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多地公立医院推新生儿高价筛查 打包检测先斩后奏

我国规定新生儿要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两项足跟血筛查,属于免费项目。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辽宁等地部分公立医院,一项收费近千元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自费足跟血筛查,“搭车”国家免费项目,经“捆绑”推销或“先斩后奏”,几乎成为新生儿家长的“必选”,其背后隐藏着一条运作多年的灰色利益链。

收费近千元几乎成“必选”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许超(化名)今年3月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儿。孩子出生第二天,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拿着一个蓝本找到许超核查信息,提出新生儿需要做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并告知“这项检测总共50个检测项目,2项免费,其余48项自费,一共880元。”

“白大褂说必须查,否则以后孩子出了问题医院不管,而且这些筛查对孩子有好处。”当得知同病房其他5个新生儿都做了筛查后,许超也同意做,但仍感到疑惑。“这笔

钱不能从住院押金里扣除,只能当面交现金,对方给了我一张收据,采血过程也不能家长陪同。”许超说。

据了解,许超的孩子被要求做的筛查,是包含40余项遗传病筛查的项目,在许多医院内部被称为“第二代筛查”。记者在北京一家二甲医院门诊楼西侧的咨询台处看到,10分钟内就有4名家长来缴费做这项筛查。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辽宁等地多家公立医院产科都通过不同方式力推此类筛查。

“打包”检测“先斩后奏”

在辽宁沈阳一家三甲医院,记者在产科病房随机询问的几名新生儿家长均表示,已经做了自费的足跟血筛查。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推荐项目的就是平时护理的护士。但护士并未告诉她有相关的免费项目,只是说有足跟血检测,为了筛查孩子的智力是否有问题,同时还能检测出多达40多种病症。

在沈阳多家医院,多名做了自费筛查的受访家长表示,筛查往往与种植疫苗等项目一起被告知,家长并不太了解详情,都当成是必须要做的项目接受了。

一位曾从事足跟血筛查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在医院宣传、诱导家长做足跟血筛查的“白大褂”其实并不是医生或护士,而是项目代理公司的驻院代表。

在一家规模较大的育儿网站上,全国多地家长关于足跟血筛查的讨论帖有近万条。不少来自北京、辽宁、黑龙江、河北、四川等地的家长均表示给孩子做了自费筛查,价格从400元至1000多元不等,大部分家长对自费项目的必要性存疑,在论坛中征求其他家长的意见。

高价项目或涉过度检测

据了解,新生儿筛查疾病种类依种族、国家、地区而有差别,筛查项目制定需考虑疾病的发病率、筛查技术可行性、推广性及所筛查疾病能否治疗等关键因素。

知情人表示,自费足跟血筛查的几十个项目中多为极其罕见疾病,检测几乎都没有阳性反应,“就算真的检测出有问题,也是难跟踪、难治疗。”

八一儿童医院遗传专家何玺玉告诉记者,按照顺位排序,我国有10种遗传代谢疾病发病率高,其余的都相对罕见。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新生儿遗传病多项筛查

早已纳入医保范围,但在我国则多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操作,定价也比较随意。

“在决定筛查项目数量时,应参考先证者——即在一个家庭中首先发现患某种遗传病的患者的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贺林说,事实上,即使项目再多的检测目前也无法彻底完全地检测,且越多越贵。此外,在缺乏规范的情况下,自费足跟血采样筛查通过商业运作,还存在样本信息的窃取和倒卖隐患。

对于产科病房开展的自费筛查项目,辽宁沈阳奉天医院产科主任刘伟称,该院确实与一家公司有合作,并签订了协议,但“公司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对于驻院代表为何能穿着医院工作人员服装,刘伟表示:“因为驻院代表要进入病房,与新生儿接触不能有细菌,所以有时候驻院代表也穿着‘白大褂’。”

刘伟认为,自费足跟血筛查必要性体现在有助于防范医患纠纷。她说:“有些患有先天疾病的婴儿在早夭以后,家长认为是医院的责任。全面的足跟血检验报告能够提供证据,撇清医院对患有先天性疾病早夭婴儿的相关责任。”

每例检测给医院200回扣

记者从部分家长提供的收据看到,其抬头注明为“苏州珀金埃尔默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记者查询其官网显示,这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全国400余家各级产前、新生儿筛查中心及商业伙伴长期合作。其余的一些检测机构还有北京洛奇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中心等。

信息显示,北京广大和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为苏州珀金埃尔默医学检验所北京运营中心。在一些招聘网站上,该公司发布了在辽宁、北京招聘驻院代表和医疗销售代表的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与北京、辽宁大量医院进行合作,在辽宁超过30家,在北京至少有15家。

“检测成本每例只有80元至120元,公司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给院方回扣。”知情人士透露,以2015年为例,北京广大和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二代筛查”检测每单支付给院方相关人员回扣200元左右,合作医院每月开展筛查5000至6000例。

北京市卫计委表示,目前正在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发现违规行为将严格查处。


【责任编辑:雨蝶】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