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广州某学校后现“垃圾山” 被挖开堆200吨垃圾

山林中隐藏着堆积如山的垃圾

“最近,整个学校都弥漫着一阵阵恶臭气味,每天中午太阳炙烤,或刮北风时气味最强烈,简直是恶臭难顶!”6月16日上午,广州某美术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唐先生告诉记者,臭气源头藏在学校背后的山中,是一处占地约五亩的“垃圾山”。

是谁搬来这座“垃圾山”?谁又该为青山变“黑”负责?近日,记者来到白云区太和镇兴丰村,深入追踪“垃圾山”。

村民夜里被臭气熏醒 校长发现山中垃圾场

5月底,唐校长的学校就陷身于臭气包围圈。最开始他很纳闷,学校前面和左侧是马路,右侧是房屋,后面是翠绿的坑尾山,这是学校引以为傲的自然屏障、天然氧吧,臭从何来?

几天前,唐校长带着多名老师进入山林寻找臭气来源。“我们沿着学校后方一条山路往山林深处走,大约走了200米,一座‘垃圾山’就横在眼前。”当时,唐校长很惊讶,眼前一处山坡被挖开、夷平,建成一个平台,打了水泥地,堆了约200吨生活垃圾。

垃圾山距学校教学楼直线距离只有150米左右。“好好的青山,被糟蹋成这样!”唐校长痛心地说。其实,早在今年4月,唐校长就注意到有人在挖山,当时他以为是建农庄,就没有在意,现在才知道是偷倒垃圾。

今年,唐校长的美术培训学校刚刚升级为全日制的美术职业技术学校,9月将迎来第一批正式学生。唐校长却高兴不起来,就怕恶臭的垃圾山把老师给吓跑了。

不仅学校深受其害,周边村民也反映“顶唔住”。“5月底开始,村里日日夜夜都是飘着一股臭味,特别是刮北风的时候,恶臭最难忍。有时候,晚上睡着觉,都会被熏醒。”兴丰村村民李先生说。

记者直击:“劈”山倒垃圾 塘水变墨汁

16日上午,记者跟随唐校长一起沿着一条建筑废料铺成的山路探访垃圾场。山路旁还建了一排砖瓦房,房内空荡荡,只堆放了一些废钢筋、塑料凳。再往前,就是一座条形分布的垃圾山了。

唐校长称,垃圾场是挖山建成,地面还铺了水泥进行了硬化处理。一眼望去,依然看得出山体被新挖的痕迹,多处露出新鲜黄泥。“这里原来草木茂盛,一片葱绿,现在却成了一片黑色和黄色。”唐校长说。

记者注意到,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有酒瓶、塑料袋、旧衣服等等,地上流淌着黏稠状的黑色液体,垃圾山下方是一方水塘,唐校长说,这里原是山涧溪流,挖山后把土往下推,堵住了山涧一侧,形成了这处水塘。目前,污水顺势流入水塘,原本干净的塘水已黑如墨汁,水里的小树尽数枯死。

此外,垃圾场地周边还铺设了供水设施。在砖瓦房前后,接了蓝色水管,靠近垃圾山的地方还安装了水龙头。“过去这一片山林有很多鸟叫得很欢快,垃圾山一堆,都听不到鸟鸣了。”唐校长说。

村委: 已锁定偷倒者 为村民私倒

16日上午,记者来到太和镇兴丰村,该村村委委员许国浪表示,6月8日接到群众投诉后,村里一方面暗中调查,另一方面派保安深夜现场蹲点伏击,当时已锁定那个偷倒垃圾的人,是本村四社一名许姓村民,人称“广仔”,30岁左右。

为何要在此倾倒垃圾呢?许国浪说,他把小区垃圾偷运偷倒过来赚钱,大约有10车,从场地情况来看,推测此村民是想长期在这里搞垃圾中转站,从垃圾分拣中赚钱。但是,具体如何赚钱却不清楚。许国浪还表示,挖山建场地并不是这个村民干的,而是另有其人,可能建好后又租给“广仔”的。目前,村里已经把此事向太和镇环卫部门作了反映。

许国浪说,他们之前已多次通知当事人,要求其对垃圾进行处理,但是对方总是不露面,并表示自己在外地不方便。“由于村没有执法权,处理也很无奈。”

太和镇:已组织清理 多部门介入处理

对垃圾山一事,唐校长向白云区国土部门、环保部门投诉。太和镇方面回应称,派出所、国土、环卫等部门已介入处理。

昨日,太和镇市政管理所负责人谢信添称,收到投诉后已和村里沟通,村里也组织人员去清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村里设桶收集垃圾,不允许私倒垃圾。”谢信添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巡查有不到位的地方。

白云区环保部门回应称,镇村相关部门已对倾倒垃圾进行清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要求村委加强管理,确保此类情形不再发生,会同太和镇将清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加强和学校的沟通。

追问:谁该为青山变黑负责?

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焚烧或者堆放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规定如此严格,那么,垃圾山从何而来?为什么交给了个人处理?还有没有违法处理垃圾的下游?

对于上述问题,村委表示暂时还不掌握。而有村干部表示,很可能是承包了小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但没有进行合法处理。

广州市某市政绿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生活垃圾处理一般是由物业公司和第三方签订处置协议。“有资质的公司,垃圾处理费用高,没有资质的公司,甚至个人也会去承包,费用就低一点。如果是找地方倾倒,就省了一笔费用。”该负责人称。

目前,被偷倒的垃圾山正在清理中。然而,清走垃圾山后,已被严重破坏掉的山林生态谁该负责恢复?谁又该为青山绿水变“黑山黑水”承担责任呢?对此,相关部门没有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