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麦子熟了,“互联网+农机”来了

1465933502240_1.jpg

麦收时节,满地金黄,最是中国北方丰收的模样。

白居易曾在诗里这么写道:“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过去的日子里,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能靠人工收割。这首《观刈麦》,即是明证。

机械化麦收的时代早已来临多年,但改变麦收形态的,不只是在地里轰鸣的收割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古老的麦收活动也在逐渐进入“互联网+”的时代。

唯有丰收的喜悦,亘古不变。

从南到北,一样的丰收

在山东潍坊,麦收已接近尾声。公路旁边看过去,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家,还在晾晒新收的小麦。大规模的机械作业非常高效,让这个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本地联合收割机都有些富余的情况。

尽管白天最高温已经超过30摄氏度,但挡不住农民们为丰收而忙碌的身影。一亩小麦只用10分钟左右就能收割完,粉碎后的秸秆就留在田里做肥料,农民们开着自家的车在地头等,联合收割机打开闸门,将小麦哗啦啦倒入车斗。麦粒饱满,又是一年好收成。

孩子们显得很是兴奋。看够了机械收割小麦,这些孩子开始用古老的方式,拿起家里的镰刀,割一把小麦,点上火烤着吃。火苗滋滋作响,新鲜麦粒被烤得香味四溢,一口下去,直喊好吃。

这样的丰收景象,正在举国之内渐次展开。农业部提供的信息显示,黄淮海小麦主产省的麦收工作已然全面启动,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从南到北快速推进,“三夏”生产进入高潮。截至6月8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18482万亩,超过播种面积54%,麦收进度过半,机收比例达到90%,其中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机收比例均超过96%。

大规模小麦机收启动自5月26日,比去年提前1天。据农业部介绍,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全力以赴组织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目前,全国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数量达到37.6万台,有1万多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奋战在夏收夏种一线,柴油供应充足,机具转移顺畅,作业秩序良好,总体进展顺利。

对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小麦主产地区来说,麦收已经进入尾声。以河南为例,到6月11日就已收获小麦7868万亩,占种植面积8100万亩的97.1%。

麦收的召唤,也让不少在外务工人员归心似箭。在山东,从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发车的热点线路,最近增加了菏泽、郓城等麦收城市。随着鲁西南方向麦收开始,返乡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

让人有些忧心的是阴雨连绵的天气。连续的阴雨天给今年的“三夏”带来不小的困扰。中央气象台也于最近发布华北地区麦收气象预警,认为无论对机械作业还是麦子晾晒来说,华北大部、黄淮东北部的中到大雨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公路、石油、气象……所有部门都为麦收让路,与天抢时,昼夜抢收,把丰收年牢牢地抓在手上。

从镰刀到手机,时代变了

68岁的吕玉祥发现自己濒临失业。这位人称“四铁匠”的山东汶上县义桥镇农民,子承父业,打了一辈子镰刀。50多年的重复劳动,让他半小时就能锻造出一把上好的明钢镰刀。如今他却发现,“时代变了,再快的镰刀也没了用武之地”。

麦子黄了,买镰刀的老乡却不再来,吕玉祥见证了科技如何一步步改变麦收。在他的印象里,1993年开始,汶上县一些种粮大户用上了手扶收割机和拖拉机,此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到今年,光是汶上县的夏收,就投入了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和浇灌机械4万台套。

失业的“四铁匠”背后,可不只是轰隆隆的大机器,还有手心里的小玩意。城里人手机点一下就能打车,如今乡下人手机点一下能打来联合收割机。

在山东,济宁种粮大户刘洪广手机里装了一个叫“靠谱作业”的软件,把自家小麦的作业面积、地理位置等信息上传到夏收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上,仅仅半小时内,就有4个农机手“抢单”成功。这也让过去开着联合收割机到处找活干的农机手尝到了甜头。第一个抢到单子的高洪瑞直言,现在能及时掌握哪个地方需要收割机,以及哪里距离自己最近。

“靠谱作业”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雷沃云服务”平台则及时解决了收割机“撂挑子”的难题。出故障后,点击“一键报修”,拍照上传后,服务平台就近安排维修人员更换零件。据统计,今年“三夏”期间,使用“一键报修”服务的机手达5万余人。

