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中国结构转型:加快城市化应是头等重任

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未减压力备受全球关注,但近距离观察中国内部各地区的增长模式,却告诉你不一样的故事。中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公布的31个省市季度和半年度GDP增长数据显示,重庆和贵州这两个西南省市,最近的经济表现非常出彩。而同样是资源丰富的山西,虽距离北京不远,则日落西山。巨大的增长差异也在都曾是重工业主导的省份出现。一个刺眼的现象是,天津、山东和江苏增长强劲,而东北三省和河北则出现了经济衰退。

地区增长格局发生的这些明显变化,与其说刻画了总体增长率的下行趋势,还不如说显示了增长动能的改变。那些增长率强劲的省份,无一例外地归因于本土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的扩张。即便是出口占比较高的上海和浙江,也因为服务业的超常增长而大大减轻了出口市场的收缩对本地经济增长造成的巨大冲击。

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危机后的“新常态”,中国经济不得不加快了“再平衡“的步伐,以适应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再平衡”意味着中国的增长需要从长期以来依赖鼓励出口加工的产业政策向更多依赖国内本土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增长促进政策调整。

地区增长动能的这些变化对中国未来的增长具有长远的含义。在集中于制造品出口的战略中,把本地的制造业优势纳入到全球生产链(global production chain)是个关键,也是过去那些以出口为导向的成功的经济体在产业政策上的重心。但当经济增长的政策重心转向国内市场时,政策的出发点不再是如何嵌入全球生产链,而是如何面对和服务本土的多样化需求或者需求链。这一重心转移必然为那些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高度关联的产业发展提供机会。

曾几何时,这些与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高度关联的产业却被划分到了“服务业”(services)而不是“制造业”的统计口径。但不可否认,这些服务业当中的很多与制造业密不可分,比如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和通讯设备等,它们至少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支撑着对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的强大需求。所以,与传统的看法不同,这些服务业的扩张并不必然挤出制造业,同样,扩大“消费”这些服务品当然也并不挤出“投资”。

尽管这些年来通讯,信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医疗和教育等产业在中国发展较快,但它们本来可以有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更大的贡献的。研究显示,尽管服务业的总体劳动生产率低于制造业,但以上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却显著高于制造业而不是相反,这一点也许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在最近一篇讨论韩国经济增长趋势的论文里,高丽大学的Jung-Wha Lee教授的测算发现,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和通讯设备等行业的人均增加值(value added per worker)平均要高于制造业的平均值,在美国如此,在日本和中国也是这样。这说明,假如这些行业在中国有更快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外部冲击就要小很多。

不过,正如日本和韩国过去的经验表明的那样,从出口导向的增长战略转向依赖多样化的本土需求的增长模式是艰难和痛苦的。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转型之中,而且之前形成的GDP增长趋势可能因这一转型而改变。日本和韩国的情形表明,转型的代价巨大,难免增长骤然降速,弄不好也可能滑入陷阱。

尽管中国有潜力巨大的消费者规模,并且2008年以来外部冲击造成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为经济结构向这般服务业的转型提供了机会,到目前为止显示出结构转型积极信号的省份也寥寥无几。事实上,受制于大多数地区的结构转型的痛苦和代价,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仍难以得到缓解。

这些表明中国的结构转型面临更多根本性挑战。这是因为,与加工出口业的单一模式和嵌入全球生产链的增长政策不同,基于本土需求多样化的产业发展依赖更高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更公平和更自由的市场准入制度,换句话说,对治理和制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条件依然需要通过中国政府坚持不懈的结构改革来加以创造和改善。不可否认,结构改革的难度正在对中国的领导人提出巨大挑战。

不仅如此,中国还面临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城市化过于缓慢的进程。过去25年,中国基于出口战略的工业化政策尽管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城市化的进程依然十分落后。实际上,中国的问题不仅仅是城市化进度相当落后,而且城市人口因为大城市发展受到政策限制而过于分散。大城市群的缺失和过于分散的城市人口限制了那些具有很强网络关联效应(network externalities)的服务业多样化的发展空间。而这些网络关联效应较强的产业具有很好的生产率增进的功能,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当然也必不可少。

当中国经济正在把增长的动力转向非贸易部门——信息技术、通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的时候,城市化的滞后成为一个现实的障碍和巨大的潜力。中国需要在未来10-15年里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建设。在实现增长模式的改变和结构的转型方面,加快城市化理应是中国头等重要的任务。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