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快讯
疯狂的熔喷布:疫情期间价格上涨20倍
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过滤功能的关键材料,被称为医用口罩的“心脏”。一般情况下,1吨熔喷布能生产30万~40万只医用口罩。
中国将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广社保卡 方便民众办事
中国将依托覆盖全国的政务平台推广社保卡的使用,包括提升社保卡的身份认证、电子卡使用范围等,方便民众办事。
疫情下的餐饮业开启“救援模式”逆势突围
近日,各行业陆续复工。记者在福建走访发现,在疫情中备受煎熬的餐饮业虽逐渐恢复“烟火气”,但受困于外出用餐人数减少等因素,复工步伐仍显蹒跚。
外交部:中国已向5国派出7批医疗专家组
26日,国新办就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在会上介绍,中国应邀向疫情严重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从2月27日向伊朗派出首支医疗专家组以来,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5个国家派出7批医疗专家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两连涨 美元指数走弱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3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692元,较上一交易日的7.0742元上调50个基点。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两日调升。而美元指数走弱,目前已经回落到101以内。
“宅经济”激活新消费:5G打通消费新空间
疫情防控期间,远在千里之外的全国各地名医专家通过5G技术远程会诊、监测病人;万千学生、上班族通过在线平台上课学习、复工复产。

多地助房企稳楼市:发购房补贴 放宽预售条件
连日来,为应对疫情对楼市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武汉、长春、深圳、杭州、南京、郑州、济南、苏州等多地出台措施保障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加快独立组网 促进终端消费 5G发展在提速
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18项措施确保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完成测试
记者2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测试工作近日已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计划于4月下旬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

“通用熊猫血”问世 无需匹配可应急输血
RhD阴性血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熊猫血”。因为临床上长期存在血源短缺、匹配不到血型的难题,相关手术患者急求“熊猫血”的事例也时不时见诸报端。
促消费“硬核”举措密集出台 你准备好了吗?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消费造成较大冲击。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


工信部:AI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不断攀升 医疗物资告急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5日10点,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54893例,死亡780例。其中纽约州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5000例。
疫情压顶下的全球航空业正在流血 减班、停飞、裁员
3月24日,泰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泰国国际航空宣布,将暂停运营4月1日至5月31日曼谷往返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昆明的航线;此前,泰国微笑航空已经宣布停飞所有国际航班。
工信部:截止目前通信大数据分析无个人信息泄露情况
从3月6号开始,我们就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上线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进行查验。

国家卫健委: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3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3月24日,我国内地无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
参加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取消省内城乡户籍限制
3月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介绍了清理影响创业就业不合理限制,激发企业活力的相关措施。
经济战“疫”录:全球疫情亮红灯 中国出口企业再迎大考
随着全球疫情日益严峻,刚闯过复工复产关的中国外贸企业又遭遇新的挑战。此前中国防疫吃紧时,不少外贸企业遇到的困境主要是复工延迟,订单难以按时交付。如今,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但订单却出了问题。
人社部:要坚决纠正针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25日强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和近期相关的文件都在反复强调,要坚决纠正针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

3月份楼市库存压力有望缓解
3月24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最新全国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721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0.6%,同比增长4.1%。
“公筷”应成为“用餐新风尚”
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饮卫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近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广西等地,以倡议书、海报、歌曲短视频等形式呼吁人们使用“公筷”就餐。
疫情以来“全国第一跑” 马拉松“复工”还远吗?
3月22日,有1000人参加的2020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在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举行,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体育赛事活动是否到了“解封期”?
我国货币政策更应具备定力
继实行“零利率”后,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水龙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实施不限量、开放式量化宽松。这已是美联储在1个月之内第三次推出超常规货币政策。

信息安全又现漏洞,传感器竟成“窃听器”
加速度计,又称加速度传感器,目前在智能手机上被广泛地应用,可以通过测量手机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力”来得出加速度,像手机中的计步器、“摇一摇”等许多功能都基于这些传感器来实现。
茶烟取代电子烟成新宠 专家:吸食无香更无益
“顶着”戒烟噱头的电子烟曾风靡一时,线上线下卖得风生水起。然而,去年下半年,电子烟被停止了线上销售。与此同时,又一个号称有助戒烟的新品种——茶烟,却悄悄火了。
多地火锅、烧烤、麻辣烫恢复堂食……吃还是不吃?
凉皮、蛋糕、奶茶……疫情防控期间,宅家生活把很多人修炼成了大厨,但是连续多日的做饭,吃货们也直呼“受不了了”,开始想念堂食的快乐:“到底啥时候才能出门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