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云南“盲井村”案犯:消失一段时间回来就盖房子

范贤银根本没有想到,忠厚老实的父亲范厚友会被后妈宋顺群骗出去杀害,伪造成矿难死亡。范厚友死亡后,宋顺群和其他6人一起在煤矿老板那领走了75万赔偿款。警方介入后发现,这是一起伪造矿难骗取赔偿的故意杀人、诈骗案。随后,5人落网,2人在逃。

7名嫌犯多来自于云南西北部山区的昭通市盐津县石笋村。又是石笋村!2016年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检方的一份公诉书显示,74名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的被告人被提起公诉。而这74名嫌犯大多数来自盐津县,74人中的50余人更是来自石笋村。来自同一个地区,采用相同残忍手段分别在不同地区犯下了相同罪行,石笋村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法制晚报》记者连日来在石笋村探访发现,“矿难”是这个村子绕不开的关键字眼。这个经济贫困、交通闭塞的村庄村民,从20世纪90年代到煤矿中打工,在一次次事故中成为矿难的受害者,到后面将制造矿难变成一门“生意”。

云南“盲井村”案犯:消失一段时间回来就盖房子

范厚友家人与煤矿方签下赔偿协议书,其中记录了宋顺群等7人联合杀死范厚友,并骗取赔偿金75万

云南“盲井村”案犯:消失一段时间回来就盖房子

石笋村唯一在工商登记的企业——石笋煤矿,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云南“盲井村”案犯:消失一段时间回来就盖房子

1973年出生的范厚友就是红碧村人,忠厚老实、家中贫困的他婚姻并不顺利,两任妻子均与他离婚,离开村庄。

2013年10月,宋顺群带着范厚友离开云南后,第二天就将其杀害,并获得75万赔偿金。

现在家中还放着范厚友死前的衣物。

故事

来者不善 后妈藏祸心

盐津县庙坝镇红碧村,毗邻石笋村,因海拔高、温度低而被列为高寒山村。同样是贫困村,红碧的经济状况比石笋还差。“石笋村在山腰,红碧村在山顶。”开了10年摩的的老杨指着山上说。

1973年出生的范厚友就是红碧村人,忠厚老实、家中贫困的他婚姻并不顺利,两任妻子均与他离婚,离开村庄,留下儿子和范厚友一起生活。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倒也平安无事。

但宋顺群的出现,让这个家开始发生变化。宋顺群(女)是石笋村人,早年和丈夫离婚后一直单身。让范家人觉得奇怪的是,2013年夏天开始,宋顺群竟然“看上”范厚友,开始和他走近接触,要“处关系”。

范厚友的姐姐范厚珍对《法制晚报》记者直言:那时就觉得宋顺群“来者不善”,按照范厚友的条件,宋顺群不可能会看上他。另外,村子有不少人传宋之前和另外一个男人正好着。她提醒范厚友要注意,别被骗了。

范厚友最终没听家人们的劝阻,和宋顺群确立了关系。

“是否领结婚证并不清楚,但他们是向外界表态成为夫妻了。”范厚友的儿子范贤银说,父亲让他喊宋顺群“干妈”。

骗婚杀人 获75万赔偿金

2013年10月,宋顺群就带着范厚友离开云南,来到陕西省白水县南桥煤矿。10月一天夜里,范贤银收到父亲的短信,上面只有两个人的名字:宋顺群、刘孝其。之后,范贤银再也联系不上父亲,拨打电话也处于关机状态。

而一段时间后,宋顺群出现在了石笋村,一改此前拮据的样子,开始在装修房屋。范贤银找到“干妈”宋顺群询问父亲的下落,得到的答复是“我也不清楚”。范家人开始起疑心,并向公安机关报警。

范家人并不知道,此时距离范厚友死亡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范厚友在南桥煤矿意外死亡,宋顺群等7人冒充死者家属,在煤矿老板那领走了75万元赔偿金。陕西白水县公安机关也针对范厚友死亡后的种种疑点,前往盐津县调查。

直到公安机关的人来到红碧村,范贤银才得知父亲已经死亡的噩耗。冒充死者家属的宋顺群等5人迅速被公安机关抓获,另有两人在逃。宋顺群等人领走了赔偿金,而真正的死者家属却未获得一分钱的抚恤金,范家开始寻求司法援助。曾在庙坝镇工作过的盐津县司法系统干部黄清正(化名)接受范家的委托,为该案提供司法援助。

黄清正给《法制晚报》记者提供了南桥煤矿和范家的赔偿协议,协议显示:2013年10月26日,犯 罪嫌疑人林登正、刘孝其、赵章贵、翟绪元、宋诗华、胡贵仙、宋顺群将范厚友杀死于南桥煤矿井下,后冒充死者家属,骗取死亡赔偿金75万。2014年4月,死者范厚友家属来与南桥煤矿协商死者赔偿一事,南桥煤矿一次性赔偿范家20万死亡赔偿金。

