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废墟上绽放出的绚丽

唐山,积淀着百年史说,经历过凤凰涅槃,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城市,创造出太多的“第一”: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如今的唐山,秉持一股涅槃重生的精神,从曾经的辉煌中昂扬迈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在这渤海之滨灿烂绽放。

49e83d2df2d1f28f52e69ddfba5a7948.jpg

20120508120351020.jpg

【回忆】 唐山地标:铭记、缅怀与致敬

为了纪念40年前那场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在市区中心广场西侧,唐山人民建立起一座抗震纪念馆,它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有关地震、抗震和防震的陈列馆,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中陈列全面地向人们展示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损失、抗震救灾的成绩以及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貌。

唐山抗震纪念馆有个曾用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始建于震后10周年的1986年,就是如今可以看到的纪念馆中央主体建筑。而在这外镶紫红色陶瓷面砖的两层方形建筑的旧馆外,环抱一圈的新馆是于震后20周年建立起来的,同时更用新名。

新馆屋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意为步步登高,在屋顶上有一个倾斜的人字架,意为人定胜天。馆内地面、立柱均为花岗岩,浅蓝色玻璃屋顶再配上各色灯光,使整个展厅内部光线充足、明亮柔和,不失肃穆但也不会让人感到压抑。

走出唐山抗震纪念馆,不远处的台基上一座高耸的建筑就是抗震纪念碑,连接二者的是一座大型水池。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寓意“7.28”的台基石阶。踏上4段7步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这座雄伟的纪念碑脚下,近距离地仰望它。

抗震纪念碑由4只矗立的通天巨臂组成,就如同新唐山必将拔地而起的气势和一代代唐山人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纪念碑1.5米处,环带一周,有八面花岗岩浮雕,象征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记述着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

如今这里早已成为唐山市的地标。偌大的广场上,有很多市民在这里休憩、放风筝、玩耍和跳舞,每天来此瞻仰缅怀的人也络绎不绝。

u=1977297648,2275611238&fm=21&gp=0.jpg

3dce2b6b0afdad444b9bcc5777416bd1.jpg

【启迪】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工业游焕发新活力

近代以来,位于唐山的开滦煤矿开启了这个古老国度近代工业文明的新纪元,被誉为“我国现代工业的活化石”。为保留这份荣耀,铭记这里的历史,缅怀前辈们的辛勤奋斗,如今在旧址上建造而成一座蔚为大观的公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在公园入口,博物馆广场的中央区域矗立着用黑色花岗岩雕刻的公园主碑——“世纪追梦”,主碑左侧是以开滦标志“双环金钻”图案做成的喷泉广场。主碑用巨型“中国黑”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其上的“开滦矿工”栩栩如生。绕碑一周,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黑色的大家伙似乎没那么简单。正面是最早的开滦矿工,他们举着手镐,推着小推车,而如今采煤已经用综合采煤机了。默默矗立,却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百年开滦一直在坚定不移地开创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开滦国家矿山博物馆和整个广场都是在开滦唐山矿业公司废弃的矿区上建立而成的。

甫一进馆,引入眼帘的便是“黑色长河”大型主题展览,煤炭工人的群像,惟妙惟肖——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昂首阔步,似乎在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馆内珍品甚多,比如开滦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的30米实景长卷图,观赏时能体会出移步换景的国画美妙;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股票“开平矿业局老股票”,里面的文字和印章都非常清晰;我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路轨,上面还有英文标示;1:1复原的龙号机车头,曾经就是它拉响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第一声汽笛……不胜枚举,美不胜收。

此次参观,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非博物馆中的小小讲解员莫属了,虽然只有8岁,但口齿伶俐、头头是道,万字的讲解词,在他肚中滚瓜烂熟。沉醉其中,除了震撼,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喜悦和欣慰,历史和文明总会通过无心插柳或有意为之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小小讲解员,就是这博物馆中最靓丽的风景。

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最期待的就是这一场井下探秘之旅了。在井下还原了矿工的真实工作,镐刨、落垛、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综掘7个实景实物工作面,让我们切身体验采煤的过程。神奇的是,井下还有一个4D影厅,由百年前的采煤旧矿道改建而成。除此之外,另一个有趣的体验是,乘坐井下列车,小列车分好几段车厢,每节车厢可坐4人,厢内的显示屏,模拟外部行车环境,就是由它带着我们通往地面。

除了开滦煤矿国家公园,唐山还有水泥工业博物馆、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历史厚重的积淀、工业创客精神的新演绎,唐山的工业旅游已然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u=3350523129,2358172473&fm=21&gp=0.jpg

u=1910893023,438995473&fm=21&gp=0.jpg

【大美】 生态文明、欣欣向荣的杰作

南湖,经历了由“深黑”到“蔚蓝”的历史性巨变,很难想象,曾经工业废料盈野、荒草杂芜丛生、恶臭扑鼻,因采煤形成的“百年沉降区”,如今已成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融为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在这里举办,而这也是唐山首次承办世界性盛会。会期4月底至10月中——从春到秋,这里湖光山色,花开似海。

唐山选址南湖生态公园举办此届世园会,就是为了弘扬“时尚园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这也与这座城市当今发展的路径保持一致。

“不占用一分耕地”,这是世园会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倡导“节俭、洁净、杰出”既是唐山世园会的办会原则,也是这里的居民所秉承与希冀的,将成为唐山人带给世界的新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园会所追求的绿色环保、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低碳生活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甚至原型复刻还原的方式,游客在这里可以全面地了解南湖的前世今生。而这馆中是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用废弃的硬纸壳做成的可以折叠沙发,有兴趣,请您也去坐一坐。

40年前,我们从资料、图片和珍贵的影像里看到的是一片断壁残垣、废墟瓦砾;20年前,我们从当地的老人们口中听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图景;而今天,蓬勃发展的唐山在经历了震灾的洗礼和工业的崛起之后,更加珍视生态,注重环保。

如今,唐山已经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39家,生态、文化等内容在产品中交互、相融和体现。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也在快速崛起。

而唐山人的城市建设也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将各类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综合利用起来。随着南湖生态公园、唐津运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玉龙湾滑雪场建成和开放,唐山已经被打造成为当今国内旅游出行的新地标。

在废墟上生长起来的新的历史、新的唐山已踏过昨日的断层,浴火重生,精神饱满。依托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特有的历史文化,唐山如今俨然已成为爱好游玩的青年们麇集之所。在涅槃重生的历练中,唐山焕发出青山绿水的生态之姿。

u=4284227468,1200194799&fm=21&gp=0.jpg

u=3943733808,773888733&fm=21&gp=0.jpg

美丽唐山大事记

1976年7月28日 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城市房屋建筑几乎全部倒塌,铁路交通、邮电通信、供电供水完全中断,道路桥梁、工厂设备、农田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981年5月 冀东水泥厂破土动工,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厂;

1982年5月11日 引滦入津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全线长200多公里;

1984年末 唐山恢复建设的房屋面积已超过地震前,达到16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69万平方米;

1986年7月28日 位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纪念碑”落成揭幕,预示着新唐山涅槃重生;

1989年 京唐港正式动工兴建,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4.49亿元;

1990年唐山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居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4年 唐山获“联合国改善环境迪拜奖”;

2007年 唐山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2010年 唐山经济总量达到430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四;

2016年 唐山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以最美的姿态和最饱满的热情,欢迎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