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停工五年:缅甸密松水电站不该让中缅两败俱伤

密松水电站是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电开发项目中最大的一座电站。2009年3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开发缅甸水电资源的框架协议》。 密松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总投资36亿美元,2009年12月率先动工,计划2017年首台机组发电。然而,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突然以“人民意愿”为由,宣布在其任期内暂时搁置密松水电项目。

由于项目暂停,中缅双方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主要投资方中电投首当其冲,70亿元人民币前期投资自不待言,这些资金的财务付息和人员维护费还以每年3亿元的速度递增。同时,公司面临供应商、施工单位等有关合同方巨额违约索赔。

密松水电站工地

密松水电站工地

人民日报记者探访停工后的缅甸密松水电站:中缅两败俱伤

密松水电站示意图

密松水电站是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伊洛瓦底江(简称伊江)上游水电开发项目中最大的一座电站。根据规划,伊江上游将建设7座流域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其中密松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

“该项目是缅甸政府主动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开发,并由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合作项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伊江上游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密松管理部主任程中华告诉《人民日报》记者,2006年10月,缅甸政府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向中电投发出邀请;2009年3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开发缅甸水电资源的框架协议》。此后,中电投伊江上游水电开发全面推进。

然而,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突然致函缅甸下议院,以“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必须尊重人民意愿”为由,宣布在其任期内暂时搁置密松水电项目。近日,记者走进了停工后寂静的密松水电站。

人民日报记者探访停工后的缅甸密松水电站:中缅两败俱伤

密松水电站位置

仅设备停放导致中方损失每月就高达上千万元人民币

从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向北行驶约38千米,就是密松水电站项目部。项目部门口尽管有数名保安把守,但大门周围已经长满荒草。进入施工区域后,经常能够看到修了一半的道路,还有很多刚刚打了地基或建了一半的房屋。由于无人看管,杂草从水泥地面的裂缝中钻出来,有的已经有一人多高。

在中电投负责修建的跨伊江大桥前,记者看到这座仅仅完工了一半的桥体静静地矗立在江面上。青绿色的江水从几个巨大的混凝土桥墩旁绕过,桥墩上暴露出已经锈迹斑斑的钢筋和横梁。按照中国公司的计划,水电站修建过程中,中电投将负责为伊江两岸修建共计约800千米的公路,极大方便两岸人民的出行和交通。然而在密松水电站被叫停后,伊江两岸的公路施工也陷入停顿。

谈起因停工给中国公司造成的损失,程中华表示,项目每年的贷款利息就达3亿元人民币。施工开始后,公司从中国向工地运送了价值7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施工设备,2011年9月停工后,这些设备就停放在工地。对于这些大型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租赁费用,公司每月都要损失上千万元人民币。通过与缅甸政府和地方武装一年半的协调,并修复了被炸毁的桥梁,这些设备终于在2013年3月底全部运回国。

人民日报记者探访停工后的缅甸密松水电站:中缅两败俱伤

密松水电站区域

当地失去数万就业岗位

位于密松水电站工程项目部旁边的移民新村,这个建设在伊江右岸的移民新村是昂敏达村,共有325户,而伊江左岸还有约85户移民被安置在玛丽洋村。据程中华介绍,这400多户约2000多人的移民主要是密松坝区范围内的村民,需要先行安置。

移民新村早在2010年就已经建成,整个移民新村多数是两层框架结构的高脚木屋,每户都有独立的院落,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在木屋的基础上修建了水泥墙体,在院子周围种上经济树木、果树和花草。移民新村开通了宽阔的水泥公路、自来水,24小时免费供电。

新村的学校和医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在缅甸国内都属一流。学校不仅接纳移民村的学生入学,附近许多村庄的学生也来这里上学。该校老师多常达说:“密松历史上只出了3名大学生,建起昂敏达村学校以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今年就考上了5位。”

昂敏达村克钦基督教浸信会牧师拉瑞说,一些村民原先在山上种植果树或旱稻,搬进新村后缅甸政府分给他们的土地距离很远,土地质量不好,工程停工后,不少村民偷偷返回库区,继续种植果树和旱稻,或者到伊江周边河流从事淘金等活动。

程中华说,因项目搁置导致很多人失业,移民生计出现问题,公司在自身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每月为移民发放大米,共计已经发放1000多吨,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如果密松项目在建的话,高峰期直接就业岗位就有几万个,服务业等间接就业岗位数更是无法估量,公司要求尽可能地使用本地员工。

“以前,工地附近店铺林立,商业、餐饮业十分繁荣。然而密松工程暂停后,不仅附近的店铺生意惨淡,原先在项目上工作的村民也失业了”,在工地附近开店的敏塔说,“村民其实并不反对建设水电站,大家更关心的是生计和安全,建设一个安全的、能让我们用上电的,还能带动就业的水电站,我们当然欢迎。”

人民日报记者探访停工后的缅甸密松水电站:中缅两败俱伤

密松水电站工地

条件许可将百分百向缅供电,这难道是掠夺缅甸资源?

在一些非政府组织反对密松水电站建设的理由中,将90%电力销往中国的条款在缅甸民众心中激起了民族主义情绪,也迎合了西方“中国掠夺缅甸资源”的指责。事实上,公司在考察密松水电站项目可行性时,最担心的就是电力销售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电力销售,工程就不具备经济可行性,那么投资也就不成立。

密松水电站建设是缅甸早在1952年就提出的规划,但由于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无法实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包括日本关西公司等多家企业曾先后到密松进行考察,其中日本公司还在2002年向缅甸政府第一电力部提交了密松初步开发规划。

尽管缅甸是一个缺电的国家,但缅甸国内目前对电力的消耗仍然刚刚起步。根据测算,密松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年发电量是缅甸2011年全国全年用电量的3倍,缅甸国内市场无法全部消化。根据中方与缅甸政府签署的协议,缅甸政府获得密松水电站10%的免费电量,同时会优先向缅甸供电,等待缅甸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密松水电站100%向缅甸输电都有可能。但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并不了解这一情况,大肆渲染“中国掠夺缅甸资源”,煽动舆论。

人民日报记者探访停工后的缅甸密松水电站:中缅两败俱伤

缅甸部分反对中国承建密松水电站的民众

中方全面、客观、真实地介绍开发情况

目前,缅甸政府对于密松水电站项目讳莫如深,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基本上不愿提及。克钦邦电力与工业部部长吴赛孟瑞的办公桌旁悬挂着一张克钦邦水电规划图,在向记者介绍克钦邦水力资源时,吴赛孟瑞特意在地图上一个个指出伊江上游规划建设的7个梯级电站。

吴赛孟瑞强调,水电和其他电力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克钦邦有着缅甸最丰富的水电资源,但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2%,加之克钦邦高压输电网络的缺乏,电力向外输送也是一个大问题。”吴赛孟瑞表示,缅甸欢迎国外投资,但认为需要等到缅甸实现和平后,外国投资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中电投一直没有放弃重启密松工程的努力。不久前,中电投邀请克钦邦议会副议长吴塞敏觉率21名克钦邦议员及媒体代表,到密松水电站项目现场视察,还邀请缅甸多家媒体以及亚洲新闻频道、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到工程现场采访。中电投还出版了中、缅、英3种语言版本的《伊江水电开发问答》一书,让公众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伊江水电开发的情况。

缅甸国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5年缅甸大选后的新政府能否重启密松水电站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说服缅甸政府和当地政治势力,接受密松水电站项目这一对中缅两国互惠互利的工程。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