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蜀道不再难 西成高铁最长隧道贯通

近日,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重点控制性工程——天华山隧道顺利贯通。天华山隧道全长15989米,是西成高铁全线最长的隧道,同时也是目前亚洲最长的双线高铁隧道。该隧道的顺利贯通,标志着西成高铁桥隧工程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为确保全线按期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天华山隧道顺利贯通

西成高铁陕西段34座隧道已贯通32座

西成高铁西安至江油段位于我省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设计长度519公里,行经秦巴山区,连接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线路北起西安,向南经安康、汉中进入四川省境内,经广元至江油与绵成乐高铁相接抵达成都。

西成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新建太原—运城—西安—汉中—绵阳铁路的一部分,与大西高铁共同形成华北至西南地区的新通道,建成后西安至成都的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线路全长643公里,其中陕西境内(西安北站至省界段)343.6公里,工程以桥隧为主,桥隧比高达92.1%。项目设计时速250km/h,为双线客运专线。建设工期5年,2012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底开通运营。目前整体工程已完成90%,截至7月8日34座隧道已有32座贯通。

中铁十七局西成客专项目部经理朱新广介绍:“西成高铁途经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速铁路,穿越秦岭山区地段线路总长135公里,隧道里程高达127公里,桥隧比高达94%。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为全线设计、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区域。线路自北向南,连接了我国两个重要的文化历史名城西安与成都,汉唐文化和巴蜀文化因高铁穿越时间隧道,使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同时,西成高铁穿越西北、西南经济长廊,使关中经济圈与成渝经济圈携手相牵,陕川两省将形成一日经济生活圈,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成高铁凭借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方面的特殊意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穿越”的高速铁路。

西成高铁秦岭隧道群设7处救援站

西成高铁秦岭隧道群从清凉山隧道入口,至赵家岭隧道出口,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有7座,形成了长达110公里的长大密集隧道群。“这在我国高铁建设史中尚属首例”。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成指挥部指挥长王振波对华商报记者说。

西成高铁从西安北站引出后,一路上坡,采用25‰的大坡度设计,为国内山区高速铁路首创。其中长达70公里的20‰连续长大坡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高铁连续长大坡道,大大缩短了线路穿越秦岭地区的长度,也是我国山区高标准现代化铁路建设首创。

王振波介绍:“秦岭隧道群各洞口大多为‘V’型沟谷,坡面陡峻,易有落石情况发生,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同时两隧道洞口间明线长度较小,存在‘空气动力学效应’和‘危岩落石安全防护’两大技术难题。为此,建设部门采取‘桩柱式钢筋混凝土防落石明洞’和‘桥隧一体化柔性钢网防落石棚洞’两种新型明洞结构技术,有效防止高空落石对高铁运行安全的影响。该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在全国高铁线路中也是首次使用。”

同时,围绕长大隧道群救援疏散难问题,西成高铁秦岭隧道群中设置有7处救援站。据华商报记者了解,天华山隧道就设置了2处救援站,救援站包含列车临时停靠点、疏散梯道及救援通道等,全面做好防灾救援疏散设施建设。

8月下旬秦岭长大隧道群全线贯通

西成高铁天华山隧道全长15989米,位于宁陕县境内。该隧道较其他隧道整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山顶到隧道的垂直距离)约1016米。隧道洞身穿越4条断层带和2条岩性接触带,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在施工中多次发生岩爆、突(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属于Ⅰ级高风险隧道。

8月下旬,毗邻天华山隧道的大秦岭隧道将建成贯通。届时,中国高铁首条穿越秦岭的长大隧道群将实现全线贯通,西成高铁将全面穿越秦岭。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