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1月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电(记者 魏伯勤 通讯员 冯乐行)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全会精神在克山县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11月3日克山县古北乡东胜村村民高喜刚代表广大农民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从农民视角表达了对全会精神的憧憬和信心。在高喜刚的话语下,读到的是“十三五”时期粮食年产量连年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推进。是人民群众对“十四五”的热切期盼;是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从前我们村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吃水难,平日生活哪哪都不方便。”高喜刚所在的东胜村从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灰说的一点也不为过。“十三五”以来东胜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造面积513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室,建设了硬化面积330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娱乐广场,村里所有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充分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村里流转土地12000亩,占东胜全村土地的90%。农民的腰包鼓了、农村的环境美了,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东胜村只是克山县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克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农村改革先行先试,聚焦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作用,深度挖掘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资源,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整合、强强联合、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县域发展活力显著提升。克山县有信心到202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力争成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排头兵。

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高喜刚所在的务农农机现代专业合作社是他带着自家的家庭农场入股融合而成的。16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开始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组建家庭农场。到了19年加入务农农机现代专业合作社,从三辆“小四轮”到联排成片的大机械;从播种起种靠人工到数字化导航全智能;从为了增加自家收入到想为国家多打粮、打好粮,“新农人”和他的大机械合作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长,也正在为端好“中国饭碗”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克山县五年来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450台;农机总动力发展到达71.3万千瓦,比2016年提高6.4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9.48%,比2016年提高0.31个百分点。作为首批“全国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克山县将以提高农机化总体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机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农业农村 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不光有地补,连农机购置都有补贴,不懂不会的技术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想不富裕都难。”看着眼前满满一车的粮食,高喜刚抿着嘴。他所处的古北乡五年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抓手,强化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土地规模经营、农田基本建设和科技推广应用四项举措。始终把种植结构调整作为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举措,坚持从市场需求、企业带动、园区示范、政策保障多角度出发,谋思路、想办法、定措施,如今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播种面积的1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2元。该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克山全县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助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