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发力粉丝经济:谁是爆发的小鲜肉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里有朋友分享鹿晗的年度数据,顺手翻了一下,觉得挺有趣。

鹿晗去年主演的两部电影总票房 5.8 亿;在 QQ 音乐售卖的数字专辑《Reloaded I》五天破百万;成为音悦台和 Billboard 合作的 Billboard 中国榜第一个冠军;新专辑《Reloaded》限量豪华版专辑礼盒 89 秒售罄;普通版目前的销售量显示是 66906 件。鹿晗还是新浪微博话题破 400 亿阅读量第一人。

另外,从其他渠道看到的年终排行,鹿晗也位列各种鲜肉、偶像盘点的榜首。如果我说鹿晗是目前国内最顶级的年轻偶像,你应该不会反对吧?当然,现在说鹿晗是巨星,还为时尚早。怎样算巨星?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标准:

1。对于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 Beatles)

2。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消费者不是只是青少年群体(比如迈克尔·杰克逊)

3。有行业认同的优质作品,叫好又叫座。(比如邓丽君)

这三个标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Beatles 也好,迈克尔·杰克逊也罢,还有猫王、邓丽君、麦当娜、“四大天王”、王菲、周杰伦等,都可以同时满足这三个标准。鹿晗呢,到目前为止,虽然数据惊人,但是受众仍然局限在青少年市场。从角度上说,虽然鹿晗歌迷不乐意,但确实跟 Justin Bieber 是一样的。

Justin Bieber 这几年之所以高调纹身、晒 PP、装 NIRVANA 粉丝,主要也是为了跟自己的低龄受众群体切割,争取更高年龄层的受众。鹿晗很快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是在中国市场一个青少年偶像要成长为巨星不需要像 JB 那么夸张,他需要的是拍出更好的电影,唱出更好的歌曲——鹿晗这一代偶像有着很好的条件成为巨星,他们可以找到世界顶级的团队来制作自己的作品。比如鹿晗的《勋章》,从歌曲制作和 MV 拍摄,都是顶尖水平。我一位原来做民谣的朋友看完《勋章》的 MV,跟我说这首歌真不错。

不只是鹿晗,吴亦凡、TFBOYS 和张艺兴等都有着成为巨星的机会。这些 2012-2014年 间先后走红的 “鲜肉”,已经站在了 “粉丝经济” 的制高点。我们曾经认为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不会再有巨星,但是现在的情况看,未来两三年内会有更多 “鲜肉” 问世,他们中将会产生新一代的 “天王巨星”。

这个情况有点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美国。那会儿,电台的细分带来了电台业的碎片化,各种类型的电台层出不穷,主流电台看起来不再具有从前那么大的影响力。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新闻周刊》说的,1982年,《新闻周刊》预言 “在碎片化的音乐市场里,不会再有一呼百应的摇滚明星。”(碎片化,是的,30年 前媒体已经碎过一次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1980 到 1982年 间,唱片出货量减少了 5000 万。CBS 公司的年利润下降了 50%,而唱片销量则减少了超过 15%。当时美国媒体流行的普遍看法是,“音乐产业的衰退是因为孩子们把自己的钱从音乐转投给了电子游戏”。(据前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老板 Steve Greenberg 回忆)

这一切跟当下的状况是不是很类似?媒体碎片化、游戏普及化、唱片难销化,看起来这样的时代不大可能再出现巨星了。然而,就在《新闻周刊》预言不会再有巨星的那一年年 底,一个 “超级巨星” 开始碾压世界,而且是空前绝后的碾压,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他在 1982年年 底发行的专辑《颤栗》(Thriller)卖出了史上最高的销量,至今无人能敌。当然,也打破了《新闻周刊》不会再有摇滚巨星的 “预言”。

“鲜肉一代” 要想成为 MJ 那样的超级巨星,还得在作品上多下下功夫

总结迈克尔·杰克逊的成功,Steve Greenberg 认为,“花样百出的网络平台加速了听众的碎片化,但据此否定未来某一能人一统江湖的可能性是愚蠢的。流行音乐是靠刺激大众来成长的,对分享文化触点的渴望根植在我们身体里。《颤栗》教育我们,合适的明星、合适的产品、合适的技术环境,就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鹿晗、吴亦凡和 TFBOYS 等爆红的原因。作为 “鲜肉一代” 的代表,他们就是这个时代合适的明星,他们充分借助各种合适的产品,他们能够适应当下的技术环境。当鹿晗凭借微博转发获得吉尼斯纪录的时候,当 TFBOYS 从微博上横空出世的时候,我们应该接受一点,时代确实变化了,而一个变化的时代将以自己的方式孕育出属于它的明星。

