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4月28日辽宁盘锦电(记者王同文 李学坤)记者从辽宁盘锦市盘山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尽管今年一季度遭受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全县粮食生产能力依然稳定增长。目前,全县粮食作物种植意向稳定,春耕农资量足质优,粮食综合产能基础牢固。
铺土、撒种、浇水、覆土……日前,记者在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看到,一盘盘绿色的水稻育秧苗盘,经过播种机流水线作业后,整齐摆放到苗床上。据合作社现场负责人郑国彬介绍,全程机械化作业在省工、省时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还降低种子、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作为全市粮食主产区之一,盘山县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早谋划、早部署,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认真组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极大调动了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春耕生产的积极性。预计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63.7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为61.37万亩,机械化收割率为96.31%。
与此同时,为了创造粮食稳产增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盘山县启动实施的5.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在胡家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将一斗斗沙土装进等待的土方车内,分秒必争地维修改造干渠。
据县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以此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展现“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的秀美田园画卷。
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立优质原粮种植基地,增强优质粮源供应,是盘山县大力推动粮食生产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全县上下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加大培育和优选优质粮种的力度,实行“统一种植、统一耕地、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管理”模式,推广优质品种连片种植,发展优质稻谷种植基地,提高优质原粮供给,促进稻谷种植和收储品种杂乱、良莠不齐问题解决。目前,全县拥有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26个,水稻年均产量约39万吨。
此外,盘山县还以优质、健康、营养、多样的粮油产品供应为核心,不断提升区域优质粮食整体供应水平,培育和扶持区域龙头企业。盘锦柏氏米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科研、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重点企业。公司拥有两套日产100吨精制米生产线,采用色选分离机和抛光机等先进设备,加工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企业日加工大米近200吨,库存原粮1.5万余吨。
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加工技术改造和加工设施水平,在降低粮食加工损耗的同时,也提升粮食产品的供给水平。目前全县共有储备原粮26万吨,为了促进粮食仓储升级,满足分类加工精细化需求,盘山县支持县内加工企业或与下游加工企业建立供应合作机制的收储企业,根据实际需求,采用绿色储粮技术,实现优质粮食保水保鲜、按种类分仓储存,提升全县优质粮食的储藏环境。还鼓励企业推动粮食仓储与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以相关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密切利益链,推动全县粮食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