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民营书店发展陷入困局,很多民营书店陷入成本增高后无法继续、纷纷倒闭的结局,但其中也有不少在困境中寻求变通,找到发力点,自成特色的民营书店,最近上了央视两会报道的晓风书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一方面是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全民阅读也正式进入了立法程序,另一方面是民营书店因为体量小,又各有特点,能够很好很快地起到图书发行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作用。昨天下午,浙江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下属的民营工作委员会,在杭州举行了一次全省范围内的民营书店座谈会,来自全省大大小小的民营书店的掌柜数十人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未来如何搞好民营书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来的除了浙江省的书店掌柜,还请来了苏州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徐涛,江西青苑书店万国英以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陈子善,独立书店观察家解彩艺,从业内人士和观察者的角度分别来看待民营书店应该如何实现多元且可持续性的经营。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陈子善老师是晓风书屋为庆祝店庆20周年请来的讲座嘉宾,这次也特意来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在座谈会现场,他还被枫林晚书店的老板朱升华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您现在买书有多少是在实体书店买的?”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新华书店的规模这么大,民营书店的存在要体现出的价值首先是对传统书店购书方式的一种改革,民营书店也是对全民阅读氛围的一种培养,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陈老师看来,民营书店不可能做到大而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目标群的。聊到曾经被朋友带去的杭州小区里的一家民营书店,店面不大,但整洁光亮,摆着的只有学术类的书籍,老板兼做伙计,临时跑开一会儿就得关店。“氛围很好,来的也都是熟客。大家已经超越了商人和顾客的关系,成了朋友。”他认为民营书店要通过特色来培养用户的黏性,同时还要根据读者的喜好来推荐书,这种喜好和默契是在长期来往中达成的——这是大型书店完全无法比拟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