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10余省景区门票提前数月备涨 部分拟调涨景区涉违规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去年9月下发通知,自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其间,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

但是,“新华视点”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全国超过10个省份的景区今年以来启动门票调价程序或已提出调价意向,“禁涨期”沦为多地景区的“备涨期”。一些景区听证会还存在新设“园中园”变相涨价、公示期“缩水”、超幅度涨价等涉嫌违规行为。

多地景区开启门票调价程序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吉林、广东、福建、云南等至少10个省份的景区,自今年以来开启门票调价程序或已提出调价意向。记者注意到,一些景区今年上半年已走过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公告、召开听证会、形成新价格方案等流程,抢占“备涨”先机。

比如,湖北十堰市郧西县五龙河景区今年4月举行听证会,拟从现行价格80元/人次调整到100元/人次。湖北十堰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调整是基于景区扩容,由此前沿岸3.5公里扩大到10公里,并增加了游船、小木屋等项目。“目前县政府还未批复,批复后公示半年执行。”

个别景区不仅走过了上述流程,还“光速”完成公示并执行上调后的票价。广东5A级大角湾景区今年5月18日发布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公告,6月中旬开听证会,7月18日已正式上调票价。

另一些景区则将听证会时间确定在8月下旬至9月“集中冲刺”,有的就定在“禁涨令”结束后的第二天。记者在福建武夷山市政府网站看到,武夷山市物价局9月1日召开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拟将大安源景区泰平洋水上广场门票价格由原来的30元/人次调整为40元/人次。

还有多地景区此前发布听证会预告,事实上已进入价格调整程序。比如,内蒙古满洲里将在10月中旬召开呼伦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山东省烟台市将在11月召开东炮台海滨旅游风景区和毓璜顶公园古建筑群的门票价格听证会。

部分拟调涨景区涉嫌违规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景区听证会存在新设“园中园”变相涨价、公示时间不足、超幅度涨价等行为。

◎景区内“大门票”套“小门票”,新设“园中园”有变相涨价之嫌。吉林省物价局7月15日召开东北虎园熊猫馆门票价格听证会,拟将东北虎园内的熊猫馆门票定价为40元/人次。熊猫馆有关负责人称,熊猫是从别处租借三年,只是临时行为,所以申请制定独立门票。物价局评估每人次成本核算为42.87元。而记者了解到,熊猫馆去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收费一年多。东北虎园位于5A级景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熊猫馆位于东北虎园内,要看熊猫至少要买两道门票。

吉林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大熊猫以阶段性借养模式落户东北虎园,有其特殊性。按照此前出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游览参观点内举办临时展览原则免费,对确有观赏价值且投入较大的,游览参观点可以按价格管理权限申报制定临时展览门票价格”的规定,开展熊猫馆门票价格制定工作。

多位旅游业内专家认为,熊猫馆可单设别处,东北虎园内再建熊猫馆收门票,无论是否是临时项目,都属新设“园中园”,有变相涨价之嫌。

◎公示期大幅“缩水”。根据旅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旅游局《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各地要主动对照价格法、旅游法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检查定调价行为是否依法履行了定价程序、符合国家有关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率、幅度和公示时间的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要立即予以纠正。”

然而,记者在广东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官网看到,《大角湾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公告》的公示有效期仅7天。大角湾景区从6月中旬开听证会到7月18日上调票价,公示期远未达到六个月,涉嫌违规;此外,吉林省物价局官网显示,7月15日召开东北虎园熊猫馆门票价格听证会,7月19日物价局下文即日起执行票价。吉林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说,听证会上定价方案一致通过,根据国家听证管理有关规定可直接印发。“这是制定门票价格而不是调整,调整不但有6个月公示期,还有逢节假日前一个月内不能调,所以一年没有几天能调价。新制定门票价格则没有公示要求。”

◎拟调涨幅度超上限。根据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物价局官方公告显示,5月26日召开庐江县冶父山风景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县物价局提交的听证方案是:将进山门票价格由10元/人次调整为20元/人次。记者核算发现,拟调涨幅度高达100%,而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50元以下的景区,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票价的35%”。

>>专家说法

谨防“擦边球”式调价

“禁涨令”期间究竟是否可以启动调价程序?业内专家认为,对于通知中“原则上”的理解,各地出现了差异。多地景区虽没正式上调价格,但在此期间启动门票调价程序并制定门票价格方案。对于这种打“擦边球”式涨价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和规范。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有关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区,应严格执行价格政策,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门票价格。

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依法查处了8起景区门票违规收费案件,这些景区因存在不执行政府定价、捆绑销售、自立收费项目或不执行门票优惠政策等原因受到查处,其中秦皇岛老龙头、湖南天门山等著名景点包含在内。

楼嘉军说,对通过违规设置、强制销售“园中园”门票、临时门票、不同景区联票等形式变相提高门票价格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应立即纠正,并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责任编辑:雨蝶】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