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云南做好沿边这篇大文章

绵延数千里的边境线,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及沿边开放热潮中,就是数千里的合作发展一线、互联互通一线和友好交往一线。

因边而谋,因边而兴,云南正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机遇中扬帆远行。

多平台协同发力

2015年8月,中老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作为中老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合作区可以说是两国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开放步伐的一块核心“试验田”。与此同时,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也积极发挥优势,找准突破口,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

在德宏州,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5年,积累起沿边开放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在西双版纳州,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两项重大开放利好,引领全州进入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发展;在红河州,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三区联动”,打开了新的开放发展局面……

当前,云南正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人文优势,启动和实施了涵盖互联互通、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51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重要政策,形成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先导和带动、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点、以各类开放功能平台为载体的沿边开放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

以点串线,由线及面。各沿边州(市)汇聚的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协同推动、整合发力,日益显现强劲的经济创造力和辐射带动力,逐步成为中国、云南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的先手棋、排头兵。

眼下,第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4届昆交会开幕在即,云南举全省之力、借全国之力,将通过会展大平台,给中国和世界创造一份别样的精彩。从首届南博会外经贸成交174.66亿美元、签订外来投资项目423个、总投资5982亿元,到第3届南博会外经贸成交250多亿美元、签订投资合作项目903个、总投资7850亿元,南博会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文交流的内涵不断丰富,增强了南亚东南亚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和响应。

整合平台,叠加机遇,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云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机制共建共享

满载云南咖啡的列车15天抵达欧洲,来自波兰的黑加仑汁、白兰地等知名商品经过1万多公里的行程直达昆明王家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欧班列(昆明—成都—罗兹)双向对开,开启了云南直通欧洲的铁路运输模式,为中国西南地区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新的快捷物流通道,也为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物资转运到欧洲国家提供了新的便利。

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企业联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GMS各国的电子商务促进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瞄准电商大舞台,跃跃欲试。

如今,云南参与GMS经济合作走过了24年的辉煌历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组、云南—老北合作工作组、中越5省市经济走廊合作会议、滇越边境5省协作会议以及滇缅经贸合作论坛等双边合作机制,为互利共赢打下了扎实基础。

着眼双向大开放,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深入构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及周边省区市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

在合作机制框架下,云南同各省(区、市)、同周边国家积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彼此之间的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相互对接,深化利益融合,推动在互联互通、投资贸易、产业发展、能源资源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取得突破,努力让南方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今年4月,我国发布“一带一路”规划,明确了云南沿边开放的方向。深耕周边,云南将在国家沿边开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谋篇布局中,更加积极主动。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边境线”……在未来,云南以“边”为媒的各类开放机制、开放平台,终将因边而兴、为边谋福,辐射带动多边,实现合作共赢。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