4日全天设立的10余个分论坛。主论坛期间将发布《中国法学学术史》(11卷本)、涉外法治大模型2.0等重要成果。分论坛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第六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民法典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新平衡论坛、第二届人工智能与纠纷解决论坛暨AI时代的纠纷解决国际论坛、人工智能与刑事司法研讨会、全球南方与“一带一路”法治论坛、国际比较视野下公法的新发展论坛、国家法学:基础理论与时代挑战、数字资产的全球法治回应论坛、数字经济竞争法的理念转型和新维度论坛、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亚太食品安全治理论坛、《〈刑事诉讼法典〉专家建议稿》新书发布会暨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科技时代的人权保护与无障碍建设论坛等。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之际,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特殊意义。它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深入拓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路径,积极响应国家“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战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治形象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学者深度参与新中国宪法、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与修订,成为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的重要智库。作为中国法学对外交流的先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全球70多个国家的上百所知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持续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走向世界。


自200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吸引了全球500余位法学院院长和法学家参与,成为全球法学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中国法学教育成就、树立大国形象的重要盛会。


第一届论坛于2000年12月3日,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0周年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50年来为中国法学教育、研究及立法司法工作所做的重大贡献,以及论坛对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在法学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来自国内外130余所著名大学的法学院(校)长、法学家以及国际法学团体的负责人参与了大会开幕式或相关论坛的讨论,本届论坛是中国法学界的里程碑式亮相,极大地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了解。


2010年10月3日,第二届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众多中央领导同志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国内近400位法学院院(校)长、法学专业学会会长、著名法学家,以及来自世界知名大学法学院的近百位院(校)长、法学家等参与了本次大会和相关论坛讨论,巩固并发展了中国法学对外交流。


2020年10月2日,第三届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论坛上发表视频致辞,强调中国政府对法治的重视以及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并表示愿与世界各国法学界人士加强交流合作。来自200余所中国法学院校的代表和50余所外国法学院校的代表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系统展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成就。


立足本届论坛,中国人民大学计划将“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升级为常设性“全球法治论坛”每年举办,以打造法治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填补全球空白,让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持续发声。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麦赞新案再审无罪:证据审查如何筑牢企业家权益保护屏障

这起因土地开发合同纠纷引发的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指控,历经东莞两级法院四次审理、两次发回重审,最终以“证据不足”宣告企业家无罪,成为司法实践中“证据裁判”原则的标杆案例,也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土地纷争:从民事纠纷到刑事指控的“越界”风险2003年,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