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美国首次“滑车”测试成功 中国第二代设备加紧实验

一辆模型车从轨道上冲出去,两秒内到达近百米外,撞到沙堆后减速停车。从公布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创业公司“Hyperloop One”开发的推进系统首次户外测试情况。作为“超高速管道高铁”一部分,推进系统测试成功吸引了众多目光,许多人在期待“超级高铁”的实现。回望我国,长沙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营,西南交通大学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的建成,都在昭示着“超级高铁”已踏上征途。

像“胶囊炮弹”一样发射

2013年,被称为“科技狂人”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发布了名为《超级高铁缘起》的白皮书,提出了他的“超级高铁”概念。这种“超级高铁”采用磁悬浮技术,形似胶囊的悬浮舱搭载乘客或货物在近乎真空的管道中运行。这种管道可以大幅减少悬浮舱运行的空气阻力,只有海平面空气阻力的1/1000,相当于在4.5万米高空飞行,像发射炮弹一样将车厢发射至目的地。因此马斯克的“超级高铁”运行时速可达750英里(约1230公里/小时)。

因为是逐渐加速且运行在可控的环境中,列车运行会很平稳。根据马斯克的设想,如果在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修建一条这样的管道,往来两地的车程将可缩短到35分钟,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开车需要6小时,传统火车更是要整整一天。而且据称这样一条管道的建造成本只有加州在建高铁项目的1/10。

马斯克声称自己没有精力完成这个项目,于是由创业公司“Hyperloop One”接手。近日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荒漠进行的“推进系统”测试中,实验滑车两秒钟加速到约640公里/小时,获得了成功。

“Hyperloop One”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布·劳埃德预计,如果此次测试获得的成果可以被复制和应用,这种管道高铁将在2019年实现货物运输,2021年提供客运服务。他认为,管道高铁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运输网,只不过在这之中我们移动的是原子,而不是数据。

中国“第二代高速环线”设备建成

“真空管道高铁”的概念并非美国独有,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提出甚至早于美国,我国“超级高铁”设想的时速也将达600~1000公里,足以取代飞机。2003年5月,高温超导领域的博士赵勇出任西南交大超导研究开发中心(现超导与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校投入800多万元购置了两台超导物理性质测量设备。自2003年起的8年时间里,在赵勇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将“真空管道磁浮车”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模型实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1年,全球第一个同时结合真空管道、磁悬浮及线性驱动的完整真空管道试验设备在西南大学超导中心诞生。2014年,西南交大建成了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不过碍于实验环线的半径仅有6米,当时测试车辆的最高速度只达到了50公里/小时。

2015年底,第二代高速环线设备建成,研发团队将轨道铺在管壁上,形成“壁挂式”磁悬浮列车,能有效解决实验室中轨道半径太小所带来的离心力问题,常压下的实验车平均时速已经提升至82.5公里。且团队成功将管道真空的极限压强降到了1335帕(一个大气压等于101325帕)——这相当于抽掉了管道中99%的空气。

据赵勇团队介绍,目前真空管道悬浮车常压下最高平均时速已经提升到100km左右,且磁悬浮系统在时速100km高速运行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大瞬态时速达到了108公里,无论在高温超导磁浮还是在真空管道磁浮领域的研究中,这都是实际运行的最快速度,同时108公里的瞬态时速也超过了国产常导中低速磁浮的运营时速。在该设备的第二阶段调试中,有望突破时速200公里,直接从实验角度验证高温超导磁浮应用于超高速载人交通工具的可能性。

中国“超级高铁”设想的核心原理与美国相似,但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进展可以说快于美国,美国的类似项目现在仍处在各部分独立测试阶段,比如“Hyperloop One”公司展示的就只是推进系统,而西南交大这一项目则已经进入整体系统实验阶段,在项目开发上走得更快。

我国多条磁悬浮线投入运营

虽然“真空管道磁悬浮车”暂时没有办法实现,但普通的磁悬浮列车早已进入公众的视野。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营的磁浮列车线路是1984年英国伯明翰机场的低速磁浮铁路,但现已被拆除。

今年5月6日我国长沙磁浮快线投入载客试运营,这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交通路线。长沙磁浮快线西起长沙南站,东至长沙黄花,采用磁浮列车3辆编组,最大载客量为363人,设计最高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在试运营中,列车计划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行,最高速度达到80公里/小时,从长沙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T2航站楼全程运行只需19分30秒。

由于没有轮轨的摩擦震动,车辆在时速80公里运行时的噪音很小;最小转弯半径只有50米,仅为地铁的1/2,适合在市区内建筑间穿行,可最大限度避免拆迁;其爬坡能力也很强,可在100米内爬上2层楼的高度,一般轮轨交通最大爬坡能力仅为其1/2。至于颇具争议的辐射问题,经权威机构检测,也不用担心。运行期间,有记者做过测试,烟、水杯立于地面均平稳不倒。另一方面,该型交通系统总成本约为2亿元—2.5亿元/公里,低于地铁交通系统的总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表示,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列车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主机企业及其产业链攻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集成技术的关键点。也填补了中国中低速磁浮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运用领域的空白,在世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居于一流水平。

在长沙磁浮快线开通之前,上海磁悬浮列车已于2003年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全长近30公里。同年,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北京磁悬浮示范线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7年底开通。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