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大象的游戏:地产央企并购暗涌

5月,央企中粮地产(9.340, 0.03, 0.32%)再度陷入被收购传闻,接盘侠据说是去年底刚刚完成内部整合上市的招商蛇口(13.920, 0.04, 0.29%)。尽管双方均出面否认,但在分析人士看来,两家地产央企的结合似乎颇具市场想象力:总部同在深圳,招商蛇口主打的产融结合与中粮优质的旧改土地储备及工业地产模式不谋而合。

5月18日,中粮地产的另一家“绯闻”对象保利地产(8.420, 0.08, 0.96%)在上海以54.5亿元总价从招商、华润、葛洲坝(5.910, 0.00, 0.00%)等一众央企手中抢得周浦镇地块,把上海外环外地价拱过了5万元/平方米。

半年来,保利地产已在上海耗资百亿拿地,而上海正是保利集团另一地产平台保利置业的总部所在地。保利地产副总经理余英放话:“大戏还在后头。”

央企地产“国家队”蠢蠢欲动

国企改革深化和行业整合急剧加速,今年以来,21家被国资委允许从事房地产主业的央企表现异常活跃,至少有10家已启动内外部重组和并购。而如中海地产般雷厉风行、招商蛇口般一路通关、保利内部整合屡屡碰壁、中粮几度传出剥离地产业务传闻——这些央企巨头间的整合并购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结局。

除行政力量的干预之外,央企“体质”的差异成为我们重点考量的因素。

21家房地产央企中,中粮集团的角色特殊。2014年7月,国资委将中粮集团列入首批央企改革试点的六家企业之一,中粮集团在此轮央企改革中属于“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中粮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称,实际上就是简政放权,国资委的权力下放至公司层面,相当于国资委转变为一个财务投资者的身份。目前,中粮集团持有50.65%的中粮地产股份,与华侨城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当。地产业务管理层只能在集团授权下施展空间,集团还需向国资委汇报。

在房地产央企中,保利、中海规模已达千亿级,招商、华润位居五六百亿的中等规模,而中粮、五矿、华侨城等只有百亿级规模。在住宅板块,尽管2015年中粮地产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呈增长趋势,但销售额仅排名全国房企第47位,这与其央企身份并不相符。

但这并不是中粮地产屡屡被传收购的根本原因。3月22日,国资委官网披露中粮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具体内容:中粮集团要打造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大粮商,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也就是说,国资委未来将更加看重中粮的大粮商地位,后宁高宁时代,中粮要在粮食主业发力。因此,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中粮剥离地产业务并非空穴来风。

“倘若中粮地产剥离地产业务与招商蛇口合作,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受央企改革因素的影响。”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这或是中粮集团在本轮地产央企重组中的样本意义。

5月18日,中粮地产证券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中粮集团内部并未提及剥离地产业务,中粮地产和招商蛇口也已从公司层面做出回应。”该人士认为,“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中粮的整体业务共划分为粮油、食品、金融、地产4个版块,地产板块(中粮地产+大悦城地产)占集团资产比重的1/4,若剥离的话,对集团将会有很大影响,报表也不会好看。

央企的地产主业资质

在国企改革中,除了行政划拨手段和考虑市场资源配置等因素之外,企业“体质”的差异可能导致其地产业务最终不同的归宿。这个“体质”包括了主业优势、集团定位,也包含市场规模、战略布局、业务线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愿在并购大潮中被打包收走的央企,则要借势扩张,吸纳更多的优势资源。

用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的话说,一场“大象间的游戏”已经开始。

结合采访分析,我们将房地产央企的“体质”归结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整合的主导者,其特点为房地产是集团支柱产业,且内部整合基本完成,管理架构清晰;旗下业务分类和布局明确,方便挑选合适的资产对象。典型例子便是“并购王”中海。

