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多地火锅、烧烤、麻辣烫恢复堂食……吃还是不吃?

凉皮、蛋糕、奶茶……疫情防控期间,宅家生活把很多人修炼成了大厨,但是连续多日的做饭,吃货们也直呼“受不了了”,开始想念堂食的快乐:“到底啥时候才能出门吃饭?”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成为低风险区,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多地餐饮行业逐渐放开了堂食业务,甘肃、辽宁、江西等多地下发文件表示全面加快餐饮业经营复苏,人们想念的“烟火气”在慢慢回归。但是,现在恢复堂食为时过早吗?恢复后的餐厅安全吗?

火锅店内食客正在烫毛肚片。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忠俊 摄

火锅店内食客正在烫毛肚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多地餐饮业恢复堂食:吃,还是不吃?

2020年开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往日生意红火的餐饮业纷纷关门闭店歇业,有的餐馆甚至面临生存困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我国餐饮收入为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确保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各地正有序推进餐饮行业恢复正常营业,开放堂食服务。

3月22日晚,济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做好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餐馆全面恢复堂食,农贸市场正常经营。

21日,江西省要求从9时起全面恢复餐饮经营,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含经营中餐、晚餐的酒店和餐馆、早餐店、夜宵店、单位食堂等)恢复营业。

3月13日,昆明市民在一家餐饮店内就餐。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12日发布通告,决定自3月13日零时起,恢复昆明市餐饮单位厅面服务。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3月13日,昆明市民在一家餐饮店内就餐。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12日发布通告,决定自3月13日零时起,恢复昆明市餐饮单位厅面服务。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稍早之前,四川成都、青海西宁、云南昆明等地宣布餐饮行业全面有序恢复营业,甘肃省、辽宁省等地也下发通知,对餐饮业复工复产进行指导,全面恢复餐饮堂食。

在家中宅了几个月的食客们,终于可以走入店里大快朵颐:“两个多月没看见烤鱼和烧烤了,香、真香、香到骨头去,吃到走路都撑不起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如此感叹。

来源:微博评论截图

来源:网友微博截图

但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表示担心:“还是不要凑热闹,能在家吃就在家吃吧!”“现在疫情还没完全结束,饭店真的安全吗?”

助力餐饮业复工,各地想出这些招

为了鼓励市民出门消费,在餐饮业恢复堂食之后,多地领导干部纷纷开始自费“下馆子”,传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带动经济复苏。

“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吃火锅了,今天真的非常解馋!”3月17日中午,重庆市政府副市长李波、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来到重庆南滨路一家火锅店带头消费,给餐饮行业鼓劲打气。3月9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来到南京大排档,出示绿色的“苏康码”并在店里品尝了鸭血粉丝汤等小吃。

通过南京当地媒体的刊载,市委书记“下馆子”吃饭的图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崔晓 摄

通过南京当地媒体的刊载,市委书记“下馆子”吃饭的图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崔晓 摄

为了助力餐饮企业渡过难关,一些地方还发出倡议书,鼓励干部职工以实际消费体验指导帮助餐饮业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和复工复产政策。例如,甘肃省鼓励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及亲属带头“下馆子”“吃喝”——“最低消费标准”为每周消费不低于200元。倡议书还指出,严格廉洁规定,消费个人付费。

除了领导干部“带头吃喝”,各地为助力餐饮业恢复使出了“浑身解数”。例如,重庆商务委开展“十个一”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拥抱春暖花开,包括吃一碗小面、涮一次火锅、享一回美容美发、购一批扶贫商品、品一顿美味佳肴等等。

而在南京,有一大批消费券正等待着市民们“摇号”。南京市宣布发放3.18亿元消费券,其中,抽到南京餐饮类消费券的市民,线下到店单笔消费满150元,可使用一张100元消费券。据报道,3月21日—22日,南京市累计使用餐饮消费券23014张,总消费金额599.23万元,带动消费金额369.09万元。

此外,成都还在通知中明确,允许餐饮服务单位在不影响交通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适当设置餐饮外摆位。在餐饮相对集中区域,利用各种道路资源和空地,合理设置就餐临时停车位。在餐饮店内外可张贴、摆放海报、易拉宝等宣传广告,吸引客流。

间隔1米、公筷公勺……餐厅如何让人安心?

餐厅恢复堂食后,如何确保食客们个人的安全成为一大考验。各地在下发餐饮业恢复通知的基础上,也推出了一系列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餐企业复工复产操作指南》,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除了戴口罩、量体温扫码、严格消毒,进入餐馆吃饭,还有哪些讲究?

——控制人数。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3.0版,餐饮服务单位要划设“一米线”,严控就餐人流密度,安排专门人员检测体温。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同时就餐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店面最大容量的50%,2人台、4人台坐1人;6人台可坐2人;圆桌隔位就坐;火锅类必须每人一锅。

——保持间距。在河南郑州,餐桌实际使用量不超过总量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方形桌单人单桌,长型桌隔位同向相坐;圆形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北京市也要求,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餐位间隔在1米以上,固定桌椅要标识出非就餐座位。

资料图:疫情期间,兰州市民品尝牛肉面。杨艳敏 摄

资料图:疫情期间,兰州市民品尝牛肉面。杨艳敏 摄

——登记信息。例如,郑州市要求,餐饮企业要建立顾客信息追溯制度,每桌至少登记一名顾客的有效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确保能追溯到每一名顾客。

——鼓励非接触式点餐。辽宁鼓励住宿餐饮经营单位采取离柜点餐、预约就餐、错时堂食、叫号取餐、间隔排队以及扫码支付结算等多种形式服务,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现象。倡议各餐饮配送单位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

——推荐公筷公勺及分餐制。中国人一向习惯共同进食“合餐”,但在疫情防控期间,这项传统需要考虑改变。3月20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众就餐要做好个人防护,推荐分餐,使用公筷。济南、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分餐制、公筷制倡议,在许多饭店,公筷公勺、已经成为“标配”。

资料图:上海一家餐馆内,桌上摆放着公勺公筷。汤彦俊 摄

资料图:上海餐馆内,桌上摆放着公勺公筷。汤彦俊 摄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曾发生多起家庭聚餐或外出聚餐感染病例,因此各地在推出餐饮防疫事项的同时,也提到了要暂缓婚、丧、生、寿和农村自办集体性筵席等大型聚集性用餐活动,一些饭店也在门口显著位置贴出了“不承接集体性聚餐”的通知。

最近你下馆子了吗?

(任思雨) 

【责任编辑:欧阳雪】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