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5日北京讯(吉子祥 江霞 彭飞 李又心)以治病为由申请解除限制,实则赴港澳豪赌,随身搜出名牌烟酒和三百万元流水记录,这名“老赖”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2月29日,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法院“执行110”接到举报:被临时解除失信惩戒措施的狄某某,近期多次前往香港、澳门赌博消费,将于3月1日晚乘飞机抵达南京。法院立即联动机场公安布控。
当狄某某走出机舱时,执行干警迅速将其控制。搜查发现其包裹内装满名牌烟酒和大量现金,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使用的他人微信账号显示收支金额超三百万元,完整记录了他赴港澳赌博消费的事实。
精准区分,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指导信用惩戒

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九个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旨在指导全国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
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在信用惩戒工作中“靶向治疗”新思维: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对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上来。
最高法强调,要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被执行人。“失信”指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失能”则是主观愿意履行但客观上无能力履行。
“针对被执行人承诺履行而未及时履行的情形,需综合判断原因,不宜简单机械执法,纳入失信名单了之。”最高法在典型案例分析中指出,要避免将“失能”但无“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错误纳入失信名单。
宽严相济,信用修复机制成效显著
本次最高法发布的九个典型案例,呈现三大显著特点: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为“失能”人员纾困解绑;坚决惩治恶意失信行为。
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困境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积极适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给予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
在江西某科技公司与上海某汽车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执行法官实地调查发现被执行企业是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法院暂缓采取失信惩戒措施,通过法定代表人担保、限制出境等柔性手段,最终促成企业融资成功后主动履行600余万元债务。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同时,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
这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显示信用修复机制成效显著。
重拳出击,严惩欺诈司法行为

在引发广泛关注的狄某某案中,执行法院的人性化措施遭到恶意利用。狄某某以身患膀胱癌需赴外地治疗为由,申请解除失信惩戒措施并获得法院批准。
然而病情稳定后,他未履行还款义务,反而利用解除限制的机会,多次前往香港、澳门赌博消费。
溧阳法院在机场控制狄某某后,他虽筹措资金当场履行了12.5万元债务,但因规避执行情节恶劣,法院仍将拒执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目前狄某某已被以拒执罪立案侦查。
最高法在阐述此案典型意义时强调:“被执行人违背法院解除失信惩戒等措施的初衷,辜负执行法院和申请执行人的信任,严重影响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数据说话,失信惩戒制度成效显著
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有1710万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觉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
最高法分析指出,当前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五种恶意失信行为:故意隐匿行踪;公司停业后原老板另开公司经营原业务;将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年近九旬的老人;大肆高消费;暴力抗拒执行。
“这些恶意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最高法表示,人民法院将继续对此类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同时,对于蒋某忠等与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这类涉民生案件,法院查明被执行人确属“失能”后,通过执行和解、司法救助实现案结事了,兼顾执行力度与温度。
未来方向,法治温度与力度并重
失信惩戒工作整体呈现“减存遏增、标本兼治”的良好态势。
最高法表示,近年来的信用惩戒工作既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为有发展潜能的市场主体“造血再生”创造条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在福建某建设公司与龙岩某科技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法院采用“活封活扣”、给予失信惩戒宽限期等措施,使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成功引入新投资,最终不仅履行40余万元债务,还与申请执行人续签租赁合同,实现“强制腾房”变“续租多赢”的转变。
“我们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最高法表示,人民法院将持续提升失信惩戒工作的靶向性、精准度和便捷性,实现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相统一。
狄某某案暴露了信用惩戒体系面临的挑战,也展示了法院的应对速度与力度。在机场被控制后,执法人员在其包裹中搜出的名牌烟酒和超过三百万元的微信支付记录,成为戳破谎言的关键证据。
自2013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建立以来,已有1710万人次迫于惩戒压力履行义务。2024年成为转折点,失信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同时超过282万人通过信用修复重返市场。
数据背后,是法院对“失信”与“失能”的精准区分:一边对狄某某式的欺诈行为重拳出击,一边对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宽限期和柔性执法。
法治在刚柔并济间维护了公平正义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