黄清正说,他们一行人到陕西和南桥煤矿沟通时,商谈了一周才愿意再给20万赔偿。“矿老板觉得自己也是受害者,遇到这种事情很倒霉很委屈,之前就已经被骗走了75万元。”

深挖

贫困村庄 50多人涉案

2013年宋顺群等人伪造矿难案发后,并未获得很大的舆论关注,真正让这件事获得全国关注的是,今年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检方的一份公诉书,74名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的被告人被提起公诉。

他们涉嫌于2010年至2014年间,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六省区杀害17人,并伪造矿难,以骗取赔偿款。而这74名嫌犯大多数来自盐津县,74人中的50余人更是和宋顺群一样来自石笋村。

为了教育村民,2014年7月19日,庙坝镇政府在石笋村村委会门口张贴了一封公开信,村民从公开信中知道了电影《盲井》和“杀猪匠”的挣钱生意:“一些人丧尽天良,将金钱与生命画上等号,甚至金钱大于生命,通过购买智障人员、以高工资诱骗亲人朋友外出打工,将其带到矿上打工后,伺机杀害伪造矿难,再找人冒充其家属,向矿主索要巨额赔偿金。”

公开信指出,庙坝多次发生“盲井”式犯罪,在石笋、流场、红碧等地尤为突出。截至2014年7月,庙坝镇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

抓捕

便衣警察深夜行动

开了10年摩的的老杨介绍,这个偏远闭塞的村子原本很少有外人出入,今年开始,突然来了很多外地人,后来才知道原来都是内蒙古来的便衣警察。

不少村民回应,抓捕行动开展了几次,都是在夜里或凌晨进行。最近一次最大的规模是在5月12日夜里。据媒体披露,村里的杨姓家族有8人被控制。杨尚康、杨尚贵和杨尚英、杨尚会四兄妹、杨尚康的儿子杨禄龙、杨尚贵的老婆龚兴平、杨尚英的前夫代吉容,以及代吉容的妹妹代吉中。

杨尚会的邻居告诉《法制晚报》记者,5月12日夜里,几个警察进入杨尚会家中,将其强行带走。6月17日,记者在当地探访时看到,杨尚会利用所住4层楼房开了一家“迎春楼宾馆”,同时还销售五年洞酿白酒,但敲门始终无人应答。

致富

“消失一段时间回来就盖房子”

在石笋,能有钱在家里盖上一栋楼房,是不少本地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按照当地人打工的收入,想盖一栋将近20万的楼房,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实现。”

而在石笋村木林社,却在近几年盖起了不少3层楼房。而就在这个村民小组,是被抓捕嫌犯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涉“盲井式犯罪”的村民中,不乏父子、兄弟、兄妹等近亲式或家族式的团伙。

在木林社农村道路一旁,嫌犯杨尚康、杨尚贵兄弟俩的家就坐落于此。三栋两层房屋并排在一起,左右两边屋子紧闭卷帘门,只有中间房屋开着大门。中间屋子主人杨华(化名)对《法制晚报》记者介绍,三栋房屋都是杨家建的,后来他花费18万买下了中间那栋,其余两栋由杨尚康、杨尚贵兄弟俩居住。

杨华说,杨尚康、杨尚贵两兄弟,平常时间都在家,和其他打工的不太一样。事发后,一个去年被抓,一个今年5月份被抓,现在家中只留下4个正在上学的小孩。

艾汪全,是内蒙古检方关于“盲井式犯罪”通报中的首要主犯。据《都市快报》报道,2015年9月12日艾汪全在苍南落网。艾汪全向苍南警方交代,从2013年初到2014年11月,他先后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参与制造了三起矿难,共诈骗赔偿金150多万元。

艾汪全新修的二层楼房则是在木林社的一座山头上。一楼贴着盖好房子后的招财符,写着:日进千乡宝,时招万里财;中间四个字是:招财进宝。

内蒙古检方起诉的第二号主犯王付祥的家,位于木林社上方的联排房屋的最右边。面对记者的来访,王付祥的儿子面露不悦。他直言,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王付祥和他母亲之前就离婚了,前几年就在昭通买房住下,被抓时人也在昭通。

邻居介绍,王付祥早年是在外开货车赚钱,平时比较好赌,没存下多少钱。前两年,王付祥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回来就开始盖房子了。村里不少人都很纳闷,王付祥则对外解释说:我是赌博赚到大钱了。

在村子里,不少村民都对“盲井式犯罪”嗤之以鼻,愿意向记者讲述自己了解的情况,“这些人的确该抓,他们的存在让村子一直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总担心自己也会出事。”

现状

石笋村欲通过养殖业脱贫

贫困,是石笋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而公开资料显示,石笋村,隶属广南县杨柳井乡,地处广西西林县那佐乡边,属于山区。距离镇38.00公里,面积19.00平方公里,海拔1364.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94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