有趣的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 “鲜肉一代”,基本都是从 2012年-2014年 这两三年开始发迹的,2014年 大爆发。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 EXO 是 2012年 出道的。鹿晗、吴亦凡、黄子韬和张艺兴都来自这个组合。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早几年出道,EXO 未必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 EXO 来得正合适,因为 2012年,00 后正好 12 岁,10-12 岁是追星的 “萌芽期”,14-17 岁是追星的 “疯狂期”,EXO 的出现正好满足了饥渴的 95 后(13-17 岁)和 00 后(10-12 岁)。而 2014年 出现的 TFBOYS 则不但满足了 00 后,也满足了 75 后和 85 前的 “妈妈粉”。都说这个时代不会再有巨星,但鹿晗为代表的 “鲜肉一代” 可能不同意

百度指数截图。蓝色是鹿晗,绿色是吴亦凡,橙色是 TFBOYS、粉色是李宇春,紫色是华晨宇

从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1。属于天娱的 “选秀一代” 大势已去;2。“鲜肉一代” 的爆发点是 2014年 前后,在这之前,李宇春和华晨宇跟 “鲜肉一代” 不相上下,在这之后,就天壤之别了。

而且,“鲜肉一代” 所满足的消费者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 “改革开放” 的受益者。TFBOYS 满足的 “妈妈粉” 是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第一代,95 后、00 后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三、四代。“妈妈粉” 们普遍过上了幸福生活,在关爱老公孩子之外,也有闲有钱去追鲜肉(对于自己小时候因为条件限制没能追够星是一种补偿);而改革开放的第 N 代们,是真正含着蜜糖出生的,从小衣食无忧,消费能力超强。无论如何,1980 前后-2005 之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生的人群正是当下偶像市场的消费力量,他们也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去消费。

也因为中国的崛起,加上港台音乐市场的萎缩,内地逐渐取代港台成为华语偶像的主战场。2011年,飞轮海解散,台湾偶像男团几乎绝种。实际上,相比从前的偶像男团(从小虎队到 F4),飞轮海可能是最不红的一个了。香港的偶像组合自从 Twins 被 “艳照门” 拆散后,就一蹶不振。与此同时,韩国人却开始用 Super Junior-M 帮中国培育男团市场,SJM 队长韩庚成为 2010年 前后最成功的内地偶像。到 2012年,EXO 登场亮相前,经过多方 “栽培”,内地鲜肉市场已经培育得差不多了,就差把鲜肉们端到案板上了。

另一方面,华语乐坛当下的巨星们大都是 “强弩之末”,周杰伦也好,陈奕迅也罢,都早已过了巅峰期。音乐市场向内地的全面转移,无疑将会促使内地诞生属于自己的 “超级巨星”。到目前为止,内地还没有真正的 “超级巨星”,李宇春都不算,因为音乐作品远不够超级,她的音乐作品仍然只是粉丝消费。而且,“鲜肉一代” 的作品,在歌曲制作层面起点普遍高于十年前的 “选秀一代”。

所以说 EXO 或 TFBOYS 来得正合适,他们可以是正好撞到了新时代的刀口上。这个时代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美国有点像,媒体碎片化带来新的渠道重组,港台偶像工业的式微和内地经济地位的提高,造就了新一代内地消费者的饥渴,音乐行业正在等待一个新奇迹来救赎。如今渠道和消费者都已经到位,只欠一个 “超级巨星”,一个中国内地自己的超级巨星。

未来的五年内,鹿晗、吴亦凡和 TFBOYS 这一代 “鲜肉” 有人会更上一层楼,也会有人逐渐被新一代鲜肉淘汰——鲜肉时代才刚刚开始,各方都在发力 “粉丝经济”,还会有更多鲜肉被端上来。当然,类似窦家小姑娘那样会创作的个性孩子突然发力,也会是另一种可能性。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很快我们就能看的属于这个时代的 “超级巨星”,无论 TA 姓鹿、姓吴、姓张、姓王还是姓窦,总之时代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责任编辑:黄飞虎】

中国启动“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携手全球点燃“人造太阳”

在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一座名为BEST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机大厅内,全球能源未来的一页新篇章正悄然开启。11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正式启动“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并首次面向国际聚变界发布BEST研究计划。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聚变科学家齐聚合肥,共同签署了《合肥聚变宣言》,

数智赋能解锁文脉守护新范式“今古集”亮相长三角文博会获行业聚焦

11月20日,“今古集:数智赋能·守护文明”2025年社会教育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上海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市文创办专职副主任黄建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等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众多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参加活动。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