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5G即将变为现实,业界准备好了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透露,今年国家将在若干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此消息预示着“5G真的要来了”。5G技术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年我国将进行5G商业推广,下半年部分地区的用户将率先体验5G手机、5G平板等终端产品。

哪些地区将率先尝鲜5G?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介绍,5G临时牌照将在若干城市发放,在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大规模组网。这意味着我国的5G商用网络建设并非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个别地区“先行”。先期已经开启5G规模组网试验,进入5G应用示范和试点的城市最有可能拿到5G临时牌照开展5G业务。

在5G网络建设方面,三大运营商的区域和时序部署各有特色。

进度方面,三大运营商已全部开始首批城市的5G试点工作,虽然数量不一,但基本都从东部长三角地区依次向西部延伸。频谱分配上,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5G中低频段频率,联通和电信选择了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频段,而移动则被分配了2.6GHz的低频频段。

赛迪顾问信息通信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朕认为,三大运营商在5G布局方面有着各自的节奏。不过,在国家大力推动5G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在走向5G商用的道路上不会相差太远。

今年是5G商用元年,加快布局5G网络在三大运营商2019年工作计划中均得到明确体现。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2019年工作会上提出,今年将打造5G先发优势,统筹推进5G建设发展。中国联通党组书记、董事长王晓初在2019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紧抓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机遇期,加快建立终端产业链、物联网、5G垂直行业合作等新生态。中国电信在2019年度工作会上总结称,2018年在5G、网络重构等重点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今年将加快生态赋能。

为确保今年大规模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三大运营商正在努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随着5G协议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很快一个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就会到来。

5G终端是否准备就绪?

5G商用离不开5G终端以及芯片的支持。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介绍,预计今年下半年,真正能够具备商业使用的产品将会投放市场,比如5G手机、5G平板。

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创新引擎高通一直引领全球5G商用之路,尤其在推动5G标准、芯片、终端发展方面。高通在加速5G商用道路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不仅是3GPP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还在终端侧发布了全球首款5G芯片组——高通骁龙X50 5G新空口调制解调器,以及5G商用移动平台骁龙855。1月7日,高通在CES上宣布,已有超过30款5G终端正在设计中,这些终端大多是搭载这两款产品的智能手机。

目前,各大厂商均在加紧5G技术的测试。不论是否发布5G手机,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巨头都在5G手机技术上布局。战略卡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占得先机,才能为2020年大规模商用做好准备。

一个新的现象是,进入5G时代,终端玩家又多了不少,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中国移动。一方面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一起率先发布了“5G终端先行者计划”,另一方面中国移动还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批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的5G终端产品。

各方加大在5G技术上的投入,也预示着智能手机市场将从颓废期步入增长阶段。根据 IDC 的一份最新预测报告,在2019年,由于5G技术风口的到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6%,终止颓势保持平稳状态,并在2020年至2022年之间回归增长。

随着下半年第一批量产5G手机在部分地区推出,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价格。根据中国移动的预判,首批5G手机的价格将在5000元到一万元之间。作为确定进入5G手机首发之列的一加也表示,5G手机会比现在贵200~300美元,当前国产旗舰手机普遍在三四千元以上,届时5G手机突破5000元并非危言耸听。

总的来看,首批5G手机价格不会太便宜。手机价格高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在芯片方面,能够制造5G承载芯片的厂商少之又少,而国内更加缺乏供应商,因此在这一方面会受制约。

李朕预测,未来5G手机价格走势是先上扬,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电信资费的逐步稳定,加之手机硬软件的不断成熟,手机价格将趋于平稳。

5G的更广泛应用有哪些?

5G并非简单的4G+1G。5G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这一类终端。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来20%左右的5G设施是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80%用于物和物、物和人,也就是物联网,特别是移动的物联网通讯。

5G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而是万物互联。工业互联网、窄带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也将随着5G的推进而变为现实。

全球5G标准的制定组织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eMBB(移动宽带增强)、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其中,自动驾驶汽车在5G低时延技术的帮助下,将响应速度降至毫秒级,比人的反应还快。5G网络的实现,是自动驾驶达到极致安全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车联网市场未来可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后,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5+2”车联网示范区格局,“5”指武汉、重庆、浙江、北京、长春,“2”指上海和无锡。

5G的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可以支持私有网络。5G规范包括了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两种模式,与以往数代通信技术不同,5G可以支持企业基于SA模式构建独立网络。这对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将有助于他们用可靠的超低延迟5G NR链路替换可重构工厂的有线工业以太网。

此外,即将商用的5G将与人工智能迎来历史性交汇。“5G将全面释放人工智能潜能”,这是业界对5G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基本判断,两者的结合将催生更多行业和模式创新。目前,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处理一直依赖云端进行,但通过5G,在终端侧实现人工智能将变为现实。一些之前人工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边缘计算、终端侧来实现。

在众多充满期待的应用场景中,李朕认为,VR/AR将是首先爆发的一个场景,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升VR/AR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其超低时延可以有效降低虚拟现实设备成像的眩晕感。

信息通信技术已广泛渗透全球经济社会各领域,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兴起,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凌纪伟)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启动“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携手全球点燃“人造太阳”

在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一座名为BEST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机大厅内,全球能源未来的一页新篇章正悄然开启。11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正式启动“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并首次面向国际聚变界发布BEST研究计划。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聚变科学家齐聚合肥,共同签署了《合肥聚变宣言》,

数智赋能解锁文脉守护新范式“今古集”亮相长三角文博会获行业聚焦

11月20日,“今古集:数智赋能·守护文明”2025年社会教育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上海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市文创办专职副主任黄建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等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众多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参加活动。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