今年3月,中海地产宣布收购中信集团旗下住宅业务,这场交易总资产超千亿的案例,率先实现了跨央企平台之间的地产业务整合。2010年至今,中海地产已进行了三次并购整合,交易对价接近700亿元,总资产价值超过2000亿元,通过三次并购直接获得超过3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为其规模持续增长和维持利润之王的地位打下了基础。

中海内部相关人士称,中海选择的并购对象是国企或央企,或上市公司旗下资产,这类交易虽然比较复杂,但透明、阳光。同时,中海在后两次对中建和中信的并购中,采取股权置换的模式,均未支付现金,而将大量现金用于后续开发及运营,展示了出众的“财技”。

克而瑞分析师朱一鸣认为,相似的整合主导者还有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其中,招商蛇口的内部整合已完成,产品线全面,布局全国化,重整招商这一“老牌”的意愿强烈;华润置地的地产板块架构清晰,2015年起拿地积极性明显提升,优势在于有能力接受商业地产;而金茂和华侨城,受限于自身开发模式对资产更为挑剔,但有助于接受商业和旅游地产等细分资产。

第二类是潜在的被收购标的,如中粮、中航。这类央企房地产板块较小,集团主业发展远强于房地产,同时周转速度缓慢,扩张动力不足,以集团自有土储开发为主。

如中航地产(7.330, 0.11, 1.52%)的航空军工主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集团旗下境内外上市平台多达28个,而房地产销售规模小,2015年销售规模仅在50亿元左右,在集团3800亿元的营收中显得微不足道。而中粮地产业务优质土储丰富,当前权益建面823万平方米,其中深圳项目更是各大整合主导者觊觎的“肥肉”。

第三类是市场竞跑者,如鲁能、电建、葛洲坝等央企,今年开始在南京、苏州、武汉等热门二线城市疯狂抢地,目前已耗资237亿元获取9幅地块。

朱一鸣分析,一方面,在提升央企效率、避免同业资源浪费的大趋势下,职能相近的央企极有可能从集团层面合并,如中冶集团已被整体并入五矿集团,房地产业务自然是强者占主导;另一方面,良好的拿地和销售水平以及足够广泛的布局,也是在向上层展示自己有能力吸纳和消化更多优质资源。

大象间的游戏

万科、恒大等千亿民营房企已经在白银时代的房企转轨中拔得头筹,而央企“国家队”的重组又将催生一大批地产“巨无霸”;同时央企地产商背景特殊、结构人员冗杂,通过资产整合避免资源的闲置和重叠也势在必行。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之下,房地产行业格局面临着重新洗牌。

可以肯定的是,地产央企重组加速不仅仅是国资企业向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变,加剧行业的集中度,也为当前央企“退房产化”寻求了一种出路。如神华和中煤旗下土地储备均为矿区安置工程,新兴集团尽管为建筑企业,但几乎退出了传统住宅开发领域,主要从事工业等项目开发。

同策咨询总监张宏伟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地产企业可能会利用地产重组加速开放的机会,接盘这些央企“退房”的资产。

除了上述三家央企之外,“港中旅和南光主要为旅游主业及酒店相关,如果有剥离文旅项目和酒店的计划,则华侨城和金茂均有可能接盘。”朱一鸣表示。

中国指数研究院根据对未来宏观经济增长及新增人口等的假设,结合近两年对数十家百亿级以上房企进行分析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有6家2000亿级房企、13家1000亿-2000亿房企、17家500亿-1000亿房企。其中,国字号房企或占半壁江山。

规模增长的同时,以万科、恒大、万达等为代表的传统大型房企在近几年来迅速做出调整,进入了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社区O2O等多样化的领域,搭建多元化产业平台。同样的,地产“国家队”亦承载着房地产转型的使命。从单一的住宅、商业开发商,到城市运营商、产融结合实践者,央企地产商可以有更多作为。

以重组后的招商系为例,由招商地产和蛇口工业区合并的招商蛇口不再是一家地产公司,而是一个“产融城一体化”的产业地产商和城市运营商,A股上市公司中与之接近的是华夏幸福(23.900, 0.28, 1.19%)。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