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

自然资源部:持续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披露,世界银行日前发布《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监测的190个经济体中,我国营商环境评价“登记财产”指标从2018年的第41名上升至第27名,提升了14名,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有利于真正的施工企业脱颖而出

3月1日起施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建筑企业所招用建筑工人的从业、培训、技能和权益保障等都将以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分析指这有利于真正有实力、管理良好、队伍相对稳定的施工企业脱颖而出。

京津冀协同创新 基础研究“单打”变“团体赛”

“没想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被北京和河北省认可和应用!”春节刚过,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展思辉教授一脸幸福。他从天津市科技局承接的名为“南水北调来水对受水区地表水中细菌迁移附着行为影响”研究课题不仅顺利通过了京津冀三地专家团的联合审核,同时还被北京和河北省两地认可采纳……改变,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在基础研究领域主动求变,抛弃“门户之见”,携手前行。如今,京津冀三地的基础研究一改以往“单打独斗”,变成了“团体比赛”,越来越多基础研究项目中都活跃着三地科研人员的身影。

民生“小事”成部长们的“大关切”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后,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部长通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通。记者看到,在今天的“部长通道”上,多位去年新组建部门负责人首次走到全国两会的聚光灯下,晒出了本部门所参与的机构改革“成绩单”。同时,各部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网友提问时,少了“表态”和“念稿”,还把聚焦点一再缩小,他们关心的正是老百姓身边的“小事”。

人民日报:读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注重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能否继续充当全球经济的引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将怎样继续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中国还将释放哪些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推动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迎来“两会时间”,国际上这样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研究中国的国际人士而言,通过中国全国两会探寻中国发展走向、感知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风向标,已然成为一年一度的“必修课”。

税收聚力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5周年。记者26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5年来,税务部门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加强税收征管合作,优化区域纳税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间打破哪些体制机制“藩篱”

春节刚过,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很多医药企业已经开工生产。“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通过开创这种跨区域管理体制,园区已经吸引了众多来自北京的医药企业落户。由于土地、环保等方面的压力,近几年一批北京医药生产企业外迁。但药品生产有其特殊性,要实行属地管理。

国家发改委:引导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发改委2月26日发布“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报告称,2018年全国拟建项目数量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5.5%,为2019年投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项目储备基础。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台湾民众爱游大陆人数再创新高

30年来,台湾的大陆游规模从小到大,产品从单一到丰富,内容从走马观花到定点深入,地域由东部向西部乃至大陆各个地区不断扩展。当地业者认为,大陆游之所以快速发展,在于两岸业者积极合作,不断推陈出新,开拓新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