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凤凰涅槃新唐山

1469561599560_1.jpg

1469561632773_1.jpg

1976年7月28日凌晨,很多唐山人还在睡梦中,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发生了。这场大劫难带走了24万多条生命,全市97%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被摧毁。有个别外媒当时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去”。

唐山又名“凤凰城”。大地震之后,白手起家40年,唐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地震前的1975年,唐山财政收入4亿元,经过10年重建、10年振兴、20年快速发展,2015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财政收入575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了73倍和141倍。一个新唐山巍然屹立于渤海之滨!

王树斌,在废墟中被埋长达8天8夜。40年后,已经64岁的他还清晰地记得,100多名解放军战士在废墟上挖了整整10个小时,才将他救出来。在唐山,14万名解放军官兵,从瓦砾中救出1.64万多名被埋群众。

1469561682864_1.jpg

rmrbhwb2016072712p22_b.jpg

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给了唐山人民无穷的力量。300支医疗队,2万多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唐山;10万名重伤员通过空中和铁路,转送到全国97个城市得到及时救治。

有全国人民“做靠山”,唐山底气十足:震后10天,唐山就采出了第一车“抗震煤”;震后20天,唐山造出了第一台机车;震后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一年,被国外认为至少20年才能复产的开滦煤矿全面恢复生产,震后两年,煤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

震后第一个10年,为重建新唐山,国家相继拨款43亿元,从全国调集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7万建筑大军与河北省内20万建筑工人,展开了一场重建唐山的大会战。到1986年,唐山经济恢复建设基本完成。震后第二个10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8.5%。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90亿元,是地震前的7.4倍。震后第三个10年,唐山市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

然而,粗放的增长方式,“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在推动唐山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污染严重问题。经历40年快速发展后的唐山,现在正面临第二次涅槃——转型升级。

rmrbhwb2016072712p24_b.jpg

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层层推进,为唐山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弃‘黑’转‘绿’是唐山的必由之路!唐山要尽快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的换挡升级。”

按照河北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唐山必须压减炼钢产能4000万吨、炼铁产能2800万吨。为此,唐山大力实施去产能战略,凤凰城再次蓝天重现。唐山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去年,唐山空气达标天数156天,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26.1%。

rmrbhwb2016072712p26_b.jpg

一面去产能“做减法”,一面增加优质增量“做加法”。刚刚创造时速487.3公里的“中国第一速”动车组、活跃在全国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它们都是地道的“唐山造”。

rmrbhwb2016072712p27_b.jpg

rmrbhwb2016072712p28_b.jpg

近年来,唐山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和7个百分点。今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先后在唐山举办。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rmrbhwb2016072712p29_b.jpg

如今,唐山正用更大的手笔书写新蓝图——实现由投入增长型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发展向沿海开放拉动转变,努力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唐山,正酝酿又一次凤凰涅槃。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