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6月22日北京讯(宣一飞 钱伟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5月单月表现尤为亮眼,社零总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6.4%,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创2024年1月以来最高月度增速。这一数据印证了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下,市场活力加速释放的向好态势。
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双驱动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爆发。5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家电、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四大品类增速分别达53.0%、33.0%、30.5%和25.6%,均创政策实施以来新高。以空调为代表的季节性商品线上零售额激增46%,显示“国补+平台大促”叠加效应显著。商务部数据显示,1-5月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额超1.1万亿元,其中4月25日至5月31日贡献3800亿元,占比34.5%。

假日经济与升级类消费共振。“五一”假期拉动效应持续释放:国内出游3.14亿人次,游客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5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增长6.4%。升级类商品同步走强,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8%和28.3%,反映悦己型消费需求扩张。
县乡市场贡献提升。1-5月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城区0.6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升至38.9%。县域商业体系完善与下沉渠道建设,正激活乡村消费潜能。
结构性亮点:服务消费与跨境活力
服务零售稳中有升。前5月服务零售额增速达5.2%,高于商品零售0.1个百分点。端午假期延续增长势头,国内出游1.19亿人次,电影票房4.6亿元,同比增长20%。
入境消费政策初显成效。离境退税优化政策实施首月,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56%,全国退税门店增至5196家(较2024年底扩容40%)。上海、深圳等地的“即买即退”创新模式提升境外旅客体验。
线上线下融合深化。1-5月网上零售额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升至24.5%。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贡献突出,部分平台数码产品及以旧换新家电销售额增长14%。实体店同步回暖,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超30%。
可持续性挑战与政策储备
尽管5月数据超预期,但专家提示需关注需求前置风险:
消费能力瓶颈:启铼研究院潘向东指出,刺激政策可能透支后续需求,居民收入增长仍是内需根本动力。
政策接续安排:中央已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以旧换新,前两批1620亿元下达后,三季度将投放1380亿元。多地同步探索增收措施,如广州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500元(增幅8.7%)。
消费场景创新:粤开证券建议增设假期释放消费潜力,下半年可试点七夕、重阳假期优化消费节奏。
稳固向好中的提质空间
5月消费“加速度”印证了政策与市场的有效协同。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持续到位、离境退税网络扩容及县域商业体系完善,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升势头。下一步需着力打通“增收—降本—优化体验”的正向循环,将短期政策红利转化为长期内生动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内需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