该村辖达幕、木门、龙仕等18个村民小组。

从柿凤公路前行,在“石笋煤矿”指示牌右转拐入朝天马山脉,蜿蜒的道路两边都被种上了玉米。石笋村村委会外张贴的贫困户“挂星摘帽”行动公示栏上,列明全村有518户贫困户。在村道边的一处屋墙上,刷着标语:“人多地少困难大,少生孩子是办法”。

庙坝镇政府内,最显眼的位置都贴着“扶贫攻坚”的字眼。墙上贴出的基本情况显示,截至去年底,庙坝镇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044户12849人,占全县人口的16%。

庙坝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作战示意图显示,“盲井式犯罪”出现最多的石笋村,被要求脱贫时间是2017年,由昭通市卫生局作为挂钩扶贫单位,计划新建道路40.4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6公里,发展 砂仁1120亩,养殖牛800头,养蜂200箱,养兔30000只,异地搬迁集中安置72户,分散安置315户。

反思

“穷,不能是犯罪的挡箭牌”

庙坝镇镇长王存能对法制晚报记者直言,“扶贫是当地第一党政要务,是村镇干部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庙坝镇一镇领导介绍,在当地,出门打工占据了农民收入的半边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村民一年到头能种6000斤玉米,大约能卖7000元左右,减去肥料、籽种等其他费用,只剩三四千元。“在这里,一年到头种地,还不如出门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贫穷,不能成为任何犯罪开脱的理由。”另一镇领导直言,石笋村并不是当地最穷的,在庙坝镇也属于中游。其他更穷的村子,犯罪的情况都比较少见,更不用说如此情形恶劣的犯罪行为。贫困的确会成为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但贫穷本身并不是什么罪恶,也不应该成为极端犯罪的挡箭牌。

没有人说得清楚,石笋村“盲井村”犯罪源头从何而来。有一些当地村民分析,贫困并不是导致这些人走向犯罪的主因。赌博,才是促使罪恶萌芽、发展甚至膨胀的根源。在村里,随处可见当地人在一楼客厅内打着麻将,一群人围观。

摩的师傅老杨向记者介绍,当地还流行一种“打马车”的赌博游戏,参与者每人拿5张牌,5张牌的数字相加,其中3张或者4张凑够24点,就形成“斗”,其余的点数就是“斗”的大小。参与者用“斗”的大小和庄家相比,赢的一方就可以领走赌资。

当地人介绍,出现在内蒙古检方起诉书中的王付祥、汪强文等人,平时都嗜赌成性,“杀人赚到的钱,除了一部分盖房子了,其他都用在赌上。”

追溯

死于矿难到制造矿难

在石笋村支部下,有一个围成的大坑,黑色的煤渣散乱堆放在坑内,两台挖掘机停在一旁,这就是石笋村唯一在工商登记的企业——石笋煤矿。这也是石笋村民第一个接触煤矿这个事物的源头,目前煤矿处于停产状态。

工商资料显示,石笋煤矿法定代表人为罗华刚,成立时间是2009年7月6日,经营范围为:煤炭生产、洗选、销售。石笋煤矿实际的成立时间比2009年更早。据当地煤矿工人介绍,石笋煤矿2003年左右就开启,年产十多万吨,主要在本地销售。近两年销售状况不行,“工人工资都发不出了,就停产了。”

该煤矿工人说,最早煤矿创立时,吸引了不少石笋村民前来打工,有三四千收入。“偶尔出现几次小工伤,并没有出现矿难死亡的情况。”

在盐津县法院的司法文书中,可以查到几次石笋煤矿出现工伤的信息。2004年,工人周义祥在挖煤时因煤井顶板脱落砸伤腰部,石笋煤矿对其补偿11200元,并安排其在煤矿烧水、扫地等轻微工作;2013年,工人蒋细群在采矿时,被煤罐车撞伤,多处骨折,被认定为九级伤残。

当地知情人分析,村民是从石笋煤矿接触到煤矿,了解到工伤赔偿。后来,村子的男人们走出大山,来到山西、陕西等地方煤矿挖煤,而这些煤矿多是安全条件较差的小煤矿或者黑煤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矿难,获得了赔偿的同时也了解到矿难赔偿。

在石笋村的田野边,有一座坟,墓碑资料显示,死者闵秀全,48岁,2006年9月16日,在山西高平市一煤矿遇难;在村中的一处交叉路口,有另一座坟,死者杨仕强,23岁,同样是2006年9月16日于山西高平市煤窑遇难。两人的墓碑上写着同样的挽联是:“一去千里终成别,魂归故乡杳无音。”

从矿难的受害者,到成为矿难的制造者,是什么原因造就?

盐津县司法系统干部黄清正向《法制晚报》记者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犯罪者、嫌疑人一次得手后,尝到巨额赔偿金的甜头,很难收手。而他们所在的村庄的村民们,很多人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却没有作出过任何阻止罪恶发生的举动。加之此类案件不能张扬的特点,在不少案件中,呈现乡亲之间、家族化的犯罪人员构成。另一方面,矿主息事宁人、私了的心理,也助推了一些人铤而走险。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