“互联网+”为小麦主产区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几个小麦主产区省份,均是如此。

在河北,该省在全国率先建设了“河北省智慧农机决策管理信息平台(河北农机大数据平台)”,机手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车载GPS等多种方式加入平台。据了解,今年河北省投入夏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有9.3万台,其中有近4000台安装了智能终端设备。

无论农民还是农机手,都对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很是开心。河北成安县沙河村农机手算了笔账,往年,一台联合收割机要4个人,其中两人轮流开车,两人负责丈量面积。安装智能终端设备之后,可以自动丈量面积,不但加快了速度,还减少了两个人的开销,一举两得。

在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专门为服务“三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农机手不仅能看到加油点、维修点和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还能随时掌握小麦的成熟信息,实现精准对接,避免资源浪费。当地农机局将地点、时间、面积、需要的收割机数量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及时公布在上面,确保供需方精准对接。

像这样借助互联网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河南郸城县石槽镇,建立了“石槽农机作业服务平台”微信群,把村干部、农机手、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粮食收购商、秸秆收购商都拉进来,不但实时调度收割机,还第一时间联系粮食收购、玉米播种和秸秆回收等事宜;在河南宁陵县,农民下载“农机通”客户端,就能在上面很快预约到收割机;在河南沈丘县,当地农机合作社借助互联网实现订单收割,只要一点鼠标,就会清楚作业需求信息。

科技一到,数千年的传统说改就改了。

边收获边播种,这是“一条龙”

如何保障麦收,也成为小麦主粮产区几个省近日的工作重点。

在山东日照岚山区,政府特地把农民拉到区消防大队院子里,培训消防器材的使用,确保麦收期间的消防安全。

在河南商丘,当地保险公司利用无人机查勘麦收情况,为当地参保小麦受灾理赔工作打好基础,确保及时、高效地把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科技在让农民和农机手享受到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保障着他们的利益。

在河北博野县,当地抓住这几天少雨的好时机,将全县600多台收割机集中使用,统一调度、统一作业,并组织14个农机作业维修小分队深入夏收夏种第一线,确保顺利开展。

互联网的力量开始在夏收时节发威,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在未来,据河北省农机监理站副站长王素英介绍,他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对全省的联合收割机、深松的机具全部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所有功能。尝到“互联网+农机”的甜头之后,他们决心让新业态惠及更多农民。

而在山东,无论“e田互联网平台”这个包括了针对种植户的“作业宝”和针对农机手的“靠谱作业”的平台,还是各级农机部门正在积极推广的“农机通”手机APP,都仍然有着改进的空间,也需要普及到更多农民中间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辽阔的中华大地,各地气候大不相同。尽管黄淮海地区麦收已然进入收尾,在甘肃灵台,直到6月11日,一台台大型收割机轰隆隆进入麦田,才开了陇东麦收的“第一镰”。

而在新疆,麦收尽管尚未开始,但是准备工作却早已提上日程。5月底,新疆阿克苏市农机局举办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跨区作业培训班,对即将参加“三夏”和跨区作业的62名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班就跨区作业应办理哪些手续、跨区作业注意事项、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驾驶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农业部表示,各地在抢收冬小麦的同时,还应组织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对接,提前签订农机跨区作业合同(订单),大力推广“小麦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播种”的一条龙作业模式,同步开展夏玉米抢播工作。截至6月8日,黄淮海地区已投入播种机63万台,完成夏玉米播种8788.5万亩。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的农民刘磊发现,今年的夏收夏种格外轻松。他的一亩三分地,用了半个小时就收完了,而且秸秆打捆、土地耕耙和玉米播种,都交给了农机合作社,全不用自己操心。这跟过去动辄大半个月的麦收相比,已是截然不同。

而在这背后,都是当地农机合作社的一部部手机在操控。夏收夏种,都签了合同,农民安心享受这种“托管”。

越来越多的农民迎来了夏收夏种的“一条龙”时代。未来如何,现在难以想象,但只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