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络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学校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且意义深远的变革挑战。少儿厌学门诊的悄然兴起,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学校教育在适应网络智能化时代学生需求方面的困境,也为我们敲响了革新教育模式的警钟。新生代少儿是在智能网络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网络文化原住民。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还是“教书育人”为主的老一套。学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智能网络的新移民,有些学校的老领导甚至是智能网络贫民。少儿厌学症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教育遭受的教育领域的未来冲击。
一、教书育人:传统学校教育的坚守与局限
长期以来,“教书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宗旨,承载着厚重的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教师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教学经验,在课堂上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在日常教育中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这种教育模式在人类文明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 “教书育人”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智能网络引发的知识爆炸和信息泛滥,让学校教育面临着学生感觉读书乏味、读书无用的困境。发达地区与城市学校往往拥有更优质的师资、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与时俱进开展网络化教学,而非重点学校、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与网络化教学师资力量上严重匮乏。在教学方式上,单一化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创造力。面对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传统教育在知识传递效率与个性化教学方面逐渐力不从心,无法精准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需求。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成为传统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教智育人:教育革命的兴起与内涵
“教智育人”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教育理念。它以智能技术为支撑,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过程,致力于实现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与高效化。“教智育人”并非对 “教书育人”价值的否定,而是在传承其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借助智能技术拓展教育的边界,丰富教育的内涵。
在 “教智育人”模式下,智能技术全方位渗透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环节,智能教学工具与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课程平台汇聚了全球顶尖教育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即可聆听名师授课;智能教学软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与练习题目。在学习评价上,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到考试成绩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能力水平,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学习伙伴能够与学生实时互动,解答疑问,陪伴学生学习,营造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环境。知识电竞将逐步取代卷面考试,成为智能网络时代选拔人才和激励学新的新考场。
三、“教智育人”带来的变革与突破
“教智育人”教育理念的革新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反转。传统教育往往将重点置于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掌握知识较多的老师往往是教育的主导者;而“教智育人”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生则成为教育的先行官。智能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与探索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伴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问题,拓宽视野的同时培养合作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智能教育意味着教学方式的重塑和翻新。智能技术催生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网络慕课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融合两者优势,提高教学效果。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造出沉浸式的学习场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如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 VR 技术“穿越”到历史现场,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在生物教学中,AR 技术可以将微观的细胞结构立体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这些新型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知识的吸收效率。
“教智育人”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智能技术打破了地域、师资等因素对教育资源的限制,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网络平台,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快速传播到偏远地区,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教育。同时,智能教育工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弥补因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智能辅导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精准辅导,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帮助。
四、教智育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教智育人”在技术应用层面是一场教学革命,智能教育设备与平台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受硬件设施与网络条件限制,难以充分享受智能教育带来的便利。智能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面临考验,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问题可能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教育主体方面,教师对智能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难以将智能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学生在面对智能学习环境时,可能存在过度依赖技术、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等问题。“教智育人”模式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如何科学评估学生在智能环境下的学习成果与综合素质,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智育人”对于“教书育人”和“教学育人”的递阶累进是一场应对智能网络冲击的教育革命。政府应加大对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与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与硬件设备配备,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智能教育市场,保障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学校与教育机构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智能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能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通过开展教师工作坊、线上培训课程等方式,让教师掌握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此外,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学习工具,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界需加快构建适应“教智育人”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网络竞赛制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从“教书育人”到“教智育人”的教育革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教智育人”必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培养出适应智能网络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和高智慧人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郭新生:《经济脑》网刊主编,《解码经济——新生经济学导论》著者,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